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建筑工程抗震措施的幾點對策

時間:2022-07-07 09:53:11

導語:強化建筑工程抗震措施的幾點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強化建筑工程抗震措施的幾點對策

建筑的磚混結構,一般比較常見的構造方法有限制建筑房屋的整體高度與建筑的層數與層高,在建筑的橫縱墻中來設置一些鋼筋混凝,并且還要設置一些防震縫等等。在經過修訂以后的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的規范標準中要求增加一些具有強制性的條例,要突出建筑屋頂的樓,電梯,要求建筑構造柱應該延伸到建筑的頂部,并且要與建筑頂部圈的粱連接在一起,以此來拉結建筑的填充墻來加入總體建筑結構的承受力。

結合性能目標開展設計

建筑體在出現地震之時有著非常高的安全性特征,它是在設計的時候要具有的最為顯著的特征,因此該項設計規定把將要開展建設活動的區域或許會出現的大震烈度當成是關鍵的參考點。同時還應該以建筑體本身或是其中的室內物體不會受到影響為最終的目的來明確結構的一些指標。結構體的很多不抗震的下方構造和其基礎方位也要有很高的抗震性才可以,當出現較大的地震時,結構要維持在其可以承擔的彈性區間之中。除此之外,結構本身的抗風能力是由于抗震的建筑水平所具有的剛度比較小而容易發生一些比較小的波動,此時要具體的分析由于季風而導致的不利現象等。因此,因為風壓而導致的建筑體的橫向振動或許會使得建筑體的安全性和它的抗震區域的持久性受到干擾。所以,該結構要具有非常好的性能要素,進而才可以實現優秀的抗震設計規定。

結合場地以及規劃等開展設計

要想保證結構有優秀的抗震能力,就要選取那些穩定性好的常說,此時就具有非常優秀的基礎。除此之外,有著優秀的抗震水平的建筑體要具有抗震層布局,而且建筑結構的外部空間應該做包括鄰棟間距、建筑外觀等等的一些舒適感以及安全性能的角度來考慮。而且在進行建筑結構的場地規劃的時候,也應該從適應建筑上部結構的位移等特點與性能方面的角度來考慮建筑物在經過長時間的使用后,建筑結構的整體可能發生移動的范圍之內不應該堆放一些障礙雜物。在建筑結構可能發生移動的范圍之內一般來說會設置一些建筑的出口與入口,并且還要注意不能因此而使得人受到一些傷害,最好為了避免人或者車輛比較容易通過出入口,應該設置一些門墻或者指示標記等等。

強化建筑工程抗震措施幾點對策

1選址要科學合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規定,對于重大建設工程和可能發生嚴重次生災害的建設工程,必須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并根據地震安全性評價的結果,確定抗震設防要求,進行抗震設防。建筑物建造在軟弱地基或可液化場地或臨近地震斷層,地震對場地液化導致地基失效,建筑物傾斜而易于倒塌。務必重視社會經濟系統的安全,規劃時應注意避免導致地震次生災害或使次生災害限于局部。新設計建筑物時,要選擇對抗震有利的地段,避開對建筑不利的地段,不應在危險地段建造各類工業與民用建筑。

2采用合理的結構形式

目前我國建筑常用結構形式有磚混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鋼筋--混凝土組合結構、鋼結構。可根據不同的地區,不同設防烈度選擇不同的結構形式。鋼筋混凝土本身具有柔性,因而這種結構的建筑物變形能力好,承載能力高,一般來說抗震能力也強。在確定結構方案時,應根據建筑使用功能要求和抗震要求進行合理選擇。從抗震角度來說,結構的側移度是選擇結構體系時要考慮的重要因素,特別是對于高層建筑的設計,這一點起控制作用,隨著多層和高層房屋高度的增加。結構在地震作用以及其他荷載作用下產生的水平位移迅速增大,要求結構的抗側移剛度必須隨之增大。而不同類型的鋼筋混凝土結構體系,由于構件及其組成方式的不同和受力特點的不同,在抗側移剛度方面有很大差別,他們具有各自不同的合理使用高度。因此,為了滿足結構的抗側移剮度要求,避免不合理的設計,應對不同類型的鋼筋混凝土結構體系的房屋總高度分別給予不同的限制,這是確定結構的一個重要因索。選擇多層砌體房屋結構體系應優先選用橫墻承重或縱橫墻共同承重的方案。

3合理的提升設計的品質

地震特別是那些震級大的,其帶來的危害是很嚴重的,建筑體相關的抗震性就變得非常的關鍵。現在,在開展該項抗震設計工作的時候,要確保其按照設定好的目標來活動,比如要保證小震的時候不被破壞,大震的時候不會傾倒。現在我們國家的該項設計能力并不是非常好,很多的建筑使用的方案并不有效,此時就導致方案不能有效地布局,進而使得使用的材料增多,然后導致非常不利的現象。第一,成本變多了。第二其自身的重量變多了,進而使得地震的力變高,所需的材料就更多了。實際上講,站在建筑設計的層次上來分析,在合理的抗震信息的指引之下,結合有序的設計理念,也可以提升或是確保結構具有穩定性特征。具體的原則是,構件要具有非常高的受力性。要保證結構有很高的剛度,進而降低地震力的干擾之下而導致的位移現象的發生幾率。要保證結構有很好的延性水平,其對于結構在較強的地震力度干擾下的安全特征來講非常關鍵。所謂的延性是說構件等屈服之后,有著受力性不變弱,或是大體上不變弱,同時還具有有效的塑性變形水平的一類特征。此處講到的延性高,是意味著塑性變形的水平高,其強度以及受力性等的下降較緩,進而有非常高的能力來吸收或是擴散地震力,防止塌陷等問題發生。全方位的使用抗震理念,將受力性以及剛度等當成是關鍵的目的,將多道防線有機的結合到一起,而且確保體型簡單,保證結構的受力等的路徑是合理的,此時就能夠從設計層次上保證結構在地震的力的干擾下具有非常好的安全性。

結束語

建筑體的抗震事項是如今結構設計領域分析非常多的一項內容,同時還牽扯到人類的生命以及財產等的安穩。所以,在開展該項設計的時候,要將抗震事項放到非常關鍵的層次之中分析,而且使用合理的方法,防止地震干擾到建筑體。

作者:徐紹揚蔣琳單位:沈陽市環境保護工程設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