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設計在房屋建筑結構設計的應用
時間:2022-05-15 09:52:05
導語:抗震設計在房屋建筑結構設計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從結構設計實踐來說,做好抗震設計,合理選擇建筑場地,做好地基與基礎的優化設計等,對保證建筑性能有著積極的作用。現針對抗震設計在房屋建筑結構設計中的應用,做了簡單的論述,提出了抗震設計應用策略,共享給相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抗震設計;房屋建筑;結構設計
1房屋建筑結構抗震設計分析
結構設計要以滿足實際需求為基本原則,同時要保證建筑具有不錯的抗震性能,從建筑結構和材料等方面入手做好把控,增強建筑物的抗震性能。需要注意的是,選擇抗震材料時要結合使用柔性材料和剛性材料。其中,剛性材料具體包括水泥和砂石等,有著不錯的抗滲透性能;使用的柔性材料具體包括油氈和玻璃布等,增強建筑物的抗震效果。
2抗震設計在房屋建筑結構設計中的應用分析
2.1結構平面與豎向布局的抗震設計。一般來說,墻體和柱子之間設置的平面,其位置和建筑結構的抗震性能有著很大的關系,在進行建筑抗震設計時要保證高層平面以及豎向位置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在具體設計中做好以下要點的把控:(1)確保結構構件的整體性。(2)保證剛度的重心和質量的中心相互結合。開展豎向設計,為確保位置的平衡性,需適當降低建筑的剛度重心,減少結構錯向的發生,通過做好結構豎向高度和剛度以及強度等的控制,使其能夠均勻分布,避免產生變鞭梢效應。開展豎向設計時,合理設置抗震縫,分割建筑物,保證結構平面形狀簡單、規則,質量、剛度和承載力分布均勻的同時保證建筑的美觀性和使用功能的實現。2.2結構抗震設計計算要點。開展建筑結構抗震設計時,要做好計算環節的把控,計算要點如下:(1)彈性以及非線性分析計算,優選結構整體計算模型,正確選擇構件計算參數和節點計算參數。(2)開展水平轉換構件的計算,必須要明確不落地柱、建筑墻體的轉換梁等相鄰層計算層數,同時要明確層高,合理劃分轉換厚板有限元類型。(3)開展剪力墻抗震計算時,通過合理選擇計算模型以及計算參數的方式,實現對計算結果的治理把控。對于應用了滑動支座的建筑結構,以大震為條件進行抗震計算分析時,選擇的計算模型需要考慮支座兩側結構的相互作用以及影響。具體來說,要結合計算的實際來選擇模型以及參數。2.3地震作用下的建筑結構變形分析。《抗規》和《高規》都是對高層建筑變形提出明確要求的規定,特別是結構復雜的建筑。受到地震作用的影響,若建筑結構出現大變形,很容易喪失承載力最終受損。按照《高規》的要求,若為A級高度的建筑,建筑樓層豎向構件的水平為位移,以及建筑層間的位移,不可以大于此樓層均值的1.2倍,并且不能大于此樓層均值的1.5倍。同時結構樓層之間的最大位移和層高之比要小于1/1000(剪力墻結構)。實際上,X向和Y向地震作用下,建筑物轉換層下部結構的樓層位移,其增速具有規律性,能夠使用近似直線來表示。除此之外,轉換層上部結構部分的樓層位移,其也具有規律性,不過存在突變的情況,轉換層下部過渡到上部時,樓層位移曲線的斜率大小會出現減少的情況[1]。
3抗震設計在房屋建筑結構設計中的應用要點
3.1地基部分的抗震設計。房屋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的開展,技術要求很高,在推動建筑行業整體持續化發展方面有著積極的作用。完善的地基設計,能夠起到增強建筑結構抗震性的作用。建筑工程施工作業階段,不同地基上不可以同時建設相關單元的建筑物,同時不可以使用處理地基以及整合地基,盡量采用天然地基。進行建筑基礎埋設時,要合理增加埋設的深度,避免弱化建筑物的嵌固作用。除此之外,若地基埋設深度不夠,當出現地震情況時,受到大振幅的影響,很容易產生坍塌危險。因此,開展建筑設計時,要將位移作為抗震設計基點,做好結構定量分析,避免地震發生時地表能量散發,同時避免引發共振問題。3.2非結構構件設計。從房屋建筑結構設計實際來說,非結構構件的布置,多選擇在建筑主體結構上。具體設計時,要重點關注非結構構件,比如女兒墻和內隔墻等,基于構件的整體出發,做好構件連接以及錨固。一般來說,填充墻的局部高度大小,對主體結構有著很大的影響,極易使得結構短柱產生脆性破壞,因此要做好把控。除此之外,在設計填充墻和內隔墻等時,要減少其對主體結構自震周期的影響,合理調整其剛度,保證地震發生時內力分布均勻,進而減少地震作用的影響。對于頂棚和貼面等,采取柔性連接的方式,結合運用剛性連接手段,避免地震環境下出現構件破壞以及脫落等問題。3.3設置多層抗震防線。建筑結構抗震設計中,涉及到諸多方面的內容,比如建筑場地的選擇以及空間布置等,在進行設計時要從實際出發合理設計。除此之外,要充分利用防線設置法,來增強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設計框架式建筑結構,通過采用強柱與弱梁的結構,若為雙重抗側力建筑結構體系,首道放線設置為框架,之后為墻體,結合樓層剪力和地震傾覆力相關規定,進行雙重抗側力體系的設計,能夠獲得不錯的抗震效果,能夠避免抗震效應失效的發生[2]。3.4合理運用抗震技術。在房屋建筑結構抗震設計中,可以采用以下新抗震技術:(1)隔震技術。技術原理為增加房屋建筑結構的自振周期,進而減弱地震作用。這需要在施工作業中,做好嚴格的把控,將建筑結構底部和上層進行合理分割,使用隔震裝置,必須要保證裝置的穩定性,進而確保使用效果。(2)消能減震技術。比如利用阻尼元件設備,加大對重要部位的保護力度。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進行房屋建筑結構設計中,抗震設計的應用,要做好設計要點的把控。總結了以下應用策略:強化地基部分的抗震設計;做好非結構構件設計;設置多層抗震防線等。
參考文獻
[1]李建良.建筑結構設計優化方法在房屋結構優化設計中的應用[J].住宅與房地產,2018(12):63.
[2]勞葉華.建筑結構設計優化方法在房屋結構設計中的應用[J].建材與裝飾,2018(10):123-124.
作者:王艷紅 單位:山東華城城建設計工程有限公司
- 上一篇:建筑機電設備安裝施工管理要點
- 下一篇:房屋建筑結構設計安全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