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畢業論文

時間:2022-06-08 04:59:00

導語:電子商務畢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電子商務畢業論文

一、中國電子商務發展沿革

準確地說,中國電子商務萌芽于1990年。該年起,國家計委、科委將EDI列入八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該項目被運作到國家外貿、中國外運海運/空運、中國化工、石油、橡膠貿易等多個領域,EDI叩開了中國電子商務神秘之門。迄至1997年,中國電子商務起步并投入實際運用階段。1993年成立國務院付總理為主席的國民經濟信息化聯席會議及其辦公室,相繼組織了金關、金卡、金稅等三金工程,取得了重大進展。1994年5月中國人民銀行、電子部、全球信息基礎設施委員會(GIIC)共同組織北京電子商務際論壇,來自美、英、法、德、日本、澳大利亞,埃及加拿大等國700人參加。1994年10月亞太地區電子商務研討會在京召開,使電子商務概念開始在我國傳播。1995年,中國互聯網開始商業化。互聯網公司(ISP、.COM公司)開始興起.1996年1月成立國務院國家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由副總理任組長,20多個部委參加,統一領導組織我國信息化建設。1996年,全橋網與因特網正式開通。1997年,信息辦組織有關部門起草編制我國信息化規劃,1997年4月在深圳召開全國信息化工作會議,各省市地區相繼成立信息化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各省開始制訂本省包含電子商務在內的信息化建設規劃。1997年,廣告主開始使用網絡廣告。1997年4月以來,中國商品訂貨系統(CGOS)開始運行。EDI邁出了中國電子商務第一步,同時它也是國際通行B2B模式的最原始模式。在此基礎上,中國電子商務得以取得長足進步及發展。

自1998年3月我國第一筆互聯網網上交易成功起,中國電子商務B2B上演第二次革命,B2B迎來RN(BOSETTANET)新標準。1998年7月,中國商品交易市場正式宣告成立,被稱為永不閉幕的廣交會。中國商品現貨交易市場,是我國第一家現貨電子交易市場,1999年現貨電子市場電子交易額當年達到2000億人民幣。中國銀行與電信數據信局合作在湖南進行中國銀行電子商務試點,推出我國第一套基于SET的電子商務系統。1998年10月,國家經貿委與信息產業部聯合宣布啟動以電子貿易為主要內容的金貿工程,它是一項推廣網絡化應用、開發電子商務在經貿流通領域的大型應用試點工程.。1998年首都、上海等城市啟動電子商務工程,開展電子商場、電子商廈及電子商城的試點,開展網上購物與網上交易,建立金融與非金融論證中心,和有關標準、法規,為今后開展電子商務打下基礎。目前,我國電子商務尚處起步階段或初始階段。醫藥電子商務網于98年投入運營,醫療衛生行業1萬個企事業單位聯網,能提供上千種中西藥品信息。全國庫存商品調節網絡、全國建筑在線、房地產網上促銷,都已正式開通。1999年3月8848等B2C網站正式開通,網上購物進入實際應用階段。自此,中國電子商務逐漸以從傳統產業B2B為主體。電子商務服務商(dotcom公司)正在從虛幻、風險資本市場轉向現實市場需求的變化,與有商務傳統企業結合,同時開始出現一些較為成功、開始贏利的電子商務應用。RN作為B2B新標準,在解決方案提供商(SP)和應用上一片空白,其特點僅在于對一些大企業如外資巨頭IBM、INTEL、NOKIA、DELL的中國據點、甲骨文、蘇寧、福特等大型企業提供便利,而對于一些中小企業,卻受莫能助。此外,創建于九十年代而至今仍然盛行的阿里巴巴、淘寶、易趣等,實質上都采用RN模式。雖然在2004年底,阿里巴巴為應付日益嚴重的“網絡信用缺失”這一長期未解決的老大難問題而推出了“支付寶”模式,由于其程式復雜,手續繁多,擔保第三方又沒有多大資信力和社會可信度,盡管已有一些人通過“支付寶”進行了交易,但畢竟未能占交易雙方的主流,本質上并沒有解決網絡“信用危機”,“貨款安全”問題仍然是電子商務交易雙方主要擔心的問題。

不過,我們欣喜地看到,中國電子商務第三次革命的戰火,是由金銀島來點燃的。這個搭載國家“十五”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專題“硬信用”FC(ForceCredit)平臺的全新電子商務運營模式,讓我們看到了中國電子商務的春天。金銀島采用對買賣雙方實行“貨到付款和款到發貨”的全程雙向保全機制,交易貨款由中國銀行監管,交易糾紛由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開創了“金銀島—金融機構—仲裁機構”三方共同締造的“金三角”商業新模式,這正是“硬信用”含義的集中體現,促使電子商務成為真正的商務和交易。購買者款到銀行處即前期凍結,賣方可以看到貨款,但僅是貨幣的數字信息,只有在賣方把貨送到購買者手中后才可以解凍提款。而對購買者而言,款打出后如果對方貨未到,所撥款項將自動退回,如果貨到簽單后想當“老賴”也不成,因為錢已在銀行被凍結。該運作模式保障了買賣雙方地位絕對平等,保證了每單業務絕對真實,沒有任何人為干預,全程確保買賣雙方貨款安全,杜絕了交易風險,透明實在,安全放心,同時還為老板們省時省錢省心。它從根本上杜絕了交易過程風險,徹底解決了中國商業信用嚴重缺失問題,達到了把傳統業務放在“硬信用”平臺上交易比傳統交易更安全的突破性進展。分析人士指出,金銀島硬信用模式是中國電子商務B2B最安全、最值得信用的電子商務運作模式,它改變了傳統“網上看,網下購”的運模式,實現了中國電子商務“純網絡”模式的落地,客觀上為第三代電子商務樹立了新標準。

二、歷代電子商務的優缺點分析

我們知道,EDI是中國電子商務發展中的第一步,它對于中國電子商務的起步及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但是,由于EDI原始而僵化,EDI專線費用昂貴,對數據量的要求也足夠大,一般企業根本不敢問津,再加上它一直沒有完善的內容和規范體制,只能承載一些與定單有關的數據,而像物流類的數據項卻有待開發,這使其使用功能大為局限。因此,EDIK只能是中國電子商務起步階段的一個替代品,開創的僅是中國的準電子商務時代,隨著中國經濟全球化步伐的加快,EDI被擠出中國電子商務B2B模式行列是再自然不過的了。然而,時至今日,一些企業仍對EDI愛不釋手,津津樂道,這是非常嚴峻的現實,它可能導致企業與時代進步嚴重脫節,給企業發展甚至生存帶來嚴重隱患和危機。某位國外知名工程師稱:“企業需求提高下的技術進步、概念進步是不可逆轉的潮流,但愿中國企業能從EDI的過渡角色中清醒過來。”

比較而言,B2B第二次革命中的RN標準,比起EDI又是很大一個進步。它依托一些大客戶品牌和信譽,進行大量產品的信息和新品促銷,為供應商(SP)提供了一個電子商務信息平臺,但是,由于缺少網絡信用體系,貨款安全問題仍然無從根本解決,許多購買者仍然停留在“網上看,網上買”的舊有模式上,這與中國延續數千年的傳統營銷體系本質上沒有多大變化,消費者同樣受著各級營銷渠道的盤剝,供應商同樣要承擔強大的營銷網絡的眾多分銷成本。雖然有一些商品可以通過網絡技術實現購買,但它依然不能改變促銷信息的“傳聲筒”本質,而且不難看出,在交易雙方中,RN標準主要以供應商(SP)為主要營運客戶,它所涉及的消費者,實際上是建立在“虛擬消費者”基礎之上,消費者的數量與訪問量是不能匹配的。更為重要的是,它沒有解決也不可能解決現代電子商務所迫切需要解決的“貨款安全”問題,“支付寶”推出后也同樣如此。

三、中國電子商務的發展方向

眾所周知,電子商務最根本的特點是,現有的信息通訊技術已能使人與人、人與商家的商務交互活動成為現實。在這個交互活動中,交易雙方通過的載體一般是網絡,交易雙方不管是企業與企業(B2B)、還是企業與個人(B2C)、或者是個人與個人(C2C),都應是平等的關系,交易雙方基于基本的信用基礎。顯然,以前中國的電子商務中,無論是EDI,還是RN,似乎都無法滿足“安全”這一點,“網絡信用危機”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在電子商務交易中,交易雙方信用缺失現象間或存在。值得慶幸的是,國家“十五”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專題“硬信用”解決了這一難題,給中國的電子商務提出了建設性并具有“劃時代”的改進辦法,同樣慶幸的是,北京網信在線公司敢為天下先,主動并勇敢地承擔了這一項目的開發與運用,及時向社會傳達了這一最新科研項目專題,為中國電子商務帶來了和煦春風,讓廣大電子商務交易雙方提供了“安全避風港”和“掘金好平臺”。據北京網信在線公司負責人介紹,加入金銀島,不需要一分錢的資格審批費用,交易者只需憑信用卡直接下載申請,根本信用卡信用額度即可在“金銀島”平臺上自由交易,有中國銀行親自提綱監理,不用擔心貨款的不安全。

金銀島“硬信用”,實際上為中國的電子商務指明了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