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筑采暖研究論文
時間:2022-07-05 03:56:00
導語:城市建筑采暖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調整能源結構,減少燃煤造成的污染,同時滿足電力供大于需的矛盾,是華北地區大中型城市環境治理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建筑采暖能源約占此地區能源消耗的四分之一以上,重新研究建筑采暖策略是這些地區能源結構的調整重點,對目前飛速發展的住宅建設也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本文在分析采暖現狀的基礎上,列出面臨的各種問題,介紹了可能的各種采暖方式,并從一次能源利用、運行成本、初投資、適用性等方面進行評價,最后提出不同現狀下新舊建筑采暖方式的建議。
關鍵詞:華北地區建筑采暖熱電聯產電熱鍋爐熱水爐直接電熱電蓄熱水源熱泵
調整能源結構,減少燃煤造成的污染,同時滿足電力供大于需的矛盾,是華北地區大中型城市環境治理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建筑采暖能源約占此地區能源消耗的四分之一以上,重新研究建筑采暖策略是這些地區能源結構的調整重點,對目前飛速發展的住宅建設也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本文在分析采暖現狀的基礎上,列出面臨的各種問題,介紹了可能的各種采暖方式,并從一次能源利用、運行成本、初投資、適用性等方面進行評價,最后提出不同現狀下新舊建筑采暖方式的建議。
一.現狀
1.熱電聯產、集中供熱,目前華北各大中型城市均有一個或幾個熱電廠為熱源的熱網,北京市隨著高碑店熱電廠的并網和城區管網的進一步擴建和改造,供熱面積可進一步發展到六千萬平米。其它各城市熱電聯產為熱源的集中供熱系統也陸續建成和投入運行。
2.區域鍋爐房為熱源的集中供熱,這是該地區最主要的供熱方式,燃料主要為煤,目前部分改為天然氣或燃油。
3.家庭燃煤爐,仍占較大比例,是冬季空氣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以上三種方式為此地區85%以上建筑的采暖方式,此外還有利用地熱熱水為熱源的集中供熱系統,新建小區利用電熱膜方式的電采暖、一家一戶燃氣小鍋爐采暖、空氣熱泵和水源熱泵采暖等。
二.目前問題
1.集中供熱系統末端無計量和調節手段。統一按照供熱面積收費。當室內過熱時,用戶開窗散熱而不是關暖氣。由于無調節手段,辦公室、教室夜間和假期照常供熱,住宅有人無人照常供熱。根據測算,末端增加調節手段并通過改變計量方式使此調節手段被真正利用,可使供熱能耗降低35~40%,并可以實實在在地改善需要采暖的用戶的采暖狀況,滿足不同水平的需求。然而采暖收費方式的改革涉及大量技術、資金和政策問題。將是一個長期的任務。
2.家庭小煤爐采暖和大量的小型燃煤鍋爐區域采暖是冬季空氣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應作為環保改造的重點。
3.華北電網峰谷差達到1:4.5,盡管總的用電負荷低于供電能力,但峰時供電仍緊張,削峰填谷和發展低負荷時段的電力負荷是能源結構調整所面臨的重要課題。
三.幾種可行的采暖方式及分析評價
1.熱電聯產方式熱電聯產是利用燃料的高品位熱能發電后,將其低品位熱能供熱的綜合利用能源的技術。目前我國大型火力電廠的平均發電效率為33%,而熱電廠供熱時發電效率可達20%,剩下的80%熱量中的70%以上可用于供熱。一萬千焦熱量的燃料,采用熱電聯產方式,可產生2000千焦電力和7000千焦熱量。而采用普通火力發電廠發電,此2000千焦電力需消耗6000千焦燃料。因此,將熱電聯產方式產出的電力按照普通電廠的發電效率扣除其燃料消耗,剩余的4000千焦燃料可產生7000千焦熱量。從這個意義上講,則熱電廠供熱的效率為170%,約為中小型鍋爐房供熱效率的2倍。同時熱電廠可采用先進的脫硫裝置和消煙除塵設備,同樣產熱量造成的空氣污染遠小于中小型鍋爐房。因此在條件允許時,應優先發展熱電聯產的采暖方式。熱電聯產的問題是:①長距離輸送,管網初投資高,輸送水泵電耗為所輸送熱量的2~4%,維護、管理費用也高,②由于末端無計量方式和調節手段,導致30~40%的熱量浪費。按照前蘇聯的大規模實驗結果,供熱末端增加調節手段,并采用按熱量計量收費后,可節省熱量30%以上。[2]
2.中小型區域鍋爐房集中供熱其區域鍋爐房可以是燃煤、燃氣、燃油或電鍋爐方式,但都需要通過區域管網經過熱水循環向建筑物內供熱。于是與熱電聯產方式一樣,由于末端無計量和調節手段,導致30~40%的熱量浪費。熱量輸送距離短,水泵電耗為輸送熱量的1~1.5%,但其熱源效率卻遠低于熱電聯產方式。區域燃煤鍋爐房的設置是以煤為主要燃料的解決分散到各戶設燃煤爐導致的煤和煤渣的運輸與污染,煤爐的管理等一系列問題。為此犧牲了末端調節能力,導致30~40%的末端熱量浪費增加了1~1.5%的輸送電耗,并降低了供熱水平,但如果以電或天然氣為燃料,它們的輸送都比熱量容易,輸送成本也低,電熱或天然氣鍋爐很容易實現自動管理。為什么還要搞燃氣或電的區域鍋爐房呢?按照目前的燃料價格,使用天然氣為燃煤的4倍,電熱為燃煤的11倍,使用這些清潔燃料除換來環境效益外,應盡量利用其便于輸送,便于調節的特點,通過節能盡可能地減少運行費的增加。
3.家用小型燃氣熱水爐一家一戶自成系統,同時解決采暖和熱水供應問題。這一方式在歐、美已有幾十年歷史,目前為這些地區的主要采暖方式,我國之所以沒有廣泛應用,是由于燃煤為主的歷史形成必須集中供熱的傳統觀念,以往居住面積狹小也限制了這種方式的采用。長期依賴住房分配制,集中供熱設備的投資,包含在市政和建筑中,而家庭燃氣鍋爐卻要個人出資則為另一原因。目前隨住房改革和燃料結構改變,這三個原因都不再存在,因此在新建住宅區當不存在熱電聯產集中供熱的條件,準備使用天然氣為采暖燃料時,家用燃氣小鍋爐應為首選方案。近幾年曾出現過幾起燃氣小鍋爐爆炸的事故,這屬于初期試用中的問題。引進國外成熟技術,安全問題應較容易和可靠的解決。小區燃氣鍋爐房集中供熱工程中,鍋爐房、外網和建筑物內主管網的投資至少要30~50元/m2,與家庭燃氣鍋爐房投資相同。而使用家庭燃氣鍋爐時還可省去熱水器投資。采暖是連續負荷,瞬態負荷不高于目前家用熱水器負荷,因此不會給燃氣管網帶來問題。而末端的靈活調節卻能與集中燃氣鍋爐相比,平均節省30~40%的燃氣,從而降低運行成本。因此,與燃氣集中鍋爐房形式相比,這一方式優越性十分明顯。
4.直接電熱在室內采用各種電暖氣、電熱膜等方式,盡管末端裝置熱利用率為100%,并且調節靈活,但使用高品位電能直接轉換為熱,是很大的能源浪費。目前我國大型火力發電廠的平均熱電轉換效率為33%,在加上輸送損失,電熱采暖的效率僅為30%,遠低于熱電聯產的170%,也低于燃煤或燃氣采暖的85~90%。法國、瑞士等國采用部分電熱采暖是由于它們豐富的水利資源,發電以水電和核電為主。我國還是以火電為主,采用電熱方式,實際上要比鍋爐房直接供熱增加2倍的污染物排放量。僅從環境保護的角度看,電熱直接采暖的方式也不可取。
5.電蓄熱方式為了解決電力負荷的峰谷差,減緩大型火電與調峰的困難,設法利用夜間低谷期電力供熱,從電力系統運行的綜合平衡看,尚有一定的道理。目前有這樣幾種電蓄熱方式:①大型常壓熱水箱。每一萬平米采暖面積約需85立方米水箱,占地成本高,蓄熱損失也較大②高壓蓄熱水箱,可使蓄熱溫度提高到19℃,從而可使蓄熱水箱容積減少至三分之一。但所占空間仍大,并且在居住區增加這樣的高壓容器總有一些安全問題。這兩種方式最終還是以集中供熱方式向末端供熱,因此保留了集中供熱調節不靈活,供熱效率低等一系列問題。③采用電熱膜方式,利用建筑物本身熱濕性蓄熱。由于采暖最大負荷發生在晚間而電力負荷低谷發生在后半夜,因此這種蓄熱方式效果很差,并且為了蓄熱導致夜間室內溫度過高,熱損失增加。④相變蓄熱電暖氣[1]。采用硅鋁合金作為相變材料,體積與通常的鑄鐵暖氣相同卻可在五小時內蓄存一天的供熱量,真正實現削峰填谷,其放熱量又可隨時人為控制,不需要采暖時可隨時關閉,應該是末端電蓄熱采暖的最佳解決方案。目前的問題是設備投資高,約150元/m2,電力峰谷價格差別小。只有由電力部門對這種采暖設備適當補貼,并且使谷間電價降至0.20元/度以下,這種方式才能與個人燃氣鍋爐競爭。
6.電動空氣熱泵使用電采暖的最好方式是熱泵方式。空氣熱泵是使空氣側溫度降低,將其熱量轉送至另一側的空氣或水中,使其溫度升至采暖所要求的溫度。由于此時電用來實現熱量從低溫向高溫的提升,因此當外溫為0℃時,一度電可產生約3.5度的熱量,效率為350%,考慮發電的熱電效率為33%,空氣熱泵的總體效率約為110%,高于直接燃煤或燃氣的效率。實際上現在的窗式和分體式空調器中相當一部分都已具有熱泵功能,因此屬很成熟的技術。具有熱泵功能的房間空調器與單冷型房間空調器價格差異并不大,因此考慮到空調器的普及,采用熱泵并不增加投資。這種方式的問題是:①熱泵性能隨室外溫度降低而降低,當外溫降至-5℃以下時,一般就需要輔助采暖設備。此時用電熱作為輔助手段,也遠比整個冬季全部電熱效率高,模擬分析的結果表明使用輔助電采暖后,北京地區熱泵采暖電耗約為直接電熱方式的一半。②房間空調器的末端是熱風而不是一般的采暖散熱器,許多人感覺不舒適,這可以通過一些措施來改進。例如采用戶式中央空調與地板采暖結合等,但初投資要增加。
7.電動水源熱泵解決空氣熱泵外溫低時效率下降的最好方案就是采用深井回灌方式的水源熱泵。冬季將地下水從深井抽出,經換熱器降溫后,再回灌到另一口深井中。換熱器得到的熱量經熱泵提升溫度后成為采暖熱源。夏季則將地下水從深井中取出經換熱器升溫后再回灌到另一口深井中,換熱器另一側則為空調冷卻水。這種方式實際上是在夏天將建筑物中產生的熱量存入地下,供冬季采暖使用。冬季將建筑物產生的冷量存于地下,供夏天空調用。華北地區民用建筑冬夏冷熱負荷大致相當,因此采用此方式可保持地下的熱平衡。由于地下水抽出后經過換熱器后又回灌至地下,屬全封閉方式,因此不使用任何水資源也不會污染地下水源。這一方式在西歐各國廣泛使用,屬環保方式。我國在70年代就有多處采用冬季深井回灌,以在夏季提供空調冷水的工程經驗,因此屬成熟技術;水??水熱泵的投資及技術復雜性都低于風??水熱泵或風??風熱泵,應無技術難度。由于地下水溫常年穩定,采用這種方式整個冬季氣候條件都可實現一度電產生3.5度以上的熱量,運行成本低于燃煤鍋爐房供熱,夏季還可使空調效率提高,降低30~40%的制冷電耗。同時此方式冬季可產生45℃熱水,因此仍可使用目前的采暖散熱器。采用這種方式需要的深井和泵房投資折合約60元/m2,可以每座建筑安裝集中的熱泵站,向各室提供冷水或熱水,但更好的方式是在各戶自行安裝小型水冷熱泵,解決冬季采暖和夏季空調的要求,增加的投資約為150元/m2,如果考慮空調設備投資的話,這種方式與小區燃煤鍋爐房+各戶房間空調器投資相同,但全部為電驅動,小區無污染。夏季空調熱量全部排入地下,小區無熱污染,一次能源效率還高于直接燃煤,因此應該是解決華北地區城市建筑采暖空調的最佳方案。
*電費按0.39元/度計算
**低谷電按0.20元/度計算
***已包括夏季空調初投資
****熱電聯產初投資僅為外網及換熱站,不包括電廠,運行費按16元/GJ,燃煤從電廠購熱價計算
注:1.運行能源包括輸送管網水泵電耗,管理費為運行管理人工費
2.燃氣價格按1.4元/m3,36MJ/m3燃值計算
從表中折合一次能源消耗量和燃料種類可看出各種方式COx排放量及對大氣的污染程度。可以看出,如果電均為燃煤電廠供給的話,熱電聯產方式對大氣污染最低而電熱鍋爐排放量最高。運行費也是熱電聯產方式最低,因此只要條件具備,就應大力發展熱電聯產集中供熱方式,同時改革供熱計量收費方式,增加末端調節手段,從而進一步降低集中供熱單位能耗,增大現有的熱電聯產熱源可能供熱的面積。
四.結論
1.大力發展熱電聯產集中供熱方式,這是寫入我國二十一世紀白皮書中的基本國策,應從各方面支持和保證。只要有可能接入熱電聯產集中供熱網的,就應要求接入,而不允許采用其它方式。
2.不同的燃料對應于不同的最佳供熱方式。燃煤對應的最佳方式為熱電聯產和集中供熱,燃氣、直接用電時集中供熱方式就不再適宜,而應發展與新的燃料對應的新方式。
3.對小區鍋爐煤改天然氣工程一定要慎重。有條件接入熱電聯產集中供熱網的應盡可能接入。有條件取消集中供熱,改為家庭獨立的燃氣鍋爐的應盡可能爭取。對于住戶經濟條件普遍較好,空調安裝率較高的小區,甚至還可打深井,安裝集中換熱器利用原有供暖管網實現水的循環,在各家各戶安裝分散式水源熱泵。
4.遠離熱電聯產熱網的新建小區不應該再建集中供熱系統,而應采用家庭小型燃氣鍋爐或建深井回灌系統統一提供循環水,各家各戶安裝小型水源熱泵。
5.應從政策上支持深井回灌式水源熱泵系統。有條件地區的新建小區和商業建筑應盡可能優先考慮此種方式,這對保護大氣環境,保護小區環境,擴大用電負荷都非常適宜。將空調設備投資一同考慮的話,這種方式初投資并不高,而運行費用最低。
6.對于城區燃煤爐采暖的用戶,可以推廣帶有輔助熱源的空氣熱泵方式和蓄熱式電暖氣方式。由于蓄熱式電暖氣方式具有最佳的對電力負荷削峰填谷效果。因此除電價上的優惠政策外,電力部門還應對蓄熱式電暖氣設備給予補貼。
7.嚴格禁止各種電熱鍋爐集中供熱方式。對電熱膜、電暖氣等方式也應盡量控制使用。絕不能為了目前擴大用電負荷就推廣直接電采暖。我國電力系統最大問題是峰谷差,直接電采暖不會為減緩峰谷差有何幫助。大力發展熱泵技術,實現高效率供熱或發展相變蓄熱電暖氣解決峰谷差問題,才應是擴大用電負荷的合理途徑。各種熱泵系統雖然初投資略高,但都已包括了空調設備。幾種熱泵系統的投資都低于單獨的采暖系統加上單獨的空調系統,近年來我國房間空調器的擁有量一直以20%的速度遞增,目前北京市每百戶擁有空調器超過60臺。從這一背景出發全面考慮采暖和空調的要求,熱泵系統反而成為更經濟的了。
參考文獻:
[1].專利公報:一種相變蓄熱電取暖器,公報號:99214838.3,授權日:2000.1.14
[2].EricMartinot,investmentstoimprovetheenergyefficiencyofevistingresidentialbuildingsincountriesoftheformersovietunion.世界銀行出版物。
- 上一篇:賓館酒店副經理述職報告
- 下一篇:林業局上半年廉政述職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