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寫城市與建筑創新性建筑學理論研究
時間:2022-11-05 09:05:34
導語:小寫城市與建筑創新性建筑學理論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寫的哲學”相對于“大寫的哲學”而存在,最早源于美國實用主義傳統最有成就的繼承者——理查德·羅蒂,他是20世紀下半葉美國后現代主義思潮的重要代表之一。羅蒂反對把哲學當作科學的“大寫的哲學”觀念,提倡一種以微觀的感知為核心的“小寫的哲學”理念,并力求從后現代哲學困境上,思考當今世界文化的深刻危機,并開始其文化前景的設計。該哲學理論衍生到建筑學領域,則體現為一種設計思考方式與發展模式。小寫是一種邊緣性的態度,思考的是城市縫隙中微觀的美好,它可以是一座建筑、一個口袋公園、一個藝術裝置、甚至只是一只動物的洞穴。猶如小寫字母較大寫字母沒有那么正式一樣,但其可以去繁從簡,提高生活效率。在城市、建筑與人的關系方面,“小寫”體現出形式微縮化、功能集成化、業態內循環化、管理精細化和運營智慧化的特征。對于靜態的城市與建筑來講,“小寫”作為一個形容詞對其進行質化分析;對于動態的城市發展與新陳代謝的建筑來講,“小寫”作為一個使動詞,具有賦能的意義。
1小寫城市
近幾十年來,世界城市的發展模式隨著經濟格局的演變與生活方式的改變而日新月異。大尺度的城市設計、大量高層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往往占據城市規劃或建筑類專業雜志的封面,這類“大寫”的項目所體現出的國家經濟實力之強盛確實使人們感受到欣慰。但是,人們與城市空間的直接接觸體驗往往是小尺度的城市場景與建筑空間以及精致而溫和的空間界面營造工藝。所以,在追求大尺度的“大寫”城市空間及建筑營造過程中,難免會失去對城市及建筑微觀尺度的關注,遺失了小而精美的“小寫”價值取向。而如今,隨著經濟革新與生活模式的改變,人們會發現在互聯網媒體傳播中可以見到越來越多的網紅小建筑、城市打卡點的高頻率曝光,這是人們自發的、市場化的媒體宣傳推廣形式,是有別于傳統媒體雜志具有官方導向性的傳播方式,代表著大眾的審美標準與城市價值觀[1]。
1.1小寫城市的概念與特征
小寫城市是以集成化的城市功能整合、精細化的城市管理模式和數據化的城市空間網絡,實現的一種城市更新微觀方法論。讓我們以第三視角將城市想象為一個電腦集成電路,城市的運營管理者猶如城市大腦CPU一般,與城市空間的所有設施、建筑、場景進行數據化連接、智慧化管理,高效而精準[2]。它的宏觀特征分別涵蓋了城市形式、城市功能、城市業態、城市運營管理層面的微縮化、集成化、內循環化、精細化和大數據智慧化。“小建筑輻射大場景,小空間營造大氛圍,小產業帶動大流量。”這是對于小寫城市理論中“小即是大”的微觀闡述。未來城市空間中,“小寫化”的城市空間業態,包括小寫建筑、小寫景觀、小寫設施等,會與經濟、社會、文化多層面進行結合,以新形式、新功能、新業態呈現。作為一個形容詞,這是“小寫”的靜態價值[3]。小而微的小寫城市,不是一種量變,而是一種微觀城市視角下的質變。它是對城市空間發展與生活模式的精細化、微觀化、數據化描繪。“小寫”,作為一個動詞,它會成為一種賦能形式,城市中的規劃、建筑、景觀、藝術裝置、管理運營等,經過“小寫”賦能,會經歷微觀化、精細化、數據化的模式更新。這就是小寫的動態價值。
1.2小寫城市的網格單元
法國著名哲學家、城市社會學家亨利·列斐伏爾在開創性的著作《城市形式》里言:城市,是一個相遇、集合、同時的地方。隨著社會生活模式的改變,人們對優質社會服務以及城市區域性品質提升的需求,也成為城市發展愈加重要的內在驅動力。時至今日,城市運營與管理正向精細化、網格化的思維模式發展,城市網格化管理也需要進行智慧化賦能。而“小寫城市”理論將城市的精細化管理進行網格單元化,正是一種致力營造充滿活力、多樣化和功能集中的“微型城市”邏輯。在城市發展的大背景下,較之傳統形式的城市發展模式而言,“網格單元”是一種指向更為清晰的城市坐標,它建構的細胞性區域城市功能將成為單元主體,成為城市空間中的一個微型單元,并以集成化的城市生活功能引導人們新的生活方式,從而驅動城市區域性空間價值的提升,使之有機融入城市的發展格局。“小寫城市”基于對城市空間網格化的認知與重組,強調微觀城市中的宏觀城市價值,讓其呈現嶄新的生活模式,營造一處處功能集成、生態友好、充滿活力并注重人文關懷的微型城市[4]。小寫城市的網格化微縮城市模型是全周期、內循環的自愈型功能單元。通過多元化的業態內容與集成化的城市設施形成內部自生長型的城市生態,即自愈型循環城市單元。它以多功能的城市綜合體為物理空間依托形式,以新陳代謝的自愈型生長為發展模式,以智慧化網格單元作為空間界限,將人們的生活尺度從城市空間距離轉化為數據化、社群化的社會心理距離。通過移動互聯網、AI人工智能、全息投影等技術使人們的生活、學習、辦公、休閑可以超越時空距離的隔閡,定制化選擇虛擬城市社群的配置與組合方式。我們不妨以電影蒙太奇的手法去思考小寫城市的營造邏輯與概念,兩個城市網格并列的意義大于單個網格單元的意義,將城市的時間與空間“小寫化”、剪接化,形成一連串的小寫城市片段,猶如在城市更新發展中提煉出的城市基因一般,實現了重組之后的傳承與進化。
2小寫建筑
建筑大師勒·柯布西耶曾在其著作里面提到了“建筑”這個單詞的大寫與小寫的問題。書中所說的大概意思是:建筑有兩種——一種是字首小寫的建筑,叫architecture,另一種是字首必須要大寫的建筑,叫Architecture。小寫的建筑,注重的是個體的生活體驗和感受,類似一種生命哲學。會比較注重設計的形式感和美感,特別是住宅設計,重點不在于創造新的形式,而是我們日常生活的營養基礎;大寫的建筑,往往是公共空間,是屬于某個場域空間的集體參與者的特定感知,大寫的建筑,構成一個集體成長的社會背景、共同記憶和集體回憶。
2.1小寫建筑的概念與特征
“小寫建筑”是人類生活的音符,是故事的載體,也是想象的盒子[5]。小寫城市中的建筑從“小”而“精”的模式出發,以最直接、高效的方式,營造集約型建筑空間、塑造集成式功能載體、打造自循環建筑微生態,解決并引導新型經濟模式、新生活方式、新產業微生態。在建筑學界,經過各位建筑大師作品的研究與總結會發現,有不少建筑師在小建筑上傾注了大量熱情與才智,也經常會由小型建筑作品的落成而享有盛譽后,獲得更多大型項目的委托,他們中有王澍、瑞士建筑師博塔、瑞士建筑師赫爾佐格、21世紀最受敬仰的建筑師之一卒姆托以及鬼才設計師托馬斯等等。
2.2小寫建筑的實踐案例
以建筑哲學來講,大小是應該與價值分開看待的,有限的空間可以創造無限內容,小建筑并不等同于較少的價值[6]。例如,當今在城市商業空間中流行的移動快閃店、智能5G直播間、可移動無人零售超市等微型建筑設施,以作者2020年參與主持設計、研發生產與運營的新型裝配式智慧城市設施——“城市U盤”為代表,新零售空間與新媒體屏幕相結合打造新型業態的城市微空間。僅僅20~30平方米的小空間,卻可以激活一個2萬~3萬平方米商圈或城市廣場的商業活力,“存儲”著豐富的精彩內容,靈活設置、即插即用,實現了線上流量與線下體驗的轉化與增值,帶動可觀的產業鏈數據,形成閉環邏輯的小寫建筑生態微循環。可整體移動的集成化裝配式技術,實現了去中心化、輕資產化、可循環化、微場景化等諸多優勢。“城市U盤”在2020年北京國際設計周期間展示于中華世紀壇北廣場,受到廣泛關注,論證了小寫建筑創新類型的成功。
結語
相信在不久的未來,城市上空飄浮一朵“云”,時空與建筑之間架起一條“鏈”,而城市之中編制著一張“網”,這是“小寫城市”對于未來城市更新的一種期待與構想。鴻篇巨制的城市或建筑作品所體現出的是大尺度、重儀式感的價值形式,而小寫的城市與建筑,猶如經過本質價值提煉后的建筑結晶體。與史詩般的氣質相比,小寫城市更像散文或是詩歌,它其中流淌著哲理與情感,禪意與靈魂。
作者:唐曉龍 郭曉晴
- 上一篇:建筑學專業素養培育研究
- 下一篇:養老系統設計與環境檢測模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