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區水利工程建設管護思考
時間:2022-04-02 10:24:31
導語:城區水利工程建設管護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十八大以來,水利工作提出“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新要求,從生態文明的戰略層面來審視水生態文明建設,我市水利工程建設與管護工作呈現出新面貌、取得了新成效。本文結合近年來在水利工程建設管護工作實際,對新時期全面落實新理念,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提出幾點思考,以期和大家共同探討。
關鍵詞:寶雞市;水利工程;管護工作;生態文明建設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物質條件。十八大以來,陜西省深入貫徹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特別是對新時期水利工作提出的“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新要求,從建設生態文明新陜西的戰略層面來審視水生態文明建設,省委、省政府提出了“關中留水、柔性治水”的治水方略和理念,著力實現由單純治水向系統治水、剛性治水向柔性治水、部門管水向協同治水的轉變,我省新時期水利改革發展工作呈現出新面貌、取得了新成效。寶雞市將以建成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為工作防線,提出了讓“城市綠”“寶雞藍”“渭河清”“鄉村美”成為常態的總體工作目標,寶雞市水利部門圍繞全市生活、生產、生態用水需求和長遠發展需要,在深入調研、實地踏勘的基礎上,以實施“百湖千池萬頃水面生態工程”為抓手,系統推進城鄉水生態文明建設。
寶雞素有關中“水龍頭”之稱,境內有河流300多條,河流水系、灌溉渠系等水利基礎設施條件較為完備。渭河干流及金陵河、清姜河等支流從寶雞市區穿城而過,與寶雞市的城市發展已經血脈相連、融為一體。自2000年以來,寶雞市抓住實施渭河綜合治理工程等重大水利工程項目的契機,積極探索對渭河及其支流寶雞市區段的生態治理,先后建設了攔河閘工程、橡膠壩等一批城區水利工程,先后建成了金渭湖、渭河公園、石咀頭蓄水工程和渭河生態園、高新渭河公園等一批重點水利景觀,市區呈現出了湖湖相連、湖園相間的生態景觀。其中,金渭湖被譽為“北方河流治理中尋求人水和諧共處的一項具有代表意義的工程”,渭河生態治理工程還被國家相關部門授予了“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目前,寶雞市通過制定并實施寶雞市百湖千池萬頃水面生態工程,著力構建“山水相依、水環山繞、水在城中、城在綠中”的城市水生態環境,以水為核心的生態文明建設正大踏步向前推進,奮力實現優化水資源配置、改善水環境、提升群眾幸福感的目標任務。為建設和管理好寶雞市區的水利工程及其配套工程,寶雞市還專門成立了相關的工作機構—寶雞市市區河道綜合治理委員會,作為市區水利工程建設管護的主要實施主體,負責市區所有河道綜合治理的總體規劃和設計,河道綜合治理工程的組織實施、建設及建成工程的開發、利用和管理,市區河道沿河兩側配套設施的景觀設計與管理,市區河道管理的行政執法工作、綜合協調等工作。
2水利工程建設管護工作新發展理念
十八大以來,為習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治國理政的新實踐中,形成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是關系中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在黨的報告中,提出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作為寶雞市城區河道建設和管護工作的責任部門,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雖然在過去的工作中,寶雞市市區水利工程建設和管護走上了規范化的軌道,水利工程成為市區景觀建設的關鍵部位,成為寶雞市民休閑的重要場所,但我國已經進入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新時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在日益增加,對水生態文明等方面都會有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時,在水資源時空區域分布不均、結構性缺水的自然稟賦條件下,與人民群眾的要求相比,還存在工程建設整體規劃不夠科學、水利景觀工程建設質量不高、水利景觀工程與市區建設不夠協調、水利景觀工程管護體制機制不夠健全、管護工作水平不高等不平衡、不充分方面的問題,需要引起重視并認真加以改進和提高。因此,以黨的精神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行動指南,牢固樹立和踐行以人民為中心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用五大發展理念來指導具體工作,既是解決工作防線的關鍵所在,也是解決當前問題的實踐需要,必須在明確方向、明確思路、明確路徑下功夫,以更加昂揚的姿態、更加優異的成效為寶雞市市區的水生態文明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
3積極探索新發展理念的實踐途徑
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力建設社會主義強國的新時代,市區水利工程建設和管護工作必須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將寶雞市民對市區水利景觀工程的需求和當前實際工作結合,以解決突出矛盾的為抓手,在實際中不斷探索解決問題的新途徑和新方法,將新發展理念真正扎根于工作實際中。3.1創新發展為民的新思路。要創新思想路線,建立正確的政績觀,對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從過去的黨委政府滿意不滿意、領導滿意不滿意轉變為人民群眾滿意不滿意上來,因此在城區水利景觀工程的建設和管理上,在充分調查、全面分析人民群眾的主要期待、重點需求和現實需要的基礎上,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三位一體,圍繞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來研究制定工作規劃、建設目標和管理方式,從而確定工作方法和具體措施。城區水利景觀工程具有自然性和社會性的二重屬性,一是對于河流水資源的治理調節工程,二是反映著水利工程與城市建設的關系、反映著城市建設與人的關系、反映著水資源與人的關系,因此對于城區水利工程建設的規劃,既要基于對河流徑流量、季節變化、工程建設必要性和可行性等自然條件因素的分析調查,又要基于對城市建設需求、人民群眾生活需要等社會因素的分析調查,既要滿足安全性、科學性等水利指標需要,又要滿足城市建設風格、人民群眾生活習慣等社會人文需求。3.2處理好多方面協調發展的辯證關系。一是在水利景觀工程建設項目的規劃上,要從實際出發,協調好現實需要和長遠需求的關系,既不能超越當前經濟社會的實際發展階段,大搞政績工程,也不能不顧政府財力和超越人民群眾需求,滿足上馬數量眾多、體量宏大的各類水利景觀工程項目,又不能落后于當前城市建設和人民群眾生活需要,在系統規劃或項目設置上關于保守,必需在滿足現實需要和兼顧長遠需求的情況下,堅持全力而為、量力而行,做到統籌兼顧;二是在工程的需求設計上,要協調好防洪、水源保障、污染防治和水資源綜合利用,要在防洪能力能夠足額保障、安全性得到徹底落實的前提下,兼顧好蓄水量、河道排污治理、游覽設施等需求指標要素;三是在工程的景觀形象上,要協調好水利工程與市區建筑風格的統一性,市區水利景觀工程作為城市建設的局部設施,必須要服從城市建設整體全局風格的規劃要求,與周邊城市建設體做好外觀、顏色、格調等要素的平滑過渡,避免出現突兀的變化,做到個性和共性的統一、局部和全局的統一。3.3堅持建立開放合作的工作新格局。水生態文明建設是一個需要整體推進的系統工程,市區水利景觀工程作為水生態文明的主要載體,與之配套的親水平臺、湖泊濕地、綠地公園、交通設施、衛生設施等,共同組成了一個自成一體的循環小生態,不僅涉及到物,還涉及到人。任何一個政府部門都很難獨立承擔起全部的工作職責,工作中既涉及到同級政府間水利、規劃、衛生、城建、國土、規劃、安全、消防、林業、交通、體育等諸多部門和機構,又涉及市政府、區政府及其各級部門之間的配合,還涉及到政府部門、企業、社會的參與,因此必須堅持系統思維,建立以黨委政府協調四方、重點部門牽頭實施、相關部門密切合作、社會共同參與的工作大格局以及與之相配套的運行機制,實現對工作職責的全面分解、有效落實和監督考核的全方位無縫管理,建立共同發力、重點突破、失責必究的工作導向,讓生態文明建設的責任真正落地生根。3.4培養共建共享共管的管護新體制。市區水利景觀工程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典型示范,讓城市與水生態、水產業、水環境、水經濟融合發展。工程建成后的管護是市區水利景觀工程的關鍵環節,形成管護有力的運行機制是實現保護自然的長期性、根性保障措施。市區水利景觀工程的管護對象內容廣泛,涉及到水面、水體、建筑物、道路設施、堤壩、林木、綠化、景觀物、體育設施、娛樂設施等等,僅依靠政府成立的機構,難以有效支撐全部管護責任。因此,要積極吸收企業、社會組織、市民參與到管護的工作中來,在實現環境和安全有效保護的前提下,探索開發市區水利景觀工程中能夠實現社會化運營的項目和內容,吸引企業加入并成為管護責任主體之一,實現自然保護、景觀建設與企業經營相結合,實現共建共贏發展;通過電視、報紙、互聯網等新聞媒體。加強對水利景觀工程管護重要意義的宣傳和教育,引導社會組織和公眾自覺投身到共同保護環境、共同愛護生態的行動中來,自覺保持景區的衛生、清潔,開展公益性管護活動,形成共護、共享優良生態的社會風尚;政府財政要投入足夠的財力還支持水利景觀工程的管護運行,相關機構要配備相應的工作崗位和管護人員,提供水利工程景區安全、衛生、綠化等基本公共服務,讓人民群眾享受到水生態文明建設的新成果,讓水生態文明建設發展的成果由人民群眾共享。水生態文明建設是新時期水利建設的新要求,這一形勢下的水利工程管護是水利工程管理工作者面臨的新課題。只有積極探索,不斷創新,才能更充分地發揮水利工程效益,真正的服務于民。
參考文獻:
[1]何亞聞,褚俊英,蔡德所,等.廣西水生態文明建設的問題與對策[C].天津:中國水利學會2014年年會,2014.
[2]魏文達,彥櫓,楊彤.關于構建水生態文明城市水文化體系的探討[C].南京:中國水利學會2015年學術年會,2015.
作者:高俊杰 單位:寶雞市渭河攔河閘工程管理處
- 上一篇: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措施
- 下一篇:淺談工程建設檔案管理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