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設及造價管理基本理論探索
時間:2022-12-03 05:22:00
導語:工程建設及造價管理基本理論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工程建設是一柄雙刃劍
工程建設是社會進步的必要條件。只有搞項目建設才能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就整個社會來說,為了滿足社會日益增長的物質或精神需求,為了提供公共產品和增加新的就業機會,必須不斷增加固定資產投資,必須不斷進行工程建設。就單個企業來說,為了壯大企業的實力,為了占有更大的市場份額和贏得更多的利潤,也必須追加更多的固定資產投資,尋求新的發展項目。對于中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建設和發展更是一個重要的主題。到處都是建設中的工地,這也是經濟發展的一個突出的標志。
人類社會離不開工程建設,這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工程建設在促進人類社會進步和發展的同時,也給人類社會帶來負面影響。最為顯著的負面影響就是工程建設會造成對自然環境、生態環境和人文環境的破壞。因為要進行工程建設,耕地被占用,森林被砍伐,空氣、水源被污染,固體廢棄物堆積如山,水土流失,湖泊縮小。人類進入工業化大生產時代后對自然環境、生態環境和人文環境的影響是如此巨大,以至于影響到全球的氣溫和氣象。人類對環境的破壞,進一步影響到人類的生存條件,影響到人類的健康和壽命。
由此可見,工程建設是一柄雙刃劍,在造福人類的同時,也會危害人類。充分認識這一問題的重要性,是工程管理的基本問題,也是工程造價管理的基本問題。為了造福人類,必須進行大規模的工程建設;在工程建設的同時,必須高度重視對自然環境、生態環境和人文環境的保護。在宏觀管理的層面,必須制訂相應的法律法規,加強對工程建設環境保護的監管力度。在微觀管理的層面,除了進行科學的管理外,還必須增加用于環境保護的投資。
人類有記錄的歷史已經有五千年了,對地球的自然環境、生態環境和人文環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按目前的發展速度,人類還能在地球上生存五千年嗎?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二、工程建設與和諧社會
黨的十七大指出: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將“建設生態文明”作為中國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之一,并明確提出“必須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工業化、現代化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落實到每個單位、每個家庭。”也就是說,要堅持科學發展觀,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建設和諧社會。作為工程管理的專業人員,如何將本職工作與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大目標聯系起來呢?
一個和諧的社會,不僅要求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而且要求地區之間在經濟發展水平上的和諧。
工程建設與和諧社會的建設有直接的關系。項目建設的地區選擇,會影響地區之間的經濟平衡。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這些發展戰略的實施,都直接影響到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平衡,起到縮小地區經濟差別的作用。有些重大建設項目的實施,對社會的和諧會產生重大影響。例如青藏鐵路的建設,對于西藏的經濟發展,對于加強西藏與祖國其他地區的聯系,加強國家的統一,有著巨大的作用。再比如西氣東輸項目、南水北調項目等,都會極大地影響我們地區之間的平衡發展。這就說明,工程建設的正確實施,會直接促進和諧社會的建設進程。
正如筆者在前面所提出的,工程建設在造福人類的同時,也可能給人類社會帶來負面影響。最為顯著的負面影響就是工程建設會造成對環境的破壞。這種對環境的破壞,必然影響自然萬物之間的和諧,影響人和自然的和諧,進而影響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從建設和諧社會這個大目標出發,我們必須在工程建設中采取一切可能和必要的措施來預防和減少對環境的破壞。為了做到這一點,在工程建設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投入和消耗更多的資源來達到保護環境的目的。這種資源的消耗,反映到工程建設的成本中,就表現為工程造價的增加。這種付出是必須的,否則,我們子孫后代就要受到自然界的懲罰,就要為治理環境、治理污染付出更大的代價。青藏鐵路建設工程和西氣東輸項目,就為保護環境,保護自然,保護人與自然的和諧,樹立了很好的典范。
有資料顯示,我國的環境污染治理并沒有達到規定的目標,我國的環境正在繼續受到嚴重的破壞,我國的經濟仍然以破壞自然、污染環境為代價而高速發展。這種情況,與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大目標是背道而馳的。世界銀行在其《2020年的中國》研究報告中寫到:“在過去的20年中,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城市化和工業化,使中國加入了世界上空氣污染和水污染最嚴重的國家之列。環境污染給社會和經濟發展帶來巨大代價。從總體上看,中國每年污染的經濟損失大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8%。將來,如果不改善人們生存的物質環境,實現中國雄心勃勃的增長目標也只是空洞的勝利。”《中國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研究報告2004》顯示,2004年,全國因環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為5118億元,占當年GDP的3.05%。而這只是計算了20多項環境污染損失成本中的10項。即使在已核算出的10項損失中還存在著低估和缺項的問題。我們必須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來改變這種現實,這已經是刻不容緩的任務了。
三、工程造價的本質
工程造價的本質特征是工程建設過程中的資源消耗,是用貨幣表示的工程建設過程中的社會資源的消耗量。工程造價管理就是對工程建設過程中的社會資源消耗量進行的管理。所謂合理確定工程造價,就是合理確定工程建設過程中的社會資源的消耗量。所謂有效控制工程造價,就是有效地控制工程建設過程中的社會資源的消耗量。
社會資源消耗量的多少,與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目標直接相關聯,這就顯示了工程造價及其管理對于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從這個意義來講,我們研究一個項目的工程造價,不能僅僅局限于項目的建設期,還必須從建設期延伸到使用期,也就是說,要從項目全壽命的角度來研究資源的消耗。如果建設期的資源消耗減少,能換來使用期的資源消耗同時減少,這是最理想的結果,項目是可取的;如果在建設期的資源消耗增加的同時也增加了使用期的資源消耗,說明建設期增加的資源配置很不理想,項目是不可取的;如果建設期的資源消耗增加,能換來使用期的資源消耗減少,或者,建設期的資源消耗減少的代價是使用期的資源消耗的增加,這時,就需要進行具體的分析研究,也就是從全壽命的角度來進行權衡比較,如果最終的結論是總資源消耗能夠減少,這個項目就是可取的,反之,就是不可取的。
研究建設項目資源消耗量的多少,還有一個宏觀和微觀的關系問題。一個建設項目的工程造價,如果從投資方的微觀來看,是合理的,是可以接受的,從全社會的宏觀來看,也是合理的,是可以接受的,這是最理想的結果,項目是可取的;如果從投資方的微觀來看,是不合理的,是不可以接受的,從全社會的宏觀來看,也是不合理的,是不可以接受的,項目是不可取的;如果從投資方的微觀來看,是合理的,是可以接受的,從全社會的宏觀來看,卻是不合理的,是不可以接受的,這可能意味著私人成本低于社會成本,出現外部不經濟,這樣的項目也是不可取的;如果從投資方的微觀來看,是不合理的,是不可以接受的,從全社會的宏觀來看,卻是合理的,是可以接受的,這可能意味著私人收益小于社會收益,政府需要采取相應的措施,如補貼和減免稅金等,給投資者以補償,使投資者也可以接受該項目,此類項目是可取的。后兩類項目要從全社會的角度來進行權衡比較,還要從社會資源消耗量的多少來判別。此時肯定要增加社會資源的消耗,關鍵是這種增加的資源配置是否能被社會所接受。
四、工程造價管理的學科體系
工程造價管理是工程造價專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程。天津大學徐大圖教授編寫的《工程造價管理》教材,奠定了工程造價管理課程的學科體系。近年來,我國出版不少同名的教材,基本上都沿用徐大圖教授提出的學科體系。造價工程師執業資格考試也采用這個學科體系。
徐大圖教授提出的學科體系,是將工程造價管理界定為合理確定、有效控制工程造價。造價工程師執業資格考試科目中的《工程造價的確定與控制》科目就是由此而來。
在工程造價專業的課程設置中,《工程造價管理》這門課程應該講述什么內容,這個問題一直沒有很好地解決。工程造價的確定(或者計價),在《工程估價》(或《工程計價學》)中已經講述了,顯然不應該在《工程造價管理》課程中重復。去掉了工程造價的確定,就剩下了工程造價的控制。該課程能否只介紹工程造價的控制?工程造價的控制,當然應該是該課程的講述內容,但僅僅講述控制,還不夠,控制只是管理的一個手段、一個內容、一個功能,工程造價管理應該有更多的內容。也許正是這個原因,從徐大圖教授的教材出版后,再也沒有出版過本課程的全國統編教材。
實際上,該課程的學科體系應該從工程造價管理的兩重含義出發來界定。工程投資的管理和工程價格的管理應該成為該課程的主要內容,這兩重含義的管理都有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因此,在講述這兩重含義的管理時,都應該從宏觀管理和微觀管理的角度來展開。簡述之,工程造價管理課程的學科體系,可以劃分為工程造價管理概論、工程造價的宏觀管理、工程造價的微觀管理等三個部分。
天津理工大學尹貽林教授主編的21世紀工程造價研究叢書中的《工程造價導論》,力圖建立一個新的工程造價基礎理論體系。這本專著能否成為工程造價管理課程的教材,工程造價管理課程是否應該成為工程造價專業的專業理論課程,如何設計本課程的學科體系,這些問題還有待進一步探討。
五、工程造價管理的理論體系
在改革開放前,我國的工程造價管理被稱為基于定額的概預算管理;改革開放后,先后提出了全過程造價管理、全壽命造價管理和全面造價管理等理論體系。我國的造價理論工作者對這些理論體系做了介紹、總結、歸納,并且反映到工程造價理論的專著中,也反映到造價工程師執業資格考試的培訓教材中。
全過程造價管理、全壽命造價管理和全面造價管理等理論體系之間是一個什么關系,似乎并沒有一個統一的、明確的、權威的詮釋。目前大致有以下幾種理解和解釋:(1)概預算管理、全過程造價管理、全壽命造價管理和全面造價管理是一個依次發展,后者包含前者的過程,是內容逐步擴大、逐步豐富、逐步發展的過程;(2)全過程造價管理的內涵包括全面造價管理;(3)全面造價管理的內涵包括全過程造價管理。(4)全壽命造價管理是將管理范圍擴大到項目的使用階段,因而是全過程造價管理的延伸和發展;(5)全壽命造價管理只是在項目決策和設計階段的經濟分析比較的方法,并不構成獨立的理論體系。
這些不同的理論體系,究竟是什么關系?可以說是眾說紛紜,各執一詞。如何理解,如何處理,有待研究,有待討論。
筆者認為,這些不同的理論體系是不同國家的不同的理論工作者分別提出的,是從不同的角度對工程造價管理的理論體系作出的不同的描述。全過程造價管理、全壽命造價管理和全面造價管理等理論體系之間是并列的關系,并不是包容和替代的關系。
從造價工作者的工作范圍來分析,從概預算管理發展到全過程造價管理,是工作范圍外延的擴大。但造價工作者不可能將自己的工作范圍再從全過程擴大到全壽命,造價工作者不可能去直接管理項目投產后的費用支出,造價工作者的工作范圍應該限制在從籌建到竣工的全過程之內。
全壽命工程造價管理的概念是不能成立的。工程造價,作為建設項目的建造價格,其內涵應該限制在從籌建到竣工的全過程之內。全壽命工程造價管理的概念已經超出了工程造價管理的范疇。全壽命造價管理應該被理解為要從全壽命的角度來管理工程造價,要從建設投資和運營收益平衡的角度來管理工程造價,決不能理解為將造價管理的責任延伸到項目的使用階段。
全面造價管理理論體系中的全團隊造價管理、全風險造價管理、全要素造價管理,包括全面造價管理本身,應該理解為在全過程造價管理的過程中使用的管理原則和管理方法。這些管理原則和管理方法,應該為全過程造價管理所利用。
概預算管理和全過程造價管理是根據造價管理的工作范圍提出的理論體系。全壽命造價管理和全面造價管理是根據造價管理的管理原則和管理方法提出的理論體系。在全過程造價管理中,應該運用全壽命造價管理和全面造價管理包含的管理原則和管理方法。
六、結論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工程建設是一把雙刃劍,在為社會增加財富的同時,對人類環境會產生重大影響,我們可以通過制訂法律法規和加強監管的力度,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工程建設與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著密切的關系,為了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我們必須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在工程造價領域,抓住工程造價的本質,推進工程建設和工程造價管理的基本理論的研究,深化對工程造價專業的認識。
- 上一篇:有關管理會計的基本理論思索
- 下一篇:知識管理對圖書館管理的理論改革探索
精品范文
10工程項目施工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