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究我國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原因
時間:2022-05-19 05:05:00
導語:深究我國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原因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文章針對目前我國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發生的原因進了分類討論和研究,同時還列舉了國家“十一五”期間建筑行業安全事故發生的實例及特點,通過對事故發生的原因的分析,最后總結了出在建筑施工中如何才能減少事故的發生,為建筑施工的安全工作指明了方向。
關鍵詞:安全保護;施工現場;作業環境
“十一五”期間,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城鎮化快速推進,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連年大幅增長,在施工任務急劇增長、監管力量卻沒有增加的情況下,全國建筑施工安全生產連續五年保持相對穩定的態勢,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均控制在國家安全生產委員會下達的控制指標范圍內。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十二五”期間,我國經濟社會和城鎮化將繼續保持高速發展態勢,建筑施工任務將會更加繁重,加之建設工程正往“高、大、新、尖、難”方向發展,建筑施工安全生產形勢將面臨更大挑戰。目前,我國建筑施工安全生產還存在許多薄弱環節,主要有:安全生產的憂患意識不強;建筑施工管理較為粗放,安全質量標準化水平不高;高處墜落等多發性傷亡事故時有發生,建筑施工安全專項治理有待進一步深入;一線作業工人特別是農民工缺乏安全生產知識和自我保護能力,維護農民合法權益有待進一步加強等。這些問題如果不能盡快得到解決,將為下一步的安全生產工作留下隱患。
1.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分析
2010年1月3日,云南昆明新機場配套引橋工程施工現場,施工人員在澆筑混凝土時,模板支撐體系發生坍塌,造成施工作業人員7人死亡、8人重傷;2010年1月9日,江蘇揚州邗江區彩弘苑二期7#樓工程施工現場,施工人員在卸料平臺上轉運鋼管時,卸料平臺發生坍塌,造成施工作業人員3人死亡;2010年1月12日,安徽蕪湖華強文化科技產業園配送中心工程施工現場,施工人員在澆筑混凝土時,發生坍塌事故,造成現場作業人員8人死亡、3人受傷;2010年6月29日下午16:45,深圳東部華僑城太空迷航娛樂項目發生安全事故。造成6人死亡,10人受傷,其中重傷5人,其余人員安全疏散;2009年12月8日,江蘇南京市漢中門橋工程出現質量問題。主要問題是南側主橋人行道39根欄桿和北側主橋人行道5根欄桿立柱根部開裂,北側引道橋11根欄桿立柱根部開裂,施工單位擅自采用建筑膠對裂縫進行處理;2009年12月28日,上海市蘇州河河南路橋改建工程出現質量問題。主要問題是外掛GRC飾板有明顯變形裂縫,飾板外掛構件背面與結構空隙違規使用編織袋等雜物填充作為空腔內膜。
2.開展建筑安全專項治理
按照住房城鄉建設部的統一部署,要繼續開展“安全生”活動和建筑安全專項治理活動。建筑安全專項治理是一項長期性的工作,必須反復抓、抓反復,從實處著手,從實效出發,注重完善各種管理制度和整治措施,形成長效工作機制。一是要明確專項治理的工作重點。對深基坑、高大模板支撐體系、塔吊、人貨兩用電梯、轉運平臺、卸料平臺、電梯井、外腳手架等危險性較大且易發生傷亡事故的部位、環節要進行重點整治,切實把安全事故降下來;二是嚴格防范非法違法建設行為。堅持早防范、早發現、早打擊,對非法違法建設行為做到“露頭就打”,絕不手軟。建設系統各部門應建立聯動機制,加強協調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每年組織幾次綜合打擊非法違法建設行為的聯合大檢查;三是要集中解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如對施工企業的安全生產文明措施費用的落實、農民工安全知識的培訓、逐步淘汰和限制使用落后的工藝及設備等問題,要制定有效的針對措施,集中力量解決;四是要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安全專項治理不能搞“一風吹”,事前轟轟烈烈,事后偃旗息鼓,虎頭蛇尾。要認真檢查評估專項整治的實施效果,善于總結好的措施做法并上升為規章制度及技術標準,建立長效管理機制。
3.事故預防及防范措施
一是組織通信建設施工企業代表開展安全生產培訓,就通信建設相關技術規范、法律法規、工器具的配備及正確使用方式等內容進行了綜合學習,特別強調了線路施工中的高空作業、電力線附近作業、人孔內作業的安全注意事項。二是嚴格執行工程操作的有關管理規定,認真做好安全生產工作。要求施工企業加強對員工安全生產的教育,進一步提高員工的安全生產意識;組織員工學習安全生產法律、法規,使員工自覺遵守安全生產規定;建立健全規章制度,明確安全生產責任;健全安全生產流程,嚴格按流程和規范要求作業;加強施工現場管理,嚴格落實各個施工環節的安全措施。三是確保施工質量。通信建設直接關系到通信網運行質量和國家信息的安全,是保證通信業全程全網良性循環的重要環節,保證通信網的完整性、統一性和先進性必須從通信建設抓起。各個施工企業嚴格執行建設程序,認真執行通信工程強制性標準和集團、省市文件精神,規范施工行為,確保網絡安全運行。
施工現場安全管理涉及面廣、影響因素多,是一個復雜的、綜合的系統。我國推行安全評價是從7O年代末開始的,在安全評價的理論、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和應用發展較快,機械、冶金、化工、核電等行業管理部門都制定了自己的安全評價方法或標準,廣泛開展了企業的安全評價工作。但是,我國近年關于安全和防止事故的研究方面,多偏重硬件,像安全評價這樣的軟課題,研究相對較少。到目前為止,系統的、全面的研究施工現場安全生產管理的成果仍然很少。
參考文獻:
[1]李斌,鋼管混凝土框架結構抗震性能試驗研究[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10,(5).
[2]蔡斌,裝配式樓蓋鋼管砼框架體系的整體掛能研究[D],西北工業大學,2007.
- 上一篇:議農技院黨委創優活動講話材料
- 下一篇:小議規制理論在自然壟斷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