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升值對經濟的影響論文
時間:2022-12-16 03:20:00
導語:人民幣升值對經濟的影響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幣匯率改革以來,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表現出持續升值的態勢,特別是進入2008年以來,人民幣更是呈現出加速升值的趨勢。鑒于此,本文擬對人民幣快速升值對中國經濟發展產生的影響及其相應的對策作一初淺的探討,以期能從分析中獲得有益決策的結果。
[關鍵詞]人民幣匯率升值經濟發展
一、人民幣快速升值的原因
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人民幣升值幅度不超過12%,而今年第一季度升幅就達4%,4月10日一舉破7。推動人民幣快速升值的原因有很多,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1.管理當局出于抑制通脹的目的未加干預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數據,2007年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升值僅約1%,而實際有效匯率升值幅度達4.5%,二者相差較大顯示出國內通貨膨脹水平較高,加快升值尤其是加快名義有效匯率升值,有助于抑制通貨膨脹,市場近期的表現也顯示出管理當局希望用升值來部分替代通脹的用意。
2.人民幣升值預期推波助瀾
人民幣升值預期升溫,加劇了市場供求不平衡的態勢。由于去年人民幣升值幅度較大,加之美聯儲頻頻降息,中美利差進一步倒掛,刺激境外熱錢流入中國。統計顯示,今年1至3月,全國新批準設立外商投資企業6949家,同比下降25.26%,但實際使用外資金額274.14億美元,同比增長61.26%;一些小島國家成為我國利用外資的主要來源地。此外,國內企業和居民結匯意愿也有所增加,今年一季度外幣存款下降55億美元,同比多下降89億美元。同時,一些香港居民在發薪后,只留少量港幣作生活費,其余都換成人民幣存入香港的銀行。香港金管局的統計顯示,今年1月,香港人民幣存款同比大增21%,甚至有一些香港居民將人民幣存入內地。這樣一來,外匯市場供大于求的局面更為明顯。在預期的引導下,形成了自我強化,促進了人民幣的加速升值。
3.美元的加速貶值,進一步推動了人民幣升值
受次貸危機的影響,美國政府為了避免經濟衰退,失業率大幅度上升,采取了持續降息的寬松貨幣政策,這一方面導致中美利差倒掛,另一方面使得美元持續走軟。雖然在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后,人民幣匯率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但在一籃子貨幣中,美元是主要的構成成份。這一點可從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月度環比數據獲知,從匯改以來,人民幣對美元月度環比數據一直比較穩定,最大幅度不超過2%,而對日元、歐元的環比波動則較大,由此說明,人民幣對美元實際存在另一種軟盯住。因此,美元持續貶值,人民幣就會不斷升值。
二、人民幣快速升值對中國經濟產生的影響
1.對進出口貿易的影響
根據貿易收支理論,一國貨幣升值在滿足馬歇爾—勒納條件的情況下,會引起本國進出口商品相對價格水平改變,出口商品的外幣計價升高,進口商品的本幣計價降低,從而抑制了出口,促進了進口。根據我國2006年至2008年2月進出口月度數據的統計,在人民幣匯率不斷升值的背景下,我國月進出口額、月進出口差額同比都是增加的。由此可以說明,人民幣匯率升值對我國進出口的影響是有限的,至少從目前來看是這樣的。但人民幣升值確實對我國某些產品的出口造成很大的沖擊。比如我國的農產品,與國外相比,我國出口增長較快的農產品如水產品、蔬菜和水果等勞動密集型農產品,具有價格競爭優勢。人民幣升值可能會使這個優勢喪失。而且,人民幣升值會使那些與國際市場價格相差不大的農產品的進口增加。因此,人民幣升值將阻止我國農產品貿易出口增長的步伐,進口將明顯增加,對我國農業生產將造成沖擊,影響農民增收。農產品進出口貿易可能發生逆轉,由順差變成逆差。
2.對經濟結構調整的影響
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一方面極大地促進了中國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國內不同地區之間、行業之間、產業之間的差距,凸現國內經濟結構失衡。人民幣的快速升值將使資源部分轉向服務業、國內制造業和農業,使經濟結構得到改善。人民幣升值,通過相對價格效應,將削弱出口產品的價格競爭力,壓縮了出口產品的利潤空間。這樣“兩高一資”產品出口過快增長的勢頭將進一步得到抑制;紡織、服裝、鞋類等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增速將有所放緩,勞動密集型企業要想繼續保持競爭力,將不得不轉向開發新產品、提高技術水平、培育自主品牌等來提高產品附加價值,以尋求新的利潤來源;從而促進出口產品結構的優化升級。同時人民幣的升值亦會通過相對價格效應,使得資源性產品、關鍵技術設備進口將繼續較快增長,發揮進口對國民經濟的促進作用。對于進出口重要載體的外商投資企業而言,盡管人民幣升值使外商投資成本增加,但技術密集型外資企業受到的影響遠小于勞動密集型企業,這有利于鼓勵外資在更大程度上參與國際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促使其走高技術、低消耗、高效益之路,開發更具競爭力的產品,同時更多地關注國內市場,從而減少我國經濟對外貿的依賴。同時,人民幣升值為企業技術進步提供了適宜的環境和土壤。人民幣升值降低了國內企業進口國外先進設備、工藝及技術成本,提高企業進口積極性,快速提升了我國企業的技術水平,這也將促進企業的技術進步和結構升級。因此,從中長期看,人民幣升值有利于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
3.對外商直接投資的影響
匯率是影響外商直接投資的重要因素,一國貨幣匯率變化通過財富效應、成本效應、需求效應及風險效應對外商直接投資產生影響,但不同目的、不同形式的外商直接投資受匯率變動的影響不同。對于具有真實投資目的的外商直接投資,人民幣升值,外幣的購買力下降,資產的相對價格發生變化,以外幣計價的本國資產價格上升、注冊資本金增加,外資企業在我國當地購買設備、廠房等前期投資所需要的啟動資金也會增加。這樣,外國投資者在我國的投資成本和經營成本都會提高,大大抑制了其在國內的獨資和并購行為。對已在華投資且“兩頭在外”的外商而言,人民幣快速升值一方面通過相對價格效應影響其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另一方面通過進口的價格效應降低其產品的成本。因此,對這一部分外商直接投資來說,人民幣快速升值的影響較小。對已在華投資且“一頭在內,一頭在外”的外商,其影響又分兩種情況,若原材料依賴于進口,成品在國內銷售的,會通過降低成本、擴大利潤從而刺激該類生產的擴大;若產品用于出口,原材料在國內采購,國內物價上漲及出口產品價格的上升會對該類外商直接投資起到抑制作用。對已在華投資且“兩頭都在內”的直接投資,由于要素價格和產品價格都在上升,其影響也較小。人民幣快速升值對外商直接投資的利潤分配及分配利潤的匯出也會產生影響??偟膩碚f,人民幣快速升值對未來外商直接投資起抑制作用。
4.對物價水平的影響
理論上,人民幣升值有利于緩解我國日益加劇的通貨膨脹。人民幣升值通過影響進出口相對價格,進而降低貨幣供應、生產成本、海外收入、預期等,從而對國內產生類似于貨幣政策緊縮的效果,降低國內通脹水平。但在實踐上,伴隨著人民幣持續升值,國內物價水平一直不斷地上漲,在我國出現了升值和通脹并存的局面。這說明人民幣升值對物價水平的抑制作用目前并未顯現出來。當然,引起國內物價上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需求拉動的通脹壓力、有供給沖擊的通脹壓力、還有結構性通脹壓力。人民幣升值對通脹的抑制作用主要體現在減輕輸入性通脹的壓力,但由于成品油等資源品價格仍未放開,又加上國際糧食和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幅度遠遠超過人民幣升值幅度,這一效應被大打折扣。
5.對就業的影響
人民幣升值使就業壓力進一步加大。我國大部分新增就業機會主要集中在沿海一帶的出口導向型企業和外資企業,而受人民幣升值影響最大的“重災區”恰恰就是這兩類企業。人民幣升值對民營企業和外商直接投資企業的影響,最終將體現在就業上。另外,人民幣升值還將影響到多個相關行業,導致其就業機會的減少。由于人民幣升值,國外游客來華旅游成本上升,就會減少來華旅游和消費,這會對國內服務業、旅游業等造成沖擊,進而影響到這部分的就業人群。人民幣升值,也會使進口商品大量涌進國內市場,這會讓國內企業的部分市場份額被國外產品占領。這兩個方面都會導致國內部分行業重新洗牌,企業縮減業務甚至面臨破產,很多人可能因此失業。
6.對金融市場穩定的影響
人民幣快速升值給金融市場的穩定帶來潛在的風險。人民幣升值加速了國際資本的流入,在大幅升值的預期下,人民幣升值必然吸引大量國際游資通過各種途徑流入國內。國際游資具有規模大、流動快、趨利性強的特點。這將不可避免地導致投機的盛行,為日后金融市場的動蕩埋下禍根。另外在我國金融監管體系有待進一步健全、金融市場發展相對滯后,金融機構風險管理能力薄弱的情況下,金融風險可能會進一步加大,引發貨幣危機和金融危機。在我國現行的匯率制度下,中央銀行必須斥巨資回收外匯,使得市場流動性過剩。
三、結論及建議
從上面的分析可知,人民幣升值通過影響進出口、投資、消費進而對就業、物價水平、經濟結構和經濟增長產生極大的影響。這種影響有利有弊,在權衡利弊的基礎上,采取有利于我國經濟持續增長的應對策略是必要的。首先,改變通過人民幣快速升值來抑制通貨膨脹的策略措施。實踐中人民幣升值和通貨膨脹并存的局面可以說明寄希望僅依賴人民幣快速升值來抑制通貨膨脹可能并不現實,相反會對經濟造成更大的傷害。從全球的視角,可以發現通脹正在全球蔓延,飽受通脹之苦的不僅僅是中國,因此,要解決我國的通貨膨脹問題,不應只在國內的框架之內,也不能過重的依賴人民幣匯率政策,而應在更廣的視角下,采取多種的政策措施綜合治理。其次,采取措施引導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人民幣加速升值縮短了升值預期的周期,容易引起外資的集中撤離,引發金融市場的動蕩。上世紀80年代日本就曾出現游資集中撤離、金融市場遭受重創的實例,值得我們引以為戒。中國今天所處的時期比上世紀80年代的日本更為敏感,如果市場存在持續的升值預期,將造成人民幣資產價格的非正常上漲,利率不斷下跌,可能陷入日本式的流動性陷阱。再次,進一步加強對跨境資本流動的監測和管理。雖然我國實行資本項目下的外匯管制,但熱錢還是通過各種途徑進入我國,一方面使得我國國際收支順差擴大,另一方面給人民幣升值帶來壓力。因此,我國應盡快出臺有關的管理辦法,細化流動性資本跨境移動的監管,必要時采取跨境資本交易稅和無息存款準備金要求,進一步加強對跨境資本流動的監測和管理。最后,鼓勵對外投資并繼續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鼓勵并引導資金對外投資,既可以減輕國內流動性過剩的壓力,又促進國際收支的平衡,降低人民幣快速升值的壓力和預期。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進一步改革是目前經濟條件下的首要選擇。適當擴大匯率的浮動區間,增加人民幣匯率的彈性。人民幣匯率波幅范圍擴大,將會增加投機資金的風險,使投機的動力減小,從而減少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參考文獻:
[1]韓燕:人民幣升值怎樣影響中國外貿[J].世界知識,2008(2):50~51
[2]曾錚:人民幣實際匯率升值與中國出口商品結構調整[J].特區經濟,2007(5):16~23
[3]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政策動向課題組,人民幣升值不宜激進[N].中國證券報,2008年4月25日(A13版)
[4]王保東:謹防人民幣加速升值的市場風險[N].中國證券報,2008年4月18日(C05版)
- 上一篇:人民幣國際化的路徑選擇論文
- 下一篇: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