褶飾在袖型結構設計的表現

時間:2022-10-22 08:24:16

導語:褶飾在袖型結構設計的表現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褶飾在袖型結構設計的表現

摘要:文章對袖型設計中的褶飾進行研究,尋找褶飾設計與衣袖的關系。從其產生的部位出發,對設計手法、以及產生的效果作分類舉例說明,為探究袖型褶飾設計應用規律提供更多的借鑒。研究結果表明,通過褶飾的運用,在美化、裝飾服裝時能達成更多的風格,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設計師以此能拓寬設計思路,可以將袖型褶飾作為畫龍點睛局部設計,也能圍繞服裝造型設計全局作為從屬地位展開設計,更好的為主體服務。

關鍵詞:褶飾;袖型;量感;褶量設計;結構造型

褶飾作為一種材料的立體塑造手法,在服裝中應用極為廣泛。它通過抽褶、堆積、折疊、錯位、扭曲、抽縮等造型手法形成量感,達到雕塑效果,極具強烈的視覺張力,引起消費者的關注[1]。在2019年春夏,量感袖型回歸流行的最前沿,成為時尚界的寵兒。那么在服裝袖型設計中如何巧妙、合理地運用褶飾,又應該遵循哪些原則呢?

1褶飾在袖型設計中產生的部位

衣袖作為服裝重要組成部分,在視覺上具有平衡對稱的特點,經常被設計師作為設計重點來呈現,其中以褶飾的表現手法居多。在袖型設計時褶飾通常被用于以下三個部位:袖山、袖身、袖口。1.1袖山部位。人體的肩頭是個關節曲面,人體自然站立時,手臂呈自然下垂狀態,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手臂要不斷地進行各個方向的運動,而肩部造型承載著比較大的運動幅度,其中向前運動的頻率和幅度最大[2]。袖山作為覆蓋肩頭的部位,通常在肩部處做處褶飾造型產生視覺的擴張。同時根據肩線的高低位置,又可分為自然型、聳肩型、溜肩型。自然型是肩線正好在肩端點位置的形態方式。(如圖1)聳肩型是指肩線往肩部方向移動,屬于部分肩部和袖子互借的袖型。在時尚舞臺上,聳肩袖這一非常款袖型以其獨特的造型反復出現,2009年再次出現并流行至今的聳肩袖造型夸張立體,用特殊的紙樣結構方法來構造高高聳起的肩部。(如圖2)。溜肩型是指肩線下滑到手臂處的形態方式。(如圖3)1.2袖身部位。袖身與手臂貼合,具有保護上肢及美化人體的功能。上肢由上臂、肘關節、前臂、腕關節和手掌等部位組成,這種基本結構決定了人體上肢的活動范圍。上肢的運轉支柱主要是三個關節,以鎖骨與上臂的肱骨相交為輔,支配上肢的上、下、左、右,以及前后的靈活轉動。為了適應這種功能的需要,又要表現人體手臂修長的效果,通常在袖肘處設計出褶飾。這個部位的褶飾設計感比較強烈,可以進行分割線設計從而展現褶飾手法,(如圖4)也可以直接抽褶產生量感。(如圖5)1.3袖口部位。袖口部位的褶飾設計可以追溯到17、18世紀歐洲的洛可可和巴洛克風格[3],通過對袖口的褶量設計,將波浪褶的裝飾性發揮到了極致。這種設計手法一直被人們沿用,直到現在,設計師在設計中運用了矛盾、錯位等手法,使袖口部位設計更趨向多元化。

2褶飾在袖型設計中的表現特點

褶飾在設計上有著獨特的語言特點,從平面造型看主要表現手法有:點、線、面、體。褶飾結合人體結構造型,運用研究二維平面的構圖來達到設計目的,使服裝設計更加自然地體現人體美[4]。2.1點。點在造型中有凝聚視覺的作用,它在視覺上具有收縮感,從而形成視覺的焦點與畫面的中心。在袖型設計中使用點的表現手法,是從服務于服裝整體出發,運用褶飾的裝飾性形成聚焦,強調了整體中的局部,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褶飾中點的造型各異,形狀有圓型點、方型點、三角型點等。圓點造型給人活潑柔和的感覺,有棱角的造型給人堅定理性的視覺沖擊力。(如圖7)2.2線。線是點的運動軌跡,在服裝中具有位置與長度感、寬度、形狀等形態特點,在袖型中褶飾線性條狀折疊、重復形成張力,他們排列方向的不同產生不同的律動和美感。設計形態也可以分為規則與不規則的褶飾,規則褶飾是指有規律、有方向的褶,例如:順褶、風箱褶、工字褶等,也包含通過一定工藝設計形成的變化均一的單元線性紋樣;不規則的褶飾包括了面料在懸垂時產生的自然線性紋樣。褶飾線性方向給人的感官效果也不同,垂直方向:簡潔、上升、張力、明確性。水平方向:穩定、擴張、延伸、廣闊。(如圖8)2.3面。密集的點和線形成了面[5],在袖型褶飾設計中,通過折疊、組合、交叉產生的面千變萬化、豐富多彩,具有秩序感。我們可以將褶飾形成的面運用于整個衣袖造型,也可以用分割手法來呈現面,分割線形成的褶飾面比較自由,可大可小,可規則可不規則。(如圖9)2.4體。用褶飾在袖型中表現體的手法主要有層疊、堆積或者纏繞,當這些工藝達到一定厚度和長度時,就形成空間感和厚重感,具有雕塑般的立體造型。他們的表現也可以通過工藝的不同,如抽褶的規律性或者折裥的走向、疏密、層次形成造型設計的變化。如抽縮波浪褶達到一定量產生細膩的感覺,折疊波浪褶達到一定量產生層次豐富的感覺。

3褶飾在袖型中表現的形式美感

褶飾在袖型設計中表現手法具有多樣性,可以從其產生的效果劃分為重復、均衡、無序等形式美感。3.1重復。有序的循環和折疊褶飾表現出內斂和平靜的張力,有規律有方向的褶飾給人以理性感。比如平行走勢的褶飾,能產生安詳平靜的情緒。而漸變的褶飾形成差異,帶來了不安定的元素,造成了更強的視覺效果。3.2均衡。均衡屬于對稱的一種,具有相對平衡的特點,它與對稱不同,沒有四平八穩的公式感。為了打破視覺的絕對平衡,褶飾在左右袖型中通過位置、面料、色彩、肌理的設計尋找差異。褶飾的成型包括材料因素和工藝因素,面料色彩不同的褶飾產生對比,而同種材料由于成型工藝不同,得到的長短、輕重、起伏視覺擴張感不盡相同,但在視覺上卻能達到相呼應的效果。3.3無序。不規則褶飾產生無序性、偶然性和不穩定性。而衣袖本身則是一個左右平衡的設計存在,當設計師通過褶飾將這種平衡打破,甚至將左右差異拉大時,就能在心理上感受到跳躍和不安定情緒[6]。

4結束語

褶飾的運用為袖型設計增添了各種造型,它可以作為畫龍點睛的局部設計單獨存在,也能圍繞服裝造型設計全局作為從屬地位展開。設計師們通過點線面體的綜合語言來進行表達,運用各種形式美法則,將巧妙的設計構思與褶飾的肌理特點相融合,通過對這些設計的創造來發現新的構成形象。

參考文獻:

[1]李燕.褶飾造型的創意與實操技法[J].中國制衣,2010(01):54-57.

[2]周悅.衣領結構設計研究[J].絲綢,2012,49(01):45-47.

[3]高夏.洛可可時期法國貴族女子服飾研究[J].設計,2019,32(05):94-96.

[4]張文彬.以點線面結合研究中國服飾文化的輪廓和細部———評《中國服飾文化》[J].紡織導報,2017(08):91-92.

[5]劉靜.“面”在服裝設計中的構成美[D].四川美術學院,2017.

[6]孫濤.“飾的鋪陳”與“形的生成”———從中美大學生服裝交流匯演看兩種服裝設計思維模式的差異[J].裝飾,2010(08):114-115.

作者:周悅 單位:江陰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