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水污染治理論文

時間:2022-12-27 11:46:00

導語:珠江水污染治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珠江水污染治理論文

從古至今,美麗的珠江曾經養育了多少廣州人,創造了何等可歌可頌的歷史文明。她給廣州人帶來的是甘泉—生命的源泉,帶走的是負重—整個城市的廢棄物。保護珠江,愛護珠江,人人有責。廣州市已經召開了多次有關的珠江水污染綜合整治研討會,從政府干預到地方參與、從管理到技術和宏觀調控到局部治理等方面進行了分析論證,提出種種方案,希望在近期內能有效地緩解珠江水的水質惡化。

據統計,廣州市每天有近100萬t的工業廢水排入珠江,廢水中含有對人體危害嚴重的汞、福、鉛、砷、銅、六價鉻等重金屬化合物,含有揮發酚、苯環系列及多環芳烴系列可疑致癌助癌物質;廣州市內有14條較大的河涌通往珠江,這些河涌每天將100萬t以上的城市生活污水排入珠江,且排放量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增長,其中含有種類繁多的有機污染物質,造成水體富營養化;廣州市郊的養殖業特別是養豬業日排放污水總量超過500萬t,匯入珠江成為廣州水體環境主要有機污染源之一,造成水體(劃D、BOD、氮、磷的超標;尚無法統計的是江上行船的污染物,四面八方農業用水中殘余的化肥、農藥也匯入了珠江。由于管理上的問題,珠江為廣州人向下游輸送130萬t/d左右的城市綜合垃圾。事實已經證明,今日的珠江已經負荷深重,面臨著更為嚴重的污染。珠江水的溶解氧濃度下降到了3.2mg/1,氨氮、高錳酸鹽指數和砷化物等出現超標現象。80年代初期,石門等水廠水質可達2一3類標準,80年代后期水質仍有3一4類標準;進入90年代只能達到4一5類水質標準,珠江水質的惡化已嚴重影響芳村、河南、石溪、員村、黃埔等自來水廠的供水,有時甚至波及到廣州最大的日產100萬t的西村水廠。

水體污染造成的后果是非常嚴重的。首先是降低了水體使用功能,使原來的取水點不符合取水要求,此時要么增加水處理設施,增大藥耗和運行費用;要么將取水點向上游遷移,增加工程投入和輸水費用。其二,直接影啊工農業生產,污染的水體造成工業產品不合格,農業減產。污染成分停留在工業產品內或被農作物所吸收,再通過工業品,“米袋子”、“菜藍子”波及四面八方,源源不斷地進入人體,威脅著人們的身體健康。其三,水污染造成城市惶恐,是社會的不穩定因素之一。毫無疑問,珠江水被加重污染將會阻礙廣州市經濟的持續發展,影響廣州市國際化大都市建設的進程。因此,必須及時采取果斷措施,從廣州市的實際情況出發,綜合整治珠江水污染。

珠江流域污染控制是一次龐大的系統工程,必須從流域、區域和污染源治理的三個層次上協調整治才能取得滿意的效果。在流域層次上強調宏觀調控,在區域(城市)層次上強調在流域調控指導下的水污染控制規劃,在污染源治理的技術層次上強調清潔工藝和革新替代技術的應用。

2推行清潔生產,實現污染物的最少化,走經濟和環境持續發展的道路

眾所周知,經濟發展要考慮到自然生態環境的長期承載能力,使環境和資源既能滿足經濟發展目標的需要,又滿足人民生活的需要,既滿足當代人的現實需要,又足以支持后代人的潛在需要。與此同時,對環境保護工作,也要充分考慮到一定經濟發展階段下的經濟支持能力,采取積極可行的環境政策,配合和推進經濟發展進程。也就是說,走經濟和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清潔生產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一種戰略措施,也是實現環境一經濟協調發展的最根本的措施。廣州市企業的現狀是:國營企業、合資企業、集體企業同步發展,新、老企業,大中小型企業并存,多層次產業和平共處,工業布局不合理的狀況仍未得到根本的改變。其中,相當多的企業技術水平比較落后,高投入、低產出、高消耗、低效率的狀況依然存在,企業生產運營管理水平低,物料流失現象嚴重,既浪費了資源、又增加了污染。因此,針對廣州市企業的現狀,逐步地全面地推行清潔生產是緩解珠江水質污染的一條切實可行的措施。我國一些地區的企業開展了清潔生產工作,通過清潔生產審計,說明企業源頭治理的潛力很大,僅僅依靠加強管理和生產技術上的革新,就可使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20%一50%。事實證明,通過清潔生產削減污染物的費用大大低于末端處理費用。為此,我們建議在有關領導的支持下在廣州市企業范圍內全面開展清潔生產教育,企業領導要接受清潔生產培訓,掌握清潔生產技術原則。然后廣泛開展全民宣傳教育活動,爭取企業各部門和廣大職工的支持,使清潔生產審計、實施工作順利進行并取得更大的成效。

清潔生產要從污染大戶入手。廣州絹麻廠、廣州氮肥廠、廣州造紙廠、廣州紫泥糖廠、人民制革廠、廣州味精廠等12家大型企業,工業廢水排放量占全市排放量的47%,是珠江廣州河段的水污染大戶。政府應當在政策上鼓勵這些企業優先推行清潔生產,在企業改造的過程中加大技術投入,摒棄傳統落后的工藝,確立清潔生產的目標,如日能耗、日排放量、噸產品能耗、噸產品排放量、原料轉化率、綜合利用率等,建立統計制度,全面提高生產管理水平。

3有步驟地調整工業布局,使產業結構合理化

在宏觀經濟政策上,比如產業政策,要把節約資源、能源的無廢少廢技術和清潔生產作為廣州市未來企業發展的指導原則,這意味著廣州市需向節水型經濟的戰略方向轉移。位于市區或水廠取水點附近的污染型企業必須有計劃地遷移到工業區,便于廢水集中處理,或者通過改變產品結構降低廢水的排放量。廣州市內對一些資源利用效益不高、經濟效益不好、環境效益差的產業、行業、企業堅持實施“關、停、并、轉”的措施;對資源利用效益高、經濟效益好,環境效益亦有利的產業、行業、企業,堅決給予支持和扶植,鼓勵其發展;對資源利用效益高、經濟效益較好或出口創匯,但生產過程中排出一定的蘭廢污染物的產業、行業、企業,則給予相應的環境治理投資,扶植其發展。

通過調查研究與分析,制定相對完善的產業結構和產業布局調整規劃,并向社會廣泛宣傳產業結構和產業布局調整的科學依據,使投資者、生產者、管理者取得共識,在較短時間內有效地實施產業結構性綜合治理,改善廣州河段的環境現狀,從而導致“資源一經濟一環境”系統的良性發展。在深化城市改革的同時,調整好工業布局,使產業結構合理化,有規劃地將污染企業集中,排廢得到更加有效地治理。根據水質功能區和水質目標的要求合理地布設排污口,從而減輕廣州河段的污染負荷,恢復水體自凈功能。

4控制面源污染,城市排污有序化

廣州市所轄范圍數千平方公里面積,每日排出巧150一180萬t的生活污水,其中相當大一部分沒有納入城市下水道而是分布在四面八方,無序地通過各種渠道流向珠江,每逢大雨來臨,情況尤為嚴重,形成了無法控制、無法集中治理的面源污染。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是目前的城市下水道建設不完善,歷史上欠帳太多。西方發達城市人均占有下水道長度超過20m,而廣州只有2一3m,相距甚遠。這也是考核廣州國際化大都市建設進程中的一項重要指標。

面源污染來源主要有如下五個方面:①城市雨水污染負荷;②農田、草原和林地徑流中的肥料和農藥;③人的尿和禽、畜的糞便的流失;④降雨和空氣中顆料物干沉降帶來的污染物;⑤其它交通運輸、礦山、衛生填埋場的滲漏液。由非點源帶入的BOD、氮、磷是點源的5一6倍,氮占受納水體的80%,磷占50%,不亞于點源污染。因此,珠江水N氏一N普遍超標與來自農業的面源污染有關,為此建議:①推廣科學施肥方法,調整施肥成分的比例,增大鉀肥和磷肥的施用量,減少氮肥用量;②提倡生態農業,充分利用人和禽畜糞尿產生沼氣和制作有機肥料。

面源污染的控制是一項復雜而又艱巨的任務,必須結合城市建設和城市規劃提前考慮,必須投入資金逐步完善城市下水道的建設,使絕大部分的污水得到集中處理,有計劃地排入珠江,在城市擴容建設中注意保護土壤植被原有的生態平衡,從根本上解決珠江水污染的問題。

5大膽創新,改造河涌為多功能污水處理設施

廣州市內有14條大的河涌通向珠江,每日輸送數萬噸的各種污水。河涌不僅僅是向珠江輸送污水的渠道,更重要的是它已經成為廣州市市容市貌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因為現在的河涌水污染嚴重,河涌惡臭擾民的現象普遍存在,甚至成為廣州人的一塊心病。我們對改造河涌的初步構想是:在理順河道的同時于河涌內分段建設氧化溝好氧處理設施;上游段建設生化處理系統,作為污水進入城市綜合污水處理設施的初期處理;下游段以利用生長期長,除磷脫氮功能較強的水生植物的栽培實現根系植物處理系統;在河涌附近修造土地滲濾設施,進一步處理經好氧處理后的污水,實現地表水達4一5類水質的標準。將僅作為輸送污水功能使用的河涌改造為多功能的污水處理設施,加上河涌兩側的綠化造林,不僅可以大大減少征地和污水處理設施費用,而且有可能發展成為美化城市的觀賞勝地,一舉兩得。關于這方面,建議組織有關專家對現場進行實地考察研究,掌握河涌水流規律或稱水力學特性,先行試點研究,再行示范工程,在穩妥、可靠、科學的前提下推廣。

6增加資金投人,建好管好城市綜合污水處理設施

目前,廣州市環保設施與城市的高速發展是不相適應的。偌大的廣州市只有一座日處理量為15萬t的大坦沙綜合污水處理廠在運行,歷史上欠帳太多,遠遠不能滿足發展的需要。因此,必須通過各種途徑來增加資金投入,拿出廣州市國民生產總值(GNP)的1.5%以上作為污染治理投資,力爭在十年或更長一些時間在廣州市內每個區建設一座以上的較大型綜合的污水處理廠。目前應分幾條腿走路,即作為城市發展規劃的重要內容之一,為建設大型的綜合污水處理廠籌集資金,同時加強建設區域(或生活小區)集中式的污水處理站,對污染大戶亦要求單獨建設污水處理設施,逐步由分散走向統一,每年均確保資金的投入。污水處理廠的建設要根據城市排污的分布特點而設置。在增加資金投入的同時提高水處理技術水平,建好、管理好,高效率運行。

7完善環境立法,提高排污收費標準,達到節約用水的目的

環境保護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企業領導應該站在維護國家法律的高度上把環境責任納入生產的全部過程,視環境指標與經濟指標同等重要,這是前提。在此基礎上提高排污收費標準,建立污染物排放總量與濃度雙控制和頒發排污許可證的法律制度,配套收費,所征收的排污費要略高于由排污單位自己治理污染所需費用,從而實現節約用水,大家治理的目標。廣州市應當在深入研究基礎上制定出適合于本市使用的有關法律條文,使保護珠江的工作有法可依。

8領導重視,管理跟上,緊緊依靠科技進步

領導重視指的是省、市、部屬領導有專人抓環保工作,企業領導有專人負責,環保部門密切配合行動。建立珠江流域水管理機構,完善職能,在流域范圍內實施用水、排水、污水處理的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確定合理的水質功能區和水質目標,同時,通過應用現代化的高科技信息系統進行水質變化過程的監測和預測,及時反饋,預防污染事故的發生。珠江的綜合治理必須緊緊依靠科技進步,優先選用革新替代技術。末端處理要從單純的凈化處理轉向盡可能回收利用和再循環使用,要打破行業框框,吸收先進、實用、有效的技術,以最低的資金投入來實現最好的環境效益。

9結語

珠江是我國的四大水系之一,以她豐沛的水量而養育著兩岸千千萬萬的人民,改革開放以來,流域的經濟在高速發展,由此引發的環境污染問題也日益突出,廣州河段顯得最為嚴重。結合城市建設和發展的特點,極早規劃,綜合整治已是勢在必行,避免因生態破壞所帶來的嚴重后果。通過治理,還碧水于珠江,造福子孫后代,是我們這代人共同的義務。

論文關鍵詞:珠江水污染治理

論文摘要:本文在考察珠江廣州河段水污染現狀墓礎上,結合廠州市城市現狀和發展的特點,提出了綜合整治的幾點建議,旨在對領導決策和開展污染治理的科研工作提供一定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