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升值對外向型經濟影響論文

時間:2022-01-19 10:39:00

導語:人民幣升值對外向型經濟影響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人民幣升值對外向型經濟影響論文

一、我國地區外向型經濟狀況的分析

由于我國幅員遼闊,經濟發展不平衡,自然條件、經濟條件和政策因素等方面的不同導致地區間外向型經濟的差異巨大。不同地區的外向型經濟具有很大的差異,不僅對外開放水平存在著很大差別,而且在出口貿易方式、出口主體和出口產品類別等方面都有著顯著差別。

1.不同地區的對外開放度的比較

由于各地區的對外經濟發展的差異,首先表現為各地區的進出口額在全國的比重存在很大的差異。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07》的統計數據;2006年東部10省市的出口及進出口總額分別占全國的比重為91.8%和92.3%,其中廣東、江蘇、上海和浙江的出口及進出口又在東部地區占了大部分,遠遠高出其他省市。而中西部地區的出口及進出口總額占全國的比重非常小,中部地區這兩個比重分別為4.7%和4.4%;西部地區這兩個比重分別為3.5%和3.3%。中西部地區與東部地區的外貿狀況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

與此同時,各地的對外貿易依存度也相差較大,從2003年到2006年期間,高依存度的地區上海、北京、廣東、天津、江蘇的外貿依存度呈現逐步上升的趨勢。在中依存度的地區中,浙江、山東、新疆的外貿依存度呈現逐步上升或穩定的趨勢,而福建和遼寧在2004年外貿依存度得到提高之后,又出現了下降的勢頭。

2.不同地區的外資引入和實際利用情況比較

首先,從2006年各地區外商投資企業投資總額占GDP的比重來看,外商投資企業投資總額占GDP比重排名前8位的是前面所歸入的東部地區。而歸入東部地區的山東該比重在全國排名第13位;河北該比重則在倒數第6位,遠遠落后于其他東部省市。

其次,從2006年外商投資企業出口占各地區的總出口來看,東部10省市排在前十位,依次分別是天津、江蘇、上海、廣東、福建、遼寧、山東、北京、浙江和河北,其中天津、江蘇、上海、廣東和福建的外商投資企業出口占比要高于全國的水平。這說明外商投資企業對東部地區的外向型經濟發展起著主導作用,特別是天津、江蘇、上海、廣東和福建。

再次,從不同地區的出口貿易方式看,東部省市是我國加工貿易最發達、最集中的地區。根據中國對外貿易統計學的統計數據,2006年東部省市加工貿易出口占全國比重的97.4%,中西部地區以一般貿易出口為主導地位,其加工貿易出口占比普遍落后于東部地區,中部地區只占1.65%,而西部地區則不到0.95%。

總體來看,東部地區的對外開放程度水平高,進出口額占了全國的絕大部分,在全國的進出口額排名中位于前列,外商投資企業對東部地區的外向型經濟發展起著主導作用,外企出口占各省市的比重也排在前列。中西部地區的外向型經濟普遍不發達,從整體上要遠遠落后于東部地區,對地區經濟的整體拉動作用不大。

二、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各地區外向型經濟影響分析

由于我國不同地區的外向型經濟有著很大的差異,人民幣升值對各地外向型經濟發展的影響相差甚遠。本文試圖通過定量分析,測算出由于人民幣升值的變動對各地區經濟發展的風險程度的影響。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主要從地區的外貿依存度、外資依存度、外企出口占比、機電產品出口占比、高新技術出口占比、投資環境、加工貿易出口占比、加工貿易政策影響、機電產品出口增長率這9個指標,對在人民幣升值及貿易政策調整背景下地區外向型經濟綜合風險做出一個粗略的定量判斷。

其中,地區的外貿依存度、外資依存度、外企出口占比、加工貿易政策影響與風險呈正相關的關系,即指標值越大,風險越大;機電產品出口占比、高新技術出口占比、機電產品出口增長率、加工貿易出口占比、投資環境與風險呈負相關的關系,即指標值越大,風險越小。

首先,對以上指標進行無量綱化和同向化處理:

經該式處理后的各個指標的取值范圍在0~1之間,且都是取值越大越好的指標。其中xjmax和xjmin的取值為對應指標的最好值和最差值。

后采用SPSS統計分析軟件對地區指標進行主成分分析,進而得到各地區的外向型經濟風險指數。

通過測算,從圖1中可以看出:

(1)東部地區對外部經濟的依賴增加了其經濟的脆弱性,中西部地區外向型經濟落后,在地區經濟中不占主要地位,人民幣升值和貿易政策調整等因素不會對整體地區經濟造成很大影響。外向型經濟是一把“雙刃劍”,東部地區(除遼寧、山東和河北外)的外向型經濟對該地區的經濟發展起著主導作用,經濟發展對外貿和外資的依賴程度較大,特別是上海、北京、廣東、天津和江蘇的外貿依存度高于100%;天津、江蘇、上海、廣東和福建的外企出口占比大都超過60%,這些地區對外貿和外資的過度依賴,造成了經濟的不平衡和脆弱性。

(2)出口退稅政策調整對東部地區出口大省影響較大,特別是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比例較低的省市。出口退稅調整主要涉及“兩高一資”產品和容易引起貿易摩擦的商品,雖然也涉及了一部分機電產品,但影響不大。因此東部地區那些機電產品出口比例較低的省市受到的負面影響更大一些,這些地區包括遼寧、山東和河北,此外浙江的機電產品出口占比雖稍高于以上三省,紡織服裝等非機電產品出口仍占有相當高的比例。2007年三季度,浙江、江蘇、上海、福建等幾個出口大省訂單指數下降較為明顯。從總體的出口訂單情況來看,出口訂單指數為7.2%,比上季度下降2.6個百分點,創2005年以來單季最大降幅。而三季度國內訂單指數也出現季節性回落,該指數由二季度的峰值12.9%回落至本季度的11.6%,雖然下降1.3個百分點,但仍為歷史次高點。

(3)在人民幣升值和貿易政策調整背景下,以出口低附加值、低技術含量的勞動密集型和資源類產品為主的中西部地區,其外向型經濟面臨的風險加大。和東部地區省市相比,中西部地區出口產品中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型商品的比重較大,這些產品的附加值較低,利潤較薄,自主定價能力不強。由于人民幣升值、出口退稅率的下調或取消、進出口稅率的調整以及加工貿易禁止類政策的調整和實施,中西部地區外向型經濟的增長會面臨較大的挑戰。而且,和東部地區相比,中西部地區外貿企業的資金實力和競爭力較弱,抵御風險的能力也十分有限。

三、資金投向的政策建議

1.首先應把握由于人民幣升值對不同地區外向型經濟的影響程度不同,把握在目前貨幣從緊的背景下,資金的重點投向區域。我國東部地區的部分勞動密集型產業要加速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另一方面,高端勞動力、資本以及部分產業的高端環節(比如研發、營銷和公司總部等),要加速向沿海地區轉移,增強中心城市的積聚效應,降低成本。因此,我國東部地區要以發展商業、金融業和高科技產業為主;中部由于城市化水平和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則以發展工業為主;西部限于城市群體的分散和城市化水平不高,則在注重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的同時,著重改善生態環境。與此同時,有關企業要及早認清形勢,盡快從“嚴防死守”中走出來,要主動“轉移”,各級政府要制定政策對主動“轉移”的企業給予獎勵。這種產業轉移和資金的適度偏向會促使中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和投資環境得到顯著改善,有利于中國經濟未來幾年更平衡的發展。

2.由于人民幣升值對不同行業的影響也不盡相同且差異較大,對于傳統型行業如電子、服裝業等行業的負面影響較大,對于科技含量高、高附加值的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的進出口企業則帶來較大的正面影響。因此,資金的投向即應該在規避風險的前提下,流向風險較小的行業。另外,我國目前有必要通過政府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來減輕出口企業所遇到的臨時出口困難。可在WTO規則允許的范圍內給予一定的出口補貼,如鼓勵研發的補貼、環保項目的補貼以及完善出口信用保險機制。政府在原有扶持政策基礎之上,進一步優化貿易環境,簡化進出口環節審批程序,為高新技術企業提供便捷通關服務。建立科技出口信息服務數據庫,為企業提供技術貿易、高新技術產品國際市場動態、行業發展、技術標準、國別貿易政策等各類信息。

3.資金投向應向優質客戶傾斜,進行客戶結構的升級。對于屬于同類行業的不同企業,其經營績效和盈利能力也存在不同。對于行業龍頭企業和具有強大研發能力企業以及核心競爭力的企業,應該積極給予信貸支持,增加科研投入,推進技術進步,在創新、創造中求發展。技術進步和技術創新,是轉變增長方式、解決企業缺乏創新能力、實施科技興貿戰略的一個核心問題。各級政府要制定政策鼓勵企業研發,對企業的研發投入要給予一定的補助,對研發成果要給予一定的獎勵。要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加快技術引進與消化吸收再創新,促進核心競爭力的增強,提高出口產品附加值。

[內容提要]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各地區外向型經濟發展的影響程度不一,今后資金應該如何進行分配是目前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本文試圖在比較我國東西中部外向型經濟發展差異的基礎上,測算出由于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在各地不同程度的風險分析,提出資金投向的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人民幣升值,地區外向型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