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性整體醫院建筑設計研究

時間:2022-04-16 08:33:34

導語:綜合性整體醫院建筑設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綜合性整體醫院建筑設計研究

【摘要】醫療建筑設計因其功能多樣化、空間城市化以及情感關懷化等特征,表現出一定的復雜性。本文以安徽海螺醫院門診樓設計為例,針對各復雜功能,從空間整體性與門診樓功能聯系上進行研究,探討整體綜合性醫療建筑設計的特征與方法。

【關鍵詞】醫療建筑;建筑設計;復雜功能;整體性與功能聯系

蕪湖海螺醫院是海螺集團投資新建的大型綜合非營利性醫院。醫院秉承“服務企業,回饋社會”為宗旨,致力將醫院建設成新型的現代化醫院。本工程為海螺醫院門診樓項目,用地位于安徽省蕪湖市九華南路西側,集門診、急診、醫技中心、普外手術科、體檢康復中心、辦公科研等多功能綜合門診樓。建筑面積為93914m2,整體共12層(地上11層,地下1層),內部功能齊全、設施先進、環境優雅、配置領先,規劃設置床位2000床,項目用地平整空曠,周邊視野開闊。

1總體規劃設計

門診樓位于整個院區用地東側,設計布局面向九華南路展開,規劃上建筑退讓九華南路一定的距離,形成一個尺度宜人的前廣場,對門急診人流起到疏導與集散作用,又能有效緩解大體量建筑對九華南路的壓迫感,同時暗示了主入口所在。

2造型設計

門診樓在造型推敲上力求營造典雅端莊之美,注重空間的體量感,整體的協調感,努力創造出具有企業特色的醫院形象,立面效果以建筑導診中心門廳為中軸左右對稱布局,造型設計采用新古典風格,嚴格要求各造型元素的比例與均衡,嚴格控制立面虛實之間的比例,使建筑靜謐地散發出古典韻味,矗立在城市當中又能與城市環境融為一體,為九華南路增添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成為該地段重要的標志性建筑。外墻造型元素采用干掛預制水泥纖維板(CCA),表面噴涂仿石漆來達到設計效果,營造出整體古典端莊的造型效果,這也是新型建筑材料的大膽嘗試,不僅解決現代建筑古典造型的需求,而且實現了的美觀性與經濟性的完美結合。

3交通組織設計

這是一棟功能多樣性與協助高效性的醫療建筑,建成集醫療門急診、醫技中心、普外手術科、體檢康復中心與醫院辦公科研等功能的綜合性整體醫院大樓。設計上采用集中式布局,各功能科室與各醫技科研中心等按功能需求與門診量指數等參數進行豎向布局疊加,并針對不同的功能區有所調配與協助調整。通過采用分級的主次豎向交通體系將不同的功能區有條不紊的協助開展工作,整個門診樓猶如枝繁葉茂的大樹通過樹干傳遞營養水分到每一片葉子一樣。醫療區的垂直交通以電梯、自動扶梯為主,門診、醫技部設有各自獨立的垂直交通體系,并分設患者及工作人員的垂直交通,此外設有滿足餐飲要求的餐梯,消防疏散要求的樓梯。門診主入口、辦公入口、VIP病患入口設置在東側(臨九華南路側),門診入口結合中庭導診區將人流引導到目的科室;辦公入口與VIP病患入口結合前廣場停車區設置,方便使用。急診入口設置在北側,相對獨立,設有專用的急診通道。南側設置了傳染科室出入口,位置獨立,影響效果小;西側設置了餐梯緩沖入口,兒科入口和與住院樓的連接出入口。門診樓內部交通組織上以共享大廳、中央交通核為中心,有效地連接各個功能區域。此外每個區域個體分別設置了服務于潔物與污物、工作人員與病人、公眾與探訪者等各類專門通道和電梯,有效地實現了醫患分流、潔污分流等。

4功能布局設計

首層入口大廳設計的目的是創造一個開敞,尺度宜人的公共空間,提供一個平等、親切的接待場所。圍繞入口大廳安排導診、掛號收費及藥房等大量人流集中的功能區,有助于為患者與醫護人員提供一個理想和高效的空間,而且能緩解病患緊張,孤立的就醫情緒。急診區位于入口大廳右側,另單獨設有急診出入口。傳染科設在入口大廳左側,設置相對獨立。通過在入口大廳中庭設置電動扶梯,在西側中央入口處設置主要垂直電梯、四周角落處設置醫護梯、污梯、餐梯解決豎向功能需求與人流疏導。由于門診樓右側與住院樓通過連廊連接貫通的,因此在功能布局上將醫技部分安排在門診樓右側,方便住院區與門診區對醫技區域的共享。二層左側為門診輸液區與內科科室,右側為影像中心;三層左側為各科門診科室,右側為檢驗科與病理研究科;四層左側為生理功能檢查科,右側為內窺鏡檢查科;五層左側為泌尿生殖等科室與血透科,右側為婦科與月子中心,六至七層為各科門診科室,八層為體檢康復中心,九層左側為職業健康體檢管理及海螺職業病研究中心;右側為海螺職業衛生安全技術服務研究開發中心,十層為醫院辦公區,十一層為醫院中心學術報告廳,各層設備輔助區安排在中部共享區域,后勤設備區盡量不占用診室與醫技用房區域,充分滿足醫療基本需求,也同時為醫院日后擴容改造預留了充足的條件。設有一層地下室,功能為醫院放射科、配套停車區與保障醫院正常運行的設備區。門診樓在平面設計上遵循以下五個原則:4.1醫療功能至上。保證醫療功能需求得到充分滿足的前提下,合理規劃內部流線,恰當設計交通設施,科學選用輔助設備,設計上把設備用房,交通設備區域等都一并安排在中庭兩側與四周角落位置,把兩翼完整的大區域安排門診與醫技用房,極大地滿足醫療功能使用上與調整上的可能性,通過設置公共交通設施與特定權限使用的交通實施串聯起來。4.2重視醫療服務用房需求的整合。本項目在設計初期業主引入了醫院運營團隊,在運營專業團隊的支持配合下,在前期圖紙設計上對醫療功能布局,各科室聯系,醫技區需求等通過反復溝通,達成共識,整合醫療服務功能。達成設計-管理-運營等流程的明晰與功能的優化,結合醫院自身中長期發展提出科室功能需求和發展定位。4.3模塊標準化診室。在門診科室設計上力求做到標準化,在標準功能模塊的基礎上,可按需求改造出適合各科室需求的單元模塊,醫院未來可依據“抽屜理論”輕松實現內部功能調整,適應不斷發展進步的醫療科研要求,實現醫院使用的可持續性。4.4陽光診室擁有明亮的室內空間永遠映襯出生機勃勃的氣息,也是醫院診室所需要的正向影響力量。在這樣一種鼓勵健身和恢復心理自信的環境中,斑駁的陽光讓患者感知外面的世界并盡快康復。因此在門診科室上力求每間就診科室都能享受到陽光的沐浴,讓醫護與病患都能感受陽光帶來的溫暖。4.5堅持人性化關懷設計。醫療空間設計目的為塑造溫馨健康的生活空間,功能空間力求做到人性化關懷,各就診區設置寬敞的一、二次和專屬的候診、休息空間,醫療功能層每層均設有收費室,公共區域設置母嬰室,休閑休息區,處處讓病人感受到醫院的溫馨與關懷。

5建筑空間與環境景觀

門診樓設有前后景觀廣場,前廣場主要采用開發式的庭院設計,在保證沿路景觀與主入口鋪地綠化需要外,結合醫院停車需求,設置了綠化停車位。內庭院環境設計注重園林化與生態化,采用圍合式庭院,以中心花園為空間核心,配以水景點綴,與建筑周圍的各式景觀穿插呼應,使建筑處于園林綠化的圍繞之中,改善室內的通風效果的同時也為患者與醫護人員提供全方位宜人的園林景觀,緩解醫生與患者的不安情緒。建筑室內景觀在設計上也有所考慮,景觀設計要把室外的綠化滲透到建筑內部,使得病人與醫生在室內也能感受到濃濃的綠意,淡淡的花香。在三層平面左側與四層平面右側根據功能需要設置景觀內庭,巧妙地將綠化景觀與陽光氣流引入建筑之內。對于能量調節、雨水利用及綠色環保等也起著積極的作用,如圖3所示。

6輔助功能設備

醫院后勤采用高效、節能、環保的設備,采用智能化、數字化的軌道物流傳輸系統保障醫院后勤的快速連接與運作。軌道物流傳輸系統在高效運營的醫院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海螺醫院門診樓通過現代化的傳輸系統,使物品能有條不紊地送達目的地,極大地解放了人力成本,同時也緩解了門診樓內公共交通、電梯、樓梯等運送壓力,更好地服務病患及醫護人員。

7結語

醫療建筑本是一項復雜工程,各功能區域多維聯系,需求復雜,建筑師需要在貫穿整個設計過程中的各個方面上有良好的把控。總體上建筑的布局,建筑內部功能的梳理安排,室外環境與建筑的相互映襯等都需要努力做到位。本案例的綜合性復雜醫院的設計經驗,希望為以后的大型綜合性醫院建筑設計提供一定的借鑒作用。

參考文獻

[1]張瑪璐.大型綜合醫院門急診樓豎向交通系統設計研究[D].重慶大學,2013.

[2]羅運湖.現代醫院建筑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3]孟建民.新醫療建筑的創作與實踐[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1.

作者:楊錦坤 單位:廣東省建筑設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