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環保信息化建設探討
時間:2022-09-27 09:05:58
導語:產品環保信息化建設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環保法規的制訂和實施是保護環境、保護健康,提振國民對中國產品信心的必然結果,也對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產品環保信息化建設是企業應對物質管控問題和增強消費者信心的暢通之路。信息化建設必須結合中國的國情,建立物質信息準確性的核驗方法,以及為信息安全問題提供解決辦法。環保信息化能降低企業的環保風險,節省檢測費用,提升企業的信譽,利于企業誠信生產和經營,也是中國實現“一帶一路”戰略的有力保障。
關鍵詞:環保法規;有害物質;物質管控;環保信息化
隨著經濟的發展,現代工業迅速崛起,帶給人們便利的同時,有害化學物質也危害著人們的健康與生活。產品中有害物質被媒體頻頻曝光,極大地損害了企業和國家的聲譽,比如蘇丹紅事件、塑化劑事件、毒跑道事件、重金屬污染等。如今,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時,除了關注產品的基本功能之外,環保安全更是不可忽視的因素。越來越多的中國消費者舍近求遠,放棄國內廉價的消費品,轉投國外消費品的懷抱,火熱的代購、海淘以及日本馬桶蓋等國人買遍全球的現象,都與國人對中國制造產品的安全、健康等品質的質疑有關。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打消人們的疑慮是亟待解決的問題,特別是在環保信息化理念的引導下,建立符合企業現狀和可預見未來發展需要的信息化系統至關重要。
1環保法規下企業的應對乏力
歐美發達國家在發展過程中也曾面對嚴峻的環保問題,由此制定了系統的保護環境和有害物質管控的環保法規。比如美國的《消費品安全改進法》,對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的限量、召回、強制性追溯標簽等作了要求;歐盟的《廢舊電氣電子電器指令》和《電氣電子設備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質指令》以及《化學品的注冊、評估、授權和限制條例》(REACH),規定了生產者責任,要求在電子電器產品中標注含有10種有害物質,即鉛、鎘、汞、六價鉻、多溴聯苯、多溴聯苯醚,以及4種鄰苯二甲酸鹽,并規定了這些物質含量的最高限值。為了促進國人對中國制造的信心,滿足人們對于環保、健康、安全等高品質產品的需求,中國工信部會同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環保部、商務部、海關總署、質檢總局等部門聯合印發了《電器電子產品有害物質限制使用管理辦法》,它規定了鉛及其化合物、汞及其化合物、鎘及其化合物、六價鉻化合物、多溴聯苯(PBB)、多溴二苯醚(PBDE)及國家規定的其他有害物質的限制使用的措施。
2環保信息化建設的現狀
企業產品環保管理主要有以下3個階段:①通過傳統檢測進行報告管理的初級階段;②依據經驗和數據庫進行產品風險分析,找出可能存在的風險后,通過針對性檢測和信息收集進行管理的中級階段;③對整個供應鏈進行原材料化學物質信息收集、核驗和全面分析,判定產品是否滿足合規性要求的高級階段。企業進行環保信息化建設時,要制訂適用于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的整體解決方案。環保信息化必須建立在準確的信息基礎之上,才能進行有效的分析管理,虛假信息將給分析管理帶來災難。為了應對這種風險,必須開發出信息準確性的核驗方法,在該通道上科學、合理地設置關卡,防范虛假、錯誤和不合格信息的影響,修復信息不全可能帶來的風險是環保信息化建設的保障。信息安全是企業的關注重點,特別是以研發為主的企業,信息安全是企業發展的頭等大事。進行產品環保信息化建設關乎企業產品信息的安全,關乎供應商信息的安全。當不能合理地處理信息安全和信息適度公開的矛盾時,信息化建設只能是空中樓閣。依照歐美等發達國家或地區的法規要求,供應鏈要進行信息傳遞,最好的解決方法是將整個供應鏈的信息都放在同一個平臺上。
3產品環保信息化建設之路
3.1降低風險
環保信息化系統收集、整理現有物質、用途、特性和材料風險等相關信息,并建立法規數據庫。在生產之前進行產品合規管理和風險預測等,幫助企業改進工藝,降低產品中存在的風險,使系統擁有完備的追溯體系。
3.2有效降低成本
信息化的管理系統可以進行產品合規分析,有針對性地出具產品物質分析報告,替代傳統的產品檢測報告,大大節省檢測成本,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3.3提高效率應用環保信息化系統后,有專業環保法規服務商為法規數據庫更新,REACH約每半年會公布一批SVHC高度關注物質,目前已有168種,2020年將達到500種。通過系統管理,可規避不合格料的使用。WEEE、ErP,水足跡,碳足跡,塑料足跡等要求也將通過系統得到滿足。
4展望
環保信息化建設不僅能大幅降低企業的管理成本,還能從根本上監管產品的環保和品質問題,同時,就像當下流行的產品追溯一樣,環保信息化系統對管控物質在產品的生產及原料采購環節都可以遠程及時核驗,增強了客戶對企業的信心。這不僅有利于增強企業的競爭力,也利于企業誠信生產和經營,有效提高企業供給的質量和效率。信息化的終端展示同時也能讓消費者直觀了解產品的合規性,了解產品中有害物質管控信息,增強消費者對中國制造的產品環保、安全、健康方面的信心,讓更多的消費留在國內,也是中國供給側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
作者:黃俊潮 李軍 孫宗林 單位:湖北科技學院 深圳市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 深圳綠徑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