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撐結構設計論文
時間:2022-05-18 08:56:42
導語:支撐結構設計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1支撐方式和支撐點選擇
由于相機采用全反射光學系統,反射鏡的背部不參與光束傳輸,因此,常采用剛度較高的背部支撐方式。
1.2柔性支撐結構設計
在主鏡支撐結構上減弱了個別方向上的剛度,引入了一定的柔性,以此來抵消反射鏡由于溫度變化產生的熱應力和微小變形。柔性鉸鏈被廣泛應用于支撐結構的柔性設計領域,其具有無機械摩擦、結構簡單、釋放自由度和靈敏度高等特點。柔性鉸鏈通過在某一方向上切開一個柔性槽,以降低該方向上的剛度,體現其柔性,使其能夠產生微小變形,釋放熱應力,只存在一個柔性槽的柔性鉸鏈被稱為單向柔性鉸鏈,而在一般情況下,往往將多個柔性槽成組使用,即可實現在多方向上的柔性,達到釋放多個自由度的目的,將其稱之為多層柔性鉸鏈。由于主鏡采用背部3點支撐方式,在反射鏡長度方向上對稱分布支撐點位置,基于半運動學安裝定位原理,每個柔性支撐結構需要約束兩個方向的自由度,因此,采用3層組合式柔性鉸鏈,釋放4個方向的自由度,參考Bipod雙腳架設計原理,設計柔性支撐結構,其分為兩個部分,上部分與反射鏡支撐孔粘接,下部分與支撐背板連接,上下兩部分通過螺釘連接。3個柔性鉸鏈對心安裝,便可以恰好約束鏡體6個方向的自由度,又不會因為過定位產生裝配應力。支撐背板的作用是固定連接3個柔性支撐結構,將反射鏡固定安裝在框架指定位置,因此采用高強度的加強筋與薄壁組合的結構形式,組成多個結構封閉的四邊形單元,以達到支撐背板高剛度的的要求。對比材料各項性能指標,綜合考慮力學性能、熱性能、對空間環境的適應性以及加工工藝性等因素,選用線脹系數經過特殊匹配的Invar作為反射鏡柔性支撐結構的材料,采用比剛度高、導熱性好、線脹系數低的高體份SiC/Al復合材料作為支撐背板的材料。
2鏡體輕量化設計
在反射鏡背部,布置一系列形狀規則的三角形輕量化孔,具有輕量化率較高、剛度好、“網格效應”低、加工制造工藝成熟等優點。為確定主鏡鏡體最優的結構尺寸,在反射鏡剛度最大和質量最小之間取得最佳平衡,需要對鏡體進行優化設計。首先建立反射鏡的有限元模型,分析其在1g重力作用下的變形,并提取鏡面最大變形結果,生成優化過程中所需要的分析文件,然后,選擇優化處理器,確定目標函數為反射鏡質量最小,狀態變量為1g重力作用下的鏡面最大變形結果,設計變量為反射鏡結構尺寸參量,選擇背部3點支撐約束,指定優化方法及循環控制方式,便可以進行優化分析。但是,在主鏡結構優化設計過程中,影響反射鏡鏡體質量和剛度的結構參量有很多,若都進行優化設計,會使設計變量增多,迭代次數增加,運算效率降低,甚至導致無法收斂。由于各結構尺寸的影響程度各不相同,可以首先分析各參量對鏡體質量和1g重力條件下鏡面最大變形量的影響。因此,在進行結構優化分析之前,先確定影響較小的結構尺寸參量,降低計算規模,再對影響較大的結構尺寸參量進行多變量優化。
3反射鏡組件有限元分析
對經過分析和優化設計后的主鏡組件進行有限元分析,在建立結構的有限元模型時,以六面體Hex6單元為主,以提高分析精度和效率。利用有限元分析軟件,分析得到主鏡組件在重力和溫度影響下的變化結果,Fig.8Thefirst-orderfrequencyofprimarymirror由分析結果可以看出,主鏡組件在重力和溫度變化作用下,表征面形變化的PV值和均方根(rootmeansquare,RMS)值,以及表征位置變化的位移值和轉角值均能滿足設計要求,1階頻率為80.03Hz,滿足衛星對載荷特征頻率大于60Hz的要求,因此,主鏡組件結構具有較好的力學適應性、溫度適應性和動態剛度。
4力學振動試驗
為了驗證上述有限元分析結果的正確性,以及對實際加工裝配后的主鏡組件結構的穩定性有一個客觀評價,對主鏡進行了1g正弦掃頻試驗,測試結構的實Fig.9Vibrationtestofprimarymirror際模態,如圖9所示。振動響應曲線如圖10所示,縱坐標表示對測點加速度響應值Ma求以10為底的對數。從響應曲線可以看出,主鏡組件的實際1階頻率為73.06Hz,動態剛度較高,且與有限元分析誤差不到10%,說明了有限元分析結果精度較高。Fig.10Responsecurveof1gsinusoidalvibration
5結論
結合自由度理論和柔性鉸鏈原理,完成了主鏡支撐方式和柔性支撐結構的設計,利用參量化建模方法,完成了鏡體的輕量化設計與優化。最后,進行了相應的有限元分析,分析結果顯示,組件具有較好的力學和熱學性能,1階頻率較高,說明主鏡組件鏡體輕量化及柔性支撐結構設計合理,滿足設計要求。
作者:李暢何欣單位:中國科學院
- 上一篇:高層鋼結構施工管理論文
- 下一篇:廉潔從政心得體會專題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