我國外匯儲備增長對于人民幣升值相關影響研究論文
時間:2022-10-31 11:11:00
導語:我國外匯儲備增長對于人民幣升值相關影響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由于我國之特殊國情,長期之國際收支順差造成之外匯儲備增長是導致近年來人民幣升值之主要原因;又我國之外匯儲備大部是以美元形式持有且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單一,這就形成了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幅度大而對其他貨幣升值幅度小甚至不升值之特點。改革現行之外匯管理制度及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實現外匯儲備之多樣化以及貿易對象之多元化、變以貨幣為主之外匯儲備形式為貨幣與實物儲備并重等,是減輕外匯儲備增長對人民幣升值影響之有力途徑。
關鍵詞:外匯儲備;人民幣匯率;國際收支
我國正處于經濟高速增長和體制完善之時期,外匯儲備充足,有利于增強國際清償能力,維護國家之對外信譽,有利于應對突發事件,防范金融風險。但是,外匯儲備持續較快增長也給宏觀經濟之穩定運行帶來了潛在風險。表現為通貨膨脹壓力上升,人民幣升值預期增加,外匯資源閑置與貶值風險等。近兩年來,上述不利影響表現較突出之是人民幣對美元之持續升值。那么,近期外匯儲備增長是否是推動人民幣升值之直接動因以及有多大影響呢?下面通過考察外匯儲備增長與人民幣匯率升值之相關性來分析這一問題。
1影響匯率之因素
在現實中,影響匯率之因素很多,但按照現代金融學理論,在紙幣制度下,兩國貨幣之間之匯率是由兩國貨幣之購買力決定之,即貨幣購買力評價理論,由瑞典經濟學家卡塞爾在1922年提出。其中,對現實有指導意義之是相對購買力評價理論,是指兩國間貨幣匯率在一定時期之變化,反映著同一時期兩國物價指數之對比關系。用公式表示如下:
即匯率之變化率等于兩國之通貨膨脹率之差。如果一國之物價受通貨膨脹影響而上升,一定數量之貨幣能夠買之商品就比物價上漲前減少,該國貨幣在國外市場上價值就會下降。因此,一國貨幣對外匯率之漲跌反映該國在國內市場上購買力之大小。
按此理論公式,來考察我國2006年1—10月與2007年1—10月中美兩國通貨膨脹率與匯率之間之關系如下: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理論數據和實際數據有較大差異,特別是在6月份以后,在我國國內通漲率高于美國國內通漲率之情況下,人民幣不但沒有貶值,反而持續升值。出現這種違反上述理論之現象,一方面是因為影響匯率變化之因素很多,另一方面是因為我國之特殊國情之影響。根據我國之實際情況和所處之經濟環境,近年來,我國國際收支順差導致之外匯儲備快速增長對人民幣之升值起著主要推動作用。下面探討我國之外匯儲備增長對人民幣相對美元升值之影響。
2外匯儲備增長與人民幣匯率之相關性分析
外匯儲備增長與人民幣匯率變化有多大之相關性呢?下面就兩者之相關性用2006年1月份到2007年9月份之相關數據作以分析。
將上述數據中之外匯儲備作為X變量,匯率作為Y變量,按時間順序作其散點圖如下。從下圖中可以看到,隨著外匯儲備之增加,匯率持續下降,并成直線型。依據相關性系數公式:計算外匯儲備與匯率之相關性系數為:r=-0.9930,此表明兩者具有高度之負相關性。
儲備與匯率之間具有經濟上因果關系是很明顯之。按照現代金融學理論,紙幣制度下國際收支對匯率之傳導機制如下:長期之國際收支順差→外匯收入增加→國際儲備增長→本幣需求增長→本幣升值;長期之國際收支逆差會產生相反之結果[2]。另外,長期之國際收支順差必然導致外匯儲備之增長,而大量之外匯儲備會增強外匯市場對本國貨幣之信心,進而成為外幣之避風港,促使本幣升值。可見外匯儲備之增長對推動人民幣升值是有直接之因果關系之。
為什么外匯儲備增長對人民幣升值有較大影響呢?這是我國之國情決定之。在外匯管理上,我國實行之是強制結售匯制,即企業取得之外匯絕大部分都要售給指定銀行換取人民幣;當企業需要外匯時,再向銀行購買。近年來,我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之競爭力逐步增強,出口創匯能力增強,使得出口貿易持續增長形成高額貿易順差;又因為政治穩定和良好之投資環境,外商直接投資增勢迅猛,并進一步帶動我國出口之增長,最終形成了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長期“雙順差”之局面。這使得我國國際收支長期處于不平衡、收入大于支出、入超長期積累形成數額龐大之外匯儲備。外匯供大于求,人民幣具有升值之壓力,人民幣升值會對國內企業之出口造成不利影響,這對于尚處于出口拉動型之中國經濟會有抑制作用;為保持人民幣與美元之匯率穩定,央行不得不敞口收購大量外匯,投放大量之基礎貨幣(形成外匯占款),投放基礎貨幣量過大會引起國內之通貨膨脹,對國內經濟也會產生不利影響。由此,在相當程度上陷入減輕人民幣升值壓力與抑制貨幣供給增長難以兼顧之兩難境地。
中國尚屬經濟發展中國家,人均國民收入還很低,為快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就業率以實現長遠發展之戰略目標還必須保持經濟較快之增長速度,這又必然要求政府采取較為寬松之貨幣政策。這些因素之綜合結果導致了上述在較高通脹率之情況下卻出現之本幣升值之反規律現象,以及我國外匯儲備增長對匯率有較大影響之原因。另外,我國之外匯儲備大部分是以美元之形式持有之,這就形成了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幅度大,而對其他貨幣升值幅度小甚至不升值之特點。
3緩解外匯儲備高速增長對人民幣升值影響之政策建議
3.1改革現行之外匯管理制度及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
隨著外匯儲備數量之增加,我國外匯儲備已經告別短缺時代,進入相對充裕時代,此時,國家應該改變外匯管理制度,逐步變強制結售匯為企業意愿結售匯制,擴大銀行之外匯頭寸,以實現“藏匯中央”和“藏匯于民”并舉。這樣,可以減輕央行購買外匯之負擔,減少因外匯占款投放之基礎貨幣量。
適當放開匯率波動之幅度、改變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可有效杜絕因固定匯率目標導致之國際套匯套利行為對本幣供給之沖擊,減輕維持固定匯率目標對外匯儲備規模之壓力,削弱外匯儲備與貨幣供給之內在聯系。
3.2實現外匯儲備之多樣化以及貿易對象之多元化
我國之外匯儲備幣種還較單一、美元所占比例高,外匯儲備在保值增值方面還受美元幣值之影響大。實施外匯儲備幣種之多元化,有利于儲備資產之管理。中國尚處于一個出口拉動型之國家,且與幾個主要貿易伙伴之貿易量占整個中國對外貿易量之絕大比重,這使得國內經濟之增長受主要貿易對象國之經濟影響。一旦貿易對象國發生經濟衰退,通過貿易渠道傳導國內,使國內經濟受到沖擊,也不利于本幣之匯率穩定。公務員之家
3.3變以貨幣為主之外匯儲備形式為貨幣與能源、戰略物資等實物儲備并重。
我國貿易順差形成之巨額外匯儲備,是以耗用土地、水、石油、礦產等稀缺資源為代價換得之。我國以高額之能源消耗向發達國家提供低廉之出口商品,以高昂之代價換回之外匯儲備卻因美元之弱勢和波動而大量縮水。另外,資源短缺已是制約中國經濟增長之瓶頸。隨著世界范圍內能源之逐漸緊缺,保障能源之供應已是一國經濟發展所必須面對之問題。為穩定國內能源供應,以防突發事件帶來之能源供應中斷,可以借鑒美日國家之做法——把多余之外匯儲備用于國家石油和其他戰略物資儲備之投資,充分利用充余外匯儲備建立我國之能源儲備,以抵御能源價格波動對中國經濟發展之沖擊和制約。
3.4警惕投機性資本之大量流入,實施企業走出去戰略,促進國際收支平衡。
外資之持續擴張和國際游資之大量涌入使我國外匯儲備增長呈現一定之“泡沫”,隱含著金融風險,并影響央行貨幣政策獨立性和本幣升值之壓力。因此,必須對國際收支進行預防性調節,實現國際收支之均衡發展。在資本流動之管理上,我國應從目前鼓勵流入、限制流出轉向促進流入流出之平衡。為此,我們可以鼓勵一部分企業實施走出去之戰略,一方面,可以投資于能源領域,拓展國內之能源供應渠道,保障國內經濟發展所需能源;另一方面,可以加快國內產業升級,實現國內之可持續發展戰略。
參考文獻:
[1]黃達.金融學(精編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2]陳雨露.國際金融[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