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大廈植筋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07 12:15:00
導語:商業大廈植筋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植筋工藝可廣泛應用于鋼筋、鐵件與混凝土、巖面等基體的錨固,它為解決設計遺漏和續建工程存在的錨固難題提供了新思路。
關鍵詞:結構加固植筋
一、工程概況
南寧交易場商業大廈是一棟二十七層高的框架剪力墻結構建筑,由七層裙房以及其上二棟二十層住宅塔樓和一棟八層辦公樓組合而成,高95.10m,總建筑面積73518m2。本工程由南寧發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投資,南寧市建筑設計院設計,中建八局南寧公司承建。
本工程1996年3月18日開工,于1997年12月31日在兩棟二十七層塔樓封頂后即停工,而局部裙樓只建至三層樓面,辦公樓尚未建筑。2001年7月28日復工,由于停工時間長達四年,原預留剪力墻、柱鋼筋銹蝕嚴重,2001年8月2日經南寧市建筑工程質量檢測中心檢測,得出如下結論:
(1)辦公樓八層剪力墻和剪力墻暗柱所使用的Φ18、Φ16、Φ14、Φ12鋼筋不符合結構安全性要求,不能作為結構配筋使用。上述鋼筋分別降低相應的一個規格后,其屈服強度和抗拉強度能夠達到相應的使用要求,即Φ18、Φ16、Φ14、Φ12分別降低一個規格作為Φ16、Φ14、Φ12、Φ10使用,但是原Φ12鋼筋銹蝕程度較嚴重,原設計單位應作出結構安全補救方案。
(2)經過檢測,裙房E段三層樓面框架柱Φ25鋼筋原材性能試驗結果和鋼筋焊接試驗結果尚能滿足相應的國家標準,但Φ25鋼筋銹蝕嚴重,不能完全滿足安全使用要求,原設計部門應做出加固方案。剪力墻和剪力墻暗柱Φ16、Φ12鋼筋銹蝕情況較為嚴重,Φ14鋼筋原材力學性能試驗結果未達到國家標準要求。裙房E段三層剪力墻和剪力墻暗柱所使用的鋼筋已不能滿足結構安全性要求,不能作為結構配筋使用,原設計部門應作出安全補救方案。
(3)所抽檢的辦公樓八層樓面框架柱Φ25、Φ22鋼筋,其原材力學性能試驗結果和焊接試驗結果尚能滿足相應的國家標準要求,鋼筋銹蝕情況一般,原設計部門仍應作出結構安全性驗算和結構加固補強方案。剪力墻和剪力墻暗柱Φ20鋼筋尚能滿足結構安全使用要求,而Φ18、Φ16鋼筋原材力學性能試驗結果和鋼筋焊接試驗結果均未達到相應國家標準要求,Φ12鋼筋銹蝕情況較為嚴重。如此,辦公樓八層剪力墻和剪力墻暗柱所使用的Φ18、Φ16、Φ12鋼筋已不符合結構安全性要求,不能做為結構配筋使用,原設計部門應作出安全補救方案。
經設計院、建設單位、施工單位共同討論協商,對銹蝕程度較為嚴重的柱、剪力墻采用植筋的方法進行補強。根據檢測中心的鋼筋抽檢報告,三層樓面只補強暗柱,共植28根Φ16鋼筋,八層樓面補強剪力墻,共植120根Φ12鋼筋。
二、施工技術措施
接到設計院通知后,我中建八局南寧公司交易場項目部技術人員經過認真的研究,確定了植筋的具體位置和植筋根數(詳見附圖1、附圖2),擬按照如下工序施工:
1)定位及鉆孔
根據設計通知,在現場進行放線定位,標出鉆孔位置,使用風鉆或電錘進行鉆孔,孔徑>d+6mm,鉆孔深度為20d。
在鉆孔過程中,若遇到鉆孔部位鋼筋太密而無法按設計要求位置鉆孔時,可在其附近鉆一附加孔洞,植入鋼筋,原鋼筋仍按正確位置放置(即擱在正確鉆孔部位上)。如果偏移距離≤35mm,則可在其間焊接長為5d的適當規格的聯系筋,把二者聯系在一起,使其受力轉移。焊接采用雙面焊,每隔600mm焊一個連系筋。當偏移距離>35mm時,則可采用“”聯系筋將其連系在一起并且轉移受力,采用雙面焊,每間隔800設一道。
2)清孔
鉆孔成型后應對殘積于孔內的灰塵進行清理,首先使用圓形長條毛刷進行反復刷掃,掃出大部分的粉塵,余下的利用壓縮空氣或專用吹風機吹凈。處理完畢,用絲棉將洞口塞緊,避免水流入孔內或其它雜物落入其中,保持孔洞干燥。
3)鋼筋下料,鋼筋除銹
植筋錨固長度為20d,預留長度應能滿足設計要求的搭接長度,視具體情況而定,且相鄰兩根錯開35d。鋼筋加工完畢,應進行除銹處理。普通沒有嚴重銹蝕的鋼筋,應用鋼絲刷將埋植部分的浮銹清刷干凈,嚴重銹蝕的鋼筋不能作為植筋使用。若鋼筋粘有油污,應用丙酮進行清洗。
4)調制結構膠、灌膠
植筋所使用的結構膠是以分子原料為主體的雙組合高強粘結劑,對金屬及非金屬均具有很高的粘結強度。本工程所使用的結構膠為武漢大學巨成加固實業有限公司生產的WSJ建筑結構膠,其物理力學性能如下表:
項目彈性模(MPa)密度(g/cm3)粘度(Pa.S)鋼-鋼粘接強度(Mpa)拉伸強度(Mpa)固化時間配合比
指標4.27×1032.05~2.1586.0~92.0>18.0≥32.012h初凝48h固化A:B=4:1
拌膠前應準備好天秤等計量工具,按結構膠所需用量提取A料和B料進行稱量(推薦重量比為100:0.5~100:2.0),然后攪拌均勻,將其裝進手動泵漿機或直接用送膠棒,將膠灌進孔內,且膠量應占孔體積80%以上。
5)鋼筋埋植
將經過除銹處理的鋼筋插入灌有結構膠的孔內,并旋轉鋼筋,反復的插入拔出,將孔壁殘存的灰塵攪入結構膠內,直至附在鋼筋上的結構膠表面不帶有灰塵。將鋼筋扶正固定,在膠固化前不能擾動鋼筋,以免影響錨固效果。
6)植筋的時間要求
結構膠初凝時間很快,從拌膠到植筋完畢整個工序應在30分鐘內完成,植筋完成24小時后即可進行下道工序施工。結構膠初凝結硬后,不可再用于植筋。
如果對初凝時間有特殊要求,可根據使用時的環境溫度及所需的錨固件使用要求,通過增減B料(固化劑)的用量來控制膠的初凝時間。B料用量的多少對錨固強度沒有明顯影響。
三、質量保證措施
(1)本工程的結構膠應有出廠合格證,并在有效期內使用。
(2)結構膠的配比一定要準確合理。
(3)每層試驗植筋,由質檢單位進行抗拉拔試驗,合格后方可全面展開施工。
(4)對于原結構鋼筋較密的植筋部位,在鉆孔過程中應探明構件鋼筋,將其避開進行鉆孔,不能切斷原構件的主筋。
(5)無論用哪種方法鉆孔,孔內部必須清理干凈,有水和粉塵將會影響錨固。
四、安全措施
(1)結構膠雖然無毒,無強烈、刺激性氣味,但粘結力極強,施工時應避免與結構膠直接接觸。如果粘上,應在其初凝前用丙酮清洗干凈。
(2)若結構膠不慎濺入眼中,應立即用清水沖洗或到醫院救治。
(3)注意防火。
五、適用范圍
本工藝適用于建筑螺紋鋼、圓鋼及金屬型材與混凝土、巖石、磚墻等基體材料的錨固,廣泛用于建筑物結構改造、鋼筋生根、幕墻后加埋件錨固,設備基礎地腳螺栓安裝等領域;特別適用在玻璃幕墻工程中沒有預埋件時后加埋件施工及大理石干掛等工程中。
六、小結
目前,國內許多工程由于資金短缺等諸多原因而不能連續施工,主體預留鋼筋外露時間過長,銹蝕嚴重,無法滿足結構設計要求,重新附加的鋼筋如何與基體錨固成為施工過程中一個的難點。本工程通過鉆孔植筋,成功的解決了這一問題。
植筋過程中,鉆孔乃是關鍵。本工程基體鋼筋過密,無法在設計規定的位置鉆孔,經過項目部技術人員仔細研究,最后決定采用在其附近位置鉆孔、焊結轉移受力的方法進行處理,解決了無法在規定位置鉆孔的問題。
清孔是否干凈以及原材料質量好壞,也是影響植筋質量的重要因素。本工程開始時,由于孔洞沒有清理干凈、結構膠質量不好而導致試驗失敗。不斷吸取經驗,最后選定武漢大學生產的WSJ建筑結構膠,規范了植筋過程中的具體操作,試驗成功。
- 上一篇:施工索賠技巧分析論文
- 下一篇:監理造價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