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議傳統建筑符號性的意義

時間:2022-12-07 09:20:59

導語:試議傳統建筑符號性的意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試議傳統建筑符號性的意義

譬如中國很多大城市從解放初期的供銷社到七八十年代的百貨大樓,再到九十年代的百貨購物中心,直至發展到現在的一站式體驗型購物中心,可謂變化巨大。一站式體驗型購物中心是一個商業綜合體,它的建筑面積大,包含內容廣:一般在負一層匯集著各種美食;一到三層以品牌服飾為主的店面;四層會設置影城小劇院等文化娛樂場所。此外,購物中心內還會開設KTV、酒吧街、屋頂花園等多處設施,集購物、餐飲、娛樂、休閑為一體。這種商業綜合體是未來城市建筑發展的主流。建筑本身就是一個供人們居住、工作、娛樂、社交等活動的環境,因此不僅內部各組成部分要考慮配合與協調,而且要特別注意與周圍大環境的協調。中國古典的設計師們在進行設計時,對周圍的環境,如氣候條件、山川形勢、地理特點、林木植被等都要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務使建筑布局、形式、色調等跟周圍的環境相適應,從而構建出一個大的環境空間,這一點也是不能忽視的。

一、傳統建筑符號在當代建筑中的運用案例

(1)單體建筑通常由三部分組成:基座、主體和坡屋面;

(2)在布局上,主建筑和其附屬部分如走廊和配房沿南北軸線組織,圍合出至少一個私密院落;

(3)以木材做結構系統;

(4)斗拱這種特殊的支撐結構,起到結構和裝飾的雙重作用,是傳統建筑系統的一個基本部件。斗拱在古代還被作為階層秩序的符號;

(5)舉架由多層梁和短柱構成,是決定屋頂坡度和曲線的系統;

(6)坡屋頂在傳統中國建筑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低位;

(7)建筑的裝飾用色大膽,線條生動,如紅墻綠瓦;

(8)結構系統以精美的方式暴露在外,特殊的連接方式除結構功能外還具裝飾功能;

(9)大量使用裝飾性材料,如彩色琉璃瓦、磚和木雕。

但由于我國幅員遼闊,各地區的地形、溫度、濕度等因素存在很大差異,各地區建筑材料資源也不大相同,加上多民族的不同生活習慣的影響,使我國古代建筑除了木構架體系之外還存在著干闌、窯洞、土樓等建筑形式。梁思成對于中國傳統建筑的概括主要是針對漢族的木構架建筑形式而言,木構架體系的主體地位十分突出,稱得上是中國傳統建筑的總代表。2案例分析。我國傳統建筑在大拆大建的城市更新中遭到重大破壞,但是在新建建筑中體現傳統建筑符號的也有一些典范。由原建筑部副部長戴念慈先生設計的闕里賓舍是傳統與現代結合的一個案例。“闕里賓舍位于山東曲阜,臨近孔廟。孔府、孔廟、孔陵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世界著名古建筑,也是全國三大建筑群之一。”在如此重要要的歷史建筑附近建造新建筑,難度之大可想而知。戴念慈設計這個賓館的指導思想是:現代內容與傳統形式相結合,新的建筑物與古老的文化遺產相協調。這個建筑中,圍繞庭院的樓層采用當地傳統的深灰色大屋頂,白色墻面,灰色墻裙,墻裙石材上雕刻著儒教活動儀式的場景,形成和諧統一的基調。

從而使整個建筑融合在孔廟、孔府的建筑群中,達到了與區位環境和諧統一的效果。闕里賓舍是在1985年興建的,那時中國正處于改革開放初期,很多群眾一時還很難完全接受西方的理念,因此戴年慈設計的闕里賓舍得到了公眾的高度評價,它在傳統形式與現代及技術、材料的結合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后,外國建筑公司不斷涌入中國,國外設計師在對中國傳統建筑的理解基礎上建造了一些尊重中國文化的建筑。上海金茂大廈稱得上是一個比較成功的案例。金茂大廈位于上海浦東新區黃浦江畔的陸家嘴金融貿易區,樓高達到420.5米,是集現代化辦公樓、五星級酒店、會展中心、娛樂、商場的設施于一體,融匯中國塔型風格與西方建筑技術的摩天大樓。建筑師是來自美國SOM建筑設計事務所的阿德里安·史密斯。他的設計構思來自中國的塔。中國傳統建筑高度一般都比較低,要在這樣一座摩天大樓的外觀上體現中國文化內涵是非常有難度的。他在中國建筑風格的研究中注意到了造型美觀的寶塔,他按照塔的比例尺度設計出了這座大廈。上海金茂大廈在探索傳統與現代結合的嘗試上是成功的,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底蘊。外觀上神似中國傳統寶塔,給了它一個“中國”的地域標簽,對傳統符號加以提煉的室內小品增強了它的文化氣息,同時他采用現代材料、技術為我們呈現出一個閃閃發光的玻璃塔,體現出建筑的時代性。在傳統建筑符號運用到當代建筑中的案例里,有成功的,當然也存在很多失敗的例子。究其失敗的原因,多是由于這些建筑對傳統建筑符號不加選擇地濫用、生硬組合造成的。這種運用方式最終的效果是貶低了傳統建筑符號,是一種膚淺可笑的粗劣模仿。

二、結論

建筑設計涉及政治、歷史、經濟、哲學、藝術、技術等多門學科,是一個龐大的綜合體。建筑作為文化的載體,理應具有地域性、文化性。把傳統建筑符號運用到當代建筑中是當代建筑表達地域性、文化性的一種有效手法。傳統建筑中具有特色的局部,如造型、材質、紋樣等可以運用到當代建筑中;傳統建筑形象中有代表性意義的意向象征也可以抽象成為符號,運用到設計中,體現當代建筑的地域性和文化性。中國傳統建筑文化底蘊深厚,傳統建筑符號涉及的范圍也相當廣泛,這對設計師的綜合素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設計師不僅要具有建筑學、符號學甚至是哲學的理論研究基礎,同時也要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本文的研究主要針對中國傳統建筑符號性在的運用,利用多個案例進行分析,一定程度上做出了一個初步的探索,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在未來中國建筑的文脈傳承中,我們首先要保護好珍貴的古建筑遺跡,同時發展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建筑文化,在現代建筑設計中合理利用中國傳統建筑符號,從而延續建筑的文脈,建立起具有地域特色、傳統韻味但又能與現代建筑和諧共生的建筑環境。

作者:趙天宜單位:蘇州大學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