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升值內在根源論文
時間:2022-04-15 08:24:00
導語:人民幣升值內在根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摘要:近期,人民幣總體呈升值態勢,筆者認為,人民幣升值的根源在于不盡合理的外貿格局和外匯管理制度。本文通過分析外匯形勢和外匯儲備情況,解析人民幣的升值壓力,并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人民幣升值熱錢外匯儲備
近期,人民幣匯率幾番變動,但總體呈上升態勢。同時,我國存在巨額的外貿順差和外匯儲備,這兩個現象之間是否存在聯系,是本文研究的重點。
人民幣升值的根源
當前,人民幣在外匯市場上有升值的壓力;而在本國貨幣流通領域中,則存在通脹即貶值的壓力。之所以存在這種現象,這與我國實行的外匯管理制度有關,外匯進入我國必須經由中央銀行或者地下黑市兌換成人民幣方可使用,這樣一來人民幣的幣值變動趨勢在內外兩個領域就會出現偏離。下面從外貿順差、不明流入外資、外匯儲備三個方面分析這個現象的成因。
(一)外貿順差
近十年來,我國的外貿順差逐年遞增,由于此前實行的是固定匯率制,外貿順差的外匯是由中央銀行負責兌換成人民幣給出口部門。從表1可知,外貿順差從2000年的241.1億美元,逐年遞增,到了2005年突破千億美元大關,而2006年上半年就達到了614.5億美元,按照下半年外貿額高于上半年的管理估算,2006全年外貿順差至少達到1200億美元。如此大的外貿順差,本身就會造成對外匯的巨大需求。
(二)不明流入外資
從2002年開始,有大量的不明外來資金,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熱錢”涌入國內。“熱錢”(HotMoney,簡稱HM)通常可以用外匯儲備(ForeignExchangeReserves,簡稱FR)的當年增量減去貿易順差(ForeignTradeSurplus,簡稱TR)及外商直接投資(ForeignDirectInvestment,FDI)這個辦法來粗略估計,即:
HM=ΔFR-TR-FDI⑴
根據有關數據及等式⑴,我們可以計算出近年來的不明流入外資的大致數值,具體見表1。
從表1的結果來看,從2003年開始,海外資金就呈凈流入狀態,且高達300億美元,到了2004年,呈現出一個爆發的行情,到了2005年,海外不明資金流入額又回歸到400億美元左右。這些“熱錢”還是需要被中央銀行或者黑市兌換成人民幣,然后才能進入國內投資。
(三)外匯儲備
我國的外匯儲備,從2000至今,一直呈現高速增長的態勢,2000年的外匯儲備為1600億美元左右,但是不過短短7年,2006年上半年的外匯儲備已經達到了9411億美元,到2006年底,外匯儲備為10663億美元。而我國的外匯儲備并沒有用于購買外國的商品,也沒有大量的用于對外直接投資,這樣在外匯市場對人民幣造成了巨大的升值壓力。
應對人民幣升值壓力的政策建議
由此可見,人民幣升值的壓力還是來源于不盡合理的外貿格局和外匯管理制度。我國應從源頭來緩解人民幣升值的壓力。當前我國的貿易順差過大,會引發人民幣升值,應在繼續大力發展出口的同時,加大進口力度,可以考慮多進口我國稀缺的自然資源、高科技,以及我國人民需要的外國商品及服務;應盡快建立合理有效的監控機制,及時制訂相應的法律、法規,加強金融機構建設,合理合法地引導外來資金的流向;應鼓勵、引導我國的企業走出去,對外投資;同時,應逐步放寬我國的民間資金流出,讓國民更加便利地去投資國外資本市場、房產市場;對于當前過高的外匯儲備,應主動調低外匯儲備,把部分外匯儲備用于國家的對外投資、購買國外技術、引進外國人才、采購我國稀缺的戰略物資、對外經濟援助等方面。
人民幣升值的幅度和速度,不應盲目屈從于他國的壓力,而應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制訂人民幣升值的時間表,緩步為之,以確保國民經濟運行的穩定與健康。
參考文獻:
1.保羅·克魯格曼等.國際經濟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
2.斯蒂格利茨,王爾山等翻譯.經濟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
- 上一篇:科技局干部作風建設年總結
- 下一篇:人民幣升值對出口企業影響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