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綠色建筑設計理念分析

時間:2022-03-21 03:29:02

導語:房屋綠色建筑設計理念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房屋綠色建筑設計理念分析

[摘要]現如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環境保護也更為重視,就目前情況來看,如何降低資源的消耗,實現可持續發展,在對建筑技術及材料方面進行優化的同時,讓房屋建筑更加美觀和舒適,在房屋設計當中融入綠色建筑設計理念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本文就綠色建筑設計理念在房屋設計中的整合與應用路徑進行研究。

[關鍵詞]綠色建筑;設計理念;房屋設計;應用研究

1綠色建筑的設計原則

1.1舒適性原則。人們在居住空間的追求上,通常認為居住環境的舒適程度與空間的大小有關,空間越大則居住環境更為舒適。但就綠色建筑設計理念而言,其目的主要是盡可能的減少及降低資源的耗費,且對人們居住感受不會造成影響。因此,將綠色建筑設計理念融入房屋設計當中時,應充分考慮房屋舒適性的原則,從滿足人們舒適居住需求的角度進行合理設計。1.2經濟性原則。將綠色建筑理念融入建筑設計中時,不應一味追求先進的技術以及高科技等方面,而忽略經濟性原則。因此,在保證建筑施工效率,提升建筑質量,達到環保的前提下,還應該減少不必要的一些成本投入。1.3節約降耗原則。由于綠色建筑這一設計理念,主要包括資源節約以及環境保護兩方面的內容。所以,在建筑設計的過程中,不僅要充分考慮環保問題,還應該遵循節約降耗的原則,從而最大限度避免資源的浪費。在這方面主要包括對能源資源、土地資源、各類建材以及人力物力資源等方面的節約。

2綠色建筑設計理念在房屋設計中的應用

2.1采暖空調及門窗的節能設計方面。就日照采光通風審查方面,要求室外停車場不能影響到人們的居住環境,且還要讓建筑物室內外的居住及日照環境達到通風、采光的需求,從而滿足《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現行國家標準的相關要求,即每套住宅在日照標準上必須有一個居住空間能夠達到要求,若多余四個以上的居住空間,則應該最少有兩個能夠達到日照標準,且各個居住空間還能夠實現自然通風的效果。對于通風開口面積而言,若建筑物屬于夏熱冬冷地區,那么該開口面積應大于房間底板面積8%左右,而非夏熱冬冷地區則應大于5%左右。其次,臥室、起居室在關窗狀態下的允許噪聲級白天、夜間分別滿足《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范》GB50118中的要求。樓板、分戶墻、戶門、外窗的隔聲性能滿足《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范》GB50118中的要求。在此過程中,還應該結合當地的氣候情況和制冷采暖系統方面進行綜合考慮。第三,對采暖空調的設計,可以運用綠色設計理念,從熱源房名入手進行供暖系統的完善。在空調技能系統的設計上,避免陽光直射,保證節能系統的運行不受影響。最后,對墻體的設計,也應該融入綠色理念,特別是外墻材料選擇方面,應遵循節能、環保及保溫的原則,在節約資源的同時,還能確保建筑物墻體的保溫功能。2.2關于規劃設計方面的應用。對于場地設計的審查方面,第一,對于建設場地內的自然水系,不能對其進行河床硬化、截流、封填以及改道等處理,非不得已情況下需要場地環境改造時,在改造過后還應對環境加以修復。對室外環境進行審查時,人均用地指標方面,高層小于15平方米,多層則小于27平方米,低層應大于43平方米,中高層小于24平方米,對這方面還要在設計文件當中進行準確記錄。其次,舊區改建方面,人均公共綠地應大于0.7平方米,綠地率應大于25%;新區人均公共綠地大于1平方米,綠地率應大于30%。第二,就建設場地選址方面,除了應盡量避開不利于抗震的地段外,特別注意的是,場地內應無電磁輻射、泥石流、超標污染物、洪澇災害、有毒物質以及易燃易爆等危險源存在。第三,非機動車、機動車停放數量應符合規劃部門的標準,且要求室外停車場不能影響到人們的居住環境。最后,場地在設計上必須同保護文物古跡、各類保護區相關要求相符合。在此過程中,若涉及到文物古跡以及保護區等,建設單位應將符合場地內保護區以及文物古跡保護的證明文件交到審查機構進行審查。2.3關于建筑結構設計方面的應用。就建筑結構審查方面,首先,設備、材料以及技術方面必須同國家相關流程、標準以及規范相一致。其次,結構設計方面,應采用預拌砂漿和預拌混凝土。第三,就鋼筋連接方面,主要采取節約鋼材的連接工藝,合理采用高強混凝土或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鋼材,采用自保溫墻體材料等新型墻體材料。2.4關于建筑景觀綠化方面。首先,建設過程中使用的相關設備、技術以及材料等,應符合國家的標準規定。其次,須對場地內樹齡大于5年或樹徑大于10cm的具有一定生態價值樹木加以保護,當確實不能避免時,應進行移栽。盡量選擇和本地土壤以及氣候條件相適宜的、病蟲害少的、維護少、無毒害的鄉土植物進行栽種,合理采用屋頂綠化、垂直綠化等措施。第三,選擇透水地面對停車場以及非機動車道等地面進行鋪設,還需注意室外的透水地面在整個室外占地面積比例上應大于45%左右,就人工景觀水體在水源的使用上,不能使用地下井水以及自來水。綠化灌溉采用噴灌、微灌等高效節水灌溉方式。第四,景觀照明應考慮生態和環保的要求,避免長時間照射植物,不應對珍稀名木古樹近距離照明。綠化照明不能影響周圍居民。

3結束語

總而言之,建筑行業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綠色建筑設計理念是必然的趨勢。因此,建筑單位在今后的工作中,對這方面應加大研究及審查的力度,發掘更切合實際的環保設計方案,特別是在綠建設計規劃方面,針對場地建設審查、建設場地室內外環境、建筑結構體系、室內門窗以及采暖空調等方面的綠建設計理念進行深入的研究,在滿足人們居住需求的前提下,實現節約資源及綠建環保的可持續發展要求。

參考文獻

[1]王清勤.我國綠色建筑發展和綠色建筑標準回顧與展望[J].建筑技術,2018,49(04):340-345.

[2]何玥兒,丁勇,劉猛.夏熱冬冷地區綠色建筑的節能效益[J].土木建筑與環境工程,2018,40(01):113-121.

[3]呂靜雅,張峻霞.基于綠色建筑設計方法的輕工產品設計研究[J].包裝工程,2018,39(12):20-24.

作者:趙亮 單位:四川省煤炭設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