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校車安全工程論文
時間:2022-09-05 09:16:36
導語:我國校車安全工程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目前校車安全存在的問題
(一)校車運營存在安全隱患。
一是成本較高,運營困難。從經營現狀看,接送學生運量低、運費少、加之油價和司機工資成本漲價,使運營的成本增加,大多數校車運營公司只能維持收支平衡,校車運營也只能保本運營,這種現狀無法保持長效運營,亟待政府出臺相應優惠政策予以扶持。二是運力不足,供需矛盾突出。政府、社會投入少,導致規范化管理的校車運力無法滿足中小學上下學要求,供需矛盾較突出,由此產生了學生家長與個體車主自發形成運營關系運送學生的“黑校車”問題。三是駕駛員的駕駛水平參差不齊、安全意識欠缺等都給校車安全運營帶來隱患。雖然《條例》明確規定了接送學生車輛駕駛人應具備的6個條件,但往往校車駕駛人資格審核不嚴,導致應具備條件部分或全部不符合《條例》要求。四是校車運行資質魚龍混雜。目前,部分私人中型客車承租接送學生上下學有的接送學生車輛掛靠在客運企業下運營,有的非運輸企業從事學生上下學交通運輸,這部分運營主體從資質認定和日常管理方面都處于薄弱狀態。
(二)校車技術標準明顯缺乏。
目前,一些校車硬件設施達不到校車標準,主要表現在座位數不符合校車規定,使用性質與實車不符,校車所有車窗玻璃的可見光透射比不符合規定要求。有的是企業淘汰的車輛,有的接近報廢年限,有的常年在農村地區運營,未及時年檢且車況較差。國內市場上基本沒有完全符合新標準的校車,貫徹執行新標準仍然任重而道遠。
(三)校車市場亟待規范統一。
我國的校車供給結構呈現出差異性、多樣化、不規范等特點,這給國家統一管理校車帶來了很大的困難。目前運營的校車不僅數量嚴重不足而且符合標準的很少,導致很多地方特別是農村地區超載現象非常嚴重和普遍,所以保證孩子們的安全非常困難。大部分校車屬于社會車輛,駕駛員缺少資質,責任意識差。有的為了節約學校開支,維護學校的經濟利益,降低校車配備數量和標準,購買校車保險保額過低,留下了交通安全隱患。
(四)校車管理責任主體不明。
有的是教育部門與企業直接簽訂合同;有的是交警部門協調相關職能部門共同扶持。有的是政府或學校投資購置校車。按照職責分工,縣級教育局作為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負責確認車輛是否屬學校自備或學校法人代表自有,所有學校填報《校車標識申領表》后,縣級教育主管部門與同級公安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共同審核。但目前,作為教育主管部門的教育局在校車安全監管方面存在思想誤區,沒有承擔相應的責任,校車運營混亂、監管不力。教育、公安、交通等部門都具有共同管理和共同負責的責任。然而,名義上的共同管理、共同負責實質就變成了無人管理、無人負責,勢必導致管理松散,推諉責任,管理效率低下、責任主體不明的問題。
(五)車輛運營經費保障不足。
鑒于校車的較高的運營成本,缺少政府專門的對校車管理的補貼,而僅靠學生乘車付費不能維持運營經費,惡性循環導致不能及時維護車輛、校車駕駛人待遇不高、流動性大以及增加了校車安全隱患等問題發生。由于多為短途行駛,且時間、路線較為固定,易使管理者產生麻痹大意的思想,不舍得對車輛維護及駕駛人的資金投入。校車在實際運營過程中成本較高,學校在長期正常運營的情況下只能將費用轉嫁到學生家長身上,這樣又會催生黑校車的滋生,導致惡性循環,進一步加大了校車安全隱患問題。
二、實施校車安全工程的對策建議
校車安全管理是一項社會化的工程,無論是政府、教委、學校還是運管部門、交警部門,都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并加大整治力度,堅定不移的實施好校車安全工程。
(一)制定法律法規,完善安全標準。
一是從法規、制度層面,明確校車在道路行駛中的“特殊地位”,確保其安全行駛。相關部門要加強對配套法律法規的研究制定工作,把對校車的管理提高到一個法律的范疇,把校車作為特殊車輛,嚴格與其他車輛區分管理。二是嚴格設定安全和技術方面的標準。對集中接送學生的車輛要嚴格限定車輛類型和安全技術標準,嚴格規定車輛在設計構造中的特殊安全要求,強制性規定所有運輸學生車輛必須達到國家規定標準,方可上路行駛。三是嚴格校車標識申領發放和行車路線規劃。要認真審查每一輛校車的資格,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發放專用校車標識,確保校車標識發放嚴肅性和規范化。同時要嚴格合理地規劃校車行駛路線,在調查分析的基礎上,將優化的行車路線規劃制作成調查問卷交由家長,由家長討論分析歸類后,整理規劃出最終路線上交政府部門僅供參考。四是要盡快統一規范校車車型和標識。由公安部、教育部聯合設計全國統一的校車專用標志,包括圖樣、字體、顏色等,并下發通知要求全國各中小學校進行統一設置,進行使用。
(二)堅持政府主導,建立長效機制。
一是將校車管理和學生安全問題納入政府的議事日程。校車還有如消防、救護車等公益特種車輛,其社會屬性決定其不能完全市場化,國家應通過財政部門提供一定得資金投入。要增加財政投入,并提高安全系數,必須由政府部門予以強制干預,將校車納入一種新的管理體系即特種公交體系。二是教育主管部門負責對校車進行登記備案。督促學校履行校車安全防范責任制。對存在安全隱患的駕駛人或車輛,可視情況給予停運處理。三是交通運管部門實施校車企業備案管理制度,對符合要求的企業核發臨時校車運營資質,全面加強對校車安全運營的監管工作。對非法運營接送學生幼兒車輛及時開展整頓,制止和糾正非法運營行為。四是公安交通管理部門負責對符合運行資質和安全標準的車輛發放校車標牌,依法嚴格查處校車車輛和駕駛人各類交通違法行為。
(三)落實財政責任,提供經費保障。
一是盡快實施免費校車制度。經過30多年的經濟快速負責,當前,我國的綜合實力也為免費校車制度的實施奠定了堅實的財政基礎。各級政府應站在促進教育公平的戰略高度,盡快將其納入民生工程范疇,由政府公共財政為其“買單”,把“校車安全”作為一項重大工程來落實。二是各方對校車都要進行必要的補貼。公辦學校、幼兒園專用校車和專用接送學生公交車輛日常運營費用以政府補貼為主。企業也要出資,要依托客運企業出資的方式,購置專用校車進行客運經營接送學生。要申請國家公交車燃油補貼。由交通部門對學生專用公交車申請享受國家公交車燃油補貼。家長要負擔。對有乘坐專用校車和專用接送學生公交車輛需求的學生、在園幼兒,本著最大限度減輕家庭負擔,最大限度優惠的原則,適當收取費用。
(四)創新運行方式,提高利用效率。
一是整合市場資源,強化運力保障。穩步推進農村學生接送車輛公司化經營,按照“自愿加入公司、產權權屬不變、公司統一管理、車主自負盈虧”的原則,將符合營運標準的學生接送車輛全部納入客運公司管理,由公司統一辦理營運證照和保險,并享受農客運車輛同等優惠政策,所有學生接送車輛在公司的統一管理下,合理安排運營線路,保證學生上下學,運力不足部分從各轄區客運班線中選派車輛。二是提高運營標準,強化安全保障。實行戶籍化管理,建立電子和紙質檔案,并與車主簽訂安全責任狀。提高車輛年限標準,嚴把駕駛員關,要求駕駛員必須三年內無重大安全責任事故記錄,必須取得道路旅客運輸從業資格證。三是合理確定票價,強化服務保障。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農村群眾收入、交通基礎條件、實際載客量等情況,綜合掌握好各條線路的營運狀況自主靈活制定票價,使價格水平趨于合理化,既兼顧經營者基本經濟利益,又考慮廣大農村學生家庭承受能力,明確規定農村學生接送車價格按客運價格的半價收取,確保把農村學生上下學接送做成一個民生項目。
(五)完善管理體制,落實監管職責。
一是建立監督管理機制,創新監督管理主體,強化監督管理考核。逐級建立執法隊和安全監管員,切實加強安全監管力量,解決安全監管出現的空檔問題。對學生接送車輛實行“一月一檢查”、“一季一抄報”、“一年一培訓”。二是繼續完善校車“戶籍化”管理體系。在全面摸清校車底數情況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管控力度,力爭落實責任明確到位、安全管理到位、材料發放到位、車況安檢到位和“黑校車”查禁到位,預防和減少校車交通事故的發生,確保中小學生校車的行車安全。三是全面開展排查整治“黑校車”活動。要組織民警深入到村居、企事業單位,尤其是農村,全面排查非法運送學生的“黑校車”,對運送學生的“黑校車”要及時掌握起運行規律和證據后,予以嚴厲打擊。
作者:王春雷單位:中共聊城市委黨校
- 上一篇:自主學習式教學的安全工程論文
- 下一篇: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