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地質勘查資料整理研究

時間:2022-06-18 10:40:32

導語:金屬地質勘查資料整理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金屬地質勘查資料整理研究

1物化探資料

在整理物化探資料的時候,首先要認真分析設計出來的物化探資料,通過對比例尺以及網度的布置來進行野外的布點以及采樣。在進行采樣的時候,所采集到樣品的屬性以及品號都要根據規范來進行記錄,之后要對物化探的數據進行分析。而層位以及粒度的實驗是針對原生暈以及次生暈的需要來展開的。樣品的采集需要在合適的層位進行取樣,之后要對其進行分析以及加工,最后將測試的結果利用不同類型的軟件進行分析。對于物化探資料的數據采集,要采取合適的方法,電法物探或者磁法物探兩種礦脈樣品采集方法要根據礦脈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2水文地質資料

在勘查金屬地質的時候,不可缺少的是研究水文地質資料,這關系到選址以及選礦的問題。因此,為了保證選擇地址所在地的良好水文地質條件,對于工程、坑道以及鉆孔的水文地質等事先編錄好的資料利用系統進行檢查。同時,這些資料內需要有相關的水質資料、礦體編號以及地層代號。除此之外,為了保證礦址的選擇更加科學合理,需要對水的來源以及特征進行認真的分析研究,判斷出礦區層位含水層的具體分布,分析礦床充水因素、水文地質情況、水力聯系、地下水排泄條件和礦坑的進水邊界,預測礦坑涌水量,并綜合利用礦坑的防排水。

3探礦工程資料

對于探礦工程的資料,需要做好原圖件的更新,并將缺少的原始資料補充完整以及做好系統的檢查。采樣位置、地層代號、礦體編號以及斷層的推斷等都是探礦工程所包含的資料。在對這些資料進行整理的時候,首先要做的就是檢查礦石的內容以及名稱,如果出現錯誤或者缺失的,需要立即進行修正以及補充,之后在綜合圖件中將完整無誤的探礦資料描繪在里面。最后,要將取得的樣品進行詳細認真的記錄,并將樣品進行保存。地質勘探、生產勘探是鉆探工程中的兩個主要方面。其中鉆孔的方向位置以及偏斜度都是通過鉆孔的彎曲度來進行計算的,這些都是在數據列表中有記載的,其中標高、礦體頂以及標志層都是資料中記載的。坑探工程中,以列表的形式計算工程采樣點區域內的礦體品味和厚度。素描圖上標出樣品采樣點位置。認真分析對礦體品味、厚度、儲量情況的影響,提出相關意見指導鉆探工程施工。列表計算出工程平均品位和厚度。而對于礦床中的特殊地質,則進行照相和素描,分析采樣樣品之后,把測試結果放置于勘探線剖面圖中。以立體的角度對礦體形態進行分析。

4地質填圖資料

金屬地質勘查中所需要的資料以及圖件都是以地質填圖資料為主要依據的,對于地質填圖資料的整理,需要將采樣的點位、數據資料以及草圖進行收集。之后需要補充和描述系統剖面以及地質標本,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選擇特征明顯的,并且是根據野外特征來進行描述。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利用相機將一些具有重要意義的地質標本拍攝下來。地形地質圖中需要加已經完工的工程投繪,修正和聯接一些地層界線、斷層、標志層等極為突出的地質現象。之后要編制出礦床的地質圖,這是需要根據規定中的內容以及圖式來進行的。根據規定的內容和圖式,編制出礦床地質圖。

5綜合資料

綜合資料即綜合研究礦區各類地質情況,編制整理出的資料。綜合資料包括礦區地質、礦區區域地質、地球物理特征、地球化學特征、礦床地質特征等,由此分析礦區的礦床成因、成礦規律、成礦流體來源、物質來源、找礦標志等。對礦區地質特征進行研究,還要著手調查大地構造情況,尋找找礦的最佳方向。以研究礦區構造、圍巖蝕變、地層構造情況,明確控礦因素中的主要因素。倘若地層屬于礦源層,礦體金屬品位需近似于該地層的巖性。倘若地質構造是控礦的主要因素,那么礦體空間分布需受到構造控制,方位上保持一致。倘若巖漿巖是控礦主要因素,則研究巖漿巖究竟是噴出巖還是侵入巖。地球化學特征涉及多個方面,一般包括巖石內的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常量元素的分析。主要調查巖漿巖、圍巖、礦石的化學成分,得出控礦的主導。另外就是研究成礦流體來源和成礦物質來源,包括包裹體、測年和同位素,特別是包裹體資料,內含礦區氣液成分、測溫相圖,屬于礦石的原始資料。在地球物理特征中,對測試數據成圖,形成一種找礦的思維。研究礦床地質情況,就要先明確礦石特征和礦體特征。礦床內最主要的載礦物究竟是什么,其生成構造又怎樣。具體調查礦床構造的序次、性質和產狀形態,對導礦構造、控礦構造和容礦構造進行區分。如果是面理、裂縫、節理的地質構造,則采用系統統計,并做圖分析,指出和構造配套有聯系的方向與特征。礦區內的褶皺發育時,先研究褶皺的形態、產狀、性質和軸向。利用高線圖表現其具體特征,工程控制較大的褶皺軸向。礦區內小斷裂和褶曲正處于發育階段時,可沿著地表傾向和走向統計出其發育規律,即褶曲弧度和長度。在對形成礦床的原因進行研究的時候,首先需要研究的是成礦、巖漿的作用,包括空間關系的構造以及地層,這樣就能夠充分了解礦體富集以及圍巖蝕變的規律。礦床的形成原因以及物質成分都是通過礦物學以及熱力學的相關知識進行研究分析的。礦物標志的尋找應當是從地質特征以及物化探方面著手進行的。關于成礦遠景的預測資料,應收集區域中的物化探和巖礦的具體資料,分析研究區域地質背景。綜合研究區域內的礦種,特別是形成時間、成因類型和空間分布,并再次分析區域找礦標志和成礦地質條件,編制出巖相古地理圖、構造一巖相圖。編制成礦規律圖以及成礦預測圖時,指出礦床點的具體位置。

6最后的資料整理

將原始編錄資料、綜合資料整理齊全,并做好統一化的編號存檔。綜合圖件需能反映出礦床的綜合特征和特性特征。圖件反映一種地質體,需互相符合。圖件的圖例、內容、文字和圖式,都要滿足規范規定要求,達到標準化、表格化與規范化。電子化的制圖要刻盤存檔。組織相關人員檢查驗收地質表冊、文字和圖件。把原始編錄的資料分類編號,并登記存檔。依照設計報告的要求,將地質勘查上的井、槽、鉆、坑進行素描,編錄磁盤。按規定要求做好整理、清繪、復制。

7結語

在對金屬地質進行勘查的過程中,需要對物化探資料、礦區地質情況以及礦產的儲量進行收集,并對地層的成礦規律、構造以及礦床成因進行實地考察。如此一來,就能夠將礦區地質的變化過程以及礦產成型的地質情況有個初步的了解。將物化探、水文地質、探礦工程、地質填圖以及綜合資料進行系統的整理,這些金屬地質的勘察資料經過地理信息以及數字技術的編輯整理之后,其所產生的礦區資料是今后礦產開發以及地質勘查的主要依據。

作者:丁壘 單位:內蒙古自治區第九地質礦產勘查開發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