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建筑設計研究
時間:2022-07-22 11:49:54
導語:校園建筑設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設計原則
1)建立主題化校園,更具有可識別性和認知性:抽象“智慧之眼,藝術源泉”的主題化校園,無論是從平面布局,建筑造型,色調材料,景觀小品,都與主題緊密相關,具有高度的可識別性和認知性。2)書院制度的探索,營造特色書香氛圍:書院是古代的一種教育機構,具有培養人才、研究學術、傳播文化等多種功能。探索書院制度有利于我們發掘深層次的中國傳統教育建筑形態和精神。書院建筑空間布局中最大的特征是院落,院落空間貫穿著從單體到整體的結構,是書院的空間內核。我們對傳統書院的院落布局形態拓撲,使其成為校園的主要控制結構,打造明確的軸線和一進進的院落,營造適宜尺度的圍合空間感。3)科學格網與自然脈絡的整合:規劃設計時,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利用場地條件,集約與開發并重,充分發掘利用現有土地條件,提高土地利用率,形成科學而有序的格網結構。另一方面,打造自然動感的中央水系,營造活潑靈動的校園空間。4)綠色校園,打造低碳生活:設計中將積極考慮建筑架空層、雨水收集、太陽熱水系統、光誘導措施等,通過主動和被動的綠色技術打造綠色校區。a.被動式綠色技術:通過采用被動式綠色設計技術創建安全、經濟、舒適、可持續的綠色學校。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學生和教師提供健康、適用、高效的學習空間。因此,我們的設計原則是優先采用被動式綠色設計。b.主動式綠色技術:通過建筑造型,構造等達到的被動式措施是綠色技術的重點,同時,還將輔助一些主動的措施,比如光誘導,雨水收集,太陽能集熱器等,共同打造綠色生態的目標。
2空間結構
校園以中心“藝術之眼,智慧之泉”為核心節點,與東側校前禮儀廣場和西部運動場兩個大的開放空間形成中軸;建筑排布講究院落布局,各教學樓以及宿舍樓圍合形成大院落,行政辦公樓位于整個校園院落中心,不僅成為整個校園的視覺焦點,同時也將校園大院落劃分出四條景觀通廊。
3功能分區
本校園規劃由初中部及高中部兩部分組成,其中部分資源共享,因此,規劃設計中的功能組織將需要共享的建筑群居中設置,方便初中部及高中部共同使用,同時自然將校園分為兩個校區。主入口設置在校區東側,由東側進入校園依次為教學區、生活服務區及體育運動區。創造出生動活潑的互動空間,并根據主次、動靜、聯系與分割等不同要素加以組織,使各區之間聯系方便,又不會相互干擾(見圖4)。同時,在有限的校園空間內組織自然園林及生態庭院,營建綠色生態的校園環境。
4交通組織
初中、高中兩部沿主教學區及生活區外圍各自組織環形機動車道,南北環路與操場看臺東側串聯,既方便教師及外來車輛和后勤車輛的進出,又不會對校園的人流造成干擾,保證了校區內部步行系統的安全。校區內部以步行交通和非機動車交通為主。
5環境景觀規劃設計
校園總體空間組織上著意創造層次豐富、形式多樣的空間形態,做到空間的相互滲透。規劃沿東側及南側城市道路形成延續的建筑界面,突出城市門戶形象,并通過教學區內建筑間距、架空底層、空廊等元素,或多或少的向校區步行空間和運動綠化場地敞開,與校園整體綠化和活動系統相互融合,在校園內形成內聚的空間形態,為學校師生提供充滿活力、富有人情味的交流場所。
6風格塑造
1)尺度空間。注重人經過建筑時在活動中感受到的效果,在空間中流動,自由的欣賞建筑的方式。強調多層次的交流空間,為人的活動、停留、交往創造不同的尺度空間。校園內部則更注重步行視點上有關人的尺度的處理,通過體量之間的穿插組合、精確細致的立面劃分、適度的比例推敲,營造豐富宜人的校園環境。2)屋頂形式。坡面屋頂的外形特征一直有一種魅力,而坡面的形式一旦用現代的語匯去解釋,就會得到更多的可能性。傳統的屋面形式在這里得到了拓展,與局部的平屋面相結合,或抑或揚,形態各異,趣味橫生。與此同時,坡面屋頂能夠解決平屋頂常見的滲漏、排水等問題,從節能角度出發,坡屋頂的熱工性能也比平頂更有優勢。3)建筑色彩。屋頂為淺灰色,鋪地采用暖色調,形成以暖色鋪地為襯、綠樹叢中掩映淡雅精致建筑的整體色彩感受。4)材料使用。建筑外墻以面磚和高級涂料為主,局部使用金屬、木材和玻璃幕墻,通過不同材料的統一搭配、形體的虛實穿插、高低錯落,獲得精致、細致、高雅、大方、富有識別性和時代氣息的建筑群體。
7設計總結
在創作中我們將自然環境景觀與功能布局相結合,在保持原有生態環境的前提下,以現代特色合理布局,營造建筑與自然的高度融合,體現時代與傳統交匯、人與自然對話。規劃中對景觀的考慮主要在于把整個學校的綠地作為綠色的面,處處見綠,綠化不僅作為觀賞的對象,而且滲透到學校的各個角落,同時為師生的交流提供了豐富多樣的空間和場所,在總體規劃中,設有各類休閑廣場綠地,這里是學生們晨讀、聚會、散步、休閑活動的最佳場所。宿豫中學新校區的布局體現了理性的精神,并充分運用自然環境,使空間合理布局,建筑與自然有機融合,方案的空間布局中,既有明確的中心,又有開放與自由的結合,動靜分離,疏密有致,有分有合,并通過校園中連廊、軸線控制,將各組成部分從形式上有機的聯系起來,塑造出了渾然一體的建筑體系,表達了理性與情感的交織,秩序與詩意相融的人文精神。
- 上一篇:建筑設計管理對策
- 下一篇:建筑設計企業經營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