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位胎膜早破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09 02:12:00
導語:頭位胎膜早破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關鍵詞】頭位胎膜早破
胎膜早破(Prematureruptureofmembrane,PROM)是頭位難產的早期臨床表現之一,可引起早產、臍帶脫垂、母嬰感染等多種并發癥[1],嚴重威脅母嬰安全。探討胎膜早破對維護母嬰健康具有重要意義。作者將本院1997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384例頭位胎膜早破作簡要分析。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選擇本院住院分娩產婦3986例,發生胎膜早破412例,其中頭位胎膜早破384例(A組),通過隨機選取的同期頭位分娩400例無胎膜早破者為對照組(B組),兩組在年齡、孕周、胎齡等方面無顯著性差異。
1.2方法(1)胎膜早破與產前檢查情況:A組患者產前檢查<2次246例、2次104例、3次26例、≥4次8例。(2)胎膜早破發生時間:A組患者中,妊娠<30周32例、30~37周279例、38~40周54例、>40周19例。(3)胎膜早破與胎位:A組患者中頭位異常129例,其中119例為持續性枕橫位、枕后位,10例為前不均傾位、高直后位和額位,其先露于臨產時未銜接者占65.56%。B組中頭位異常76例,70例為持續性枕橫位、6例枕后位,高直位,其先露于臨產時未銜接者占33.33%。可見,A組胎方位異常及先露未銜接率明顯高于B組,提示胎位異常與胎膜早破有著極高的關聯性。(4)胎膜早破的原因:在收治的A組患者中,創傷23例、妊高征78例、宮頸內口松弛36例、雙胎8例;妊娠晚期性交引起機械性刺激導致胎膜早破121例、下生殖道感染羊膜腔內壓力升高111例、頭盆不稱、胎位異常共7例。可見,妊娠晚期性交、下生殖道感染是引起胎膜早破的最主要原因。(5)胎膜早破與臨產開始時間:A組患者中,第一產程最短為1h30min,最長為17h40min,平均為10h30min;第二產程最短為10min,最長為1h50min,平均為1h。與B組相比,第一產程、第二產程均無顯著性差異。由于臨產后均采用產程圖表監護,發現異常可得到及時處理。(6)胎膜早破與產程:A組患者中,產程<12h236例、12~24h113例。<24h臨產者90.89%,>24h需要引產35例。(7)胎膜早破與分娩方式:A組自然分娩207例,經陰道助產97例,剖宮產80例,A組難產率占47.09%。B組分別為70.35%、18.43%、11.22%,難產率為29.65%。提示A組的難產發生率明顯高于B組,剖宮產率也較高。
2結果
2.1胎膜早破處理凡胎膜早破住院的孕婦,外陰消毒保持清潔,是預防感染的有利措施,當破膜6h尚未臨產者應早期使用抗生素。
2.2催產素的應用由于胎膜早破病例中>90%能在24h內自然臨產,故不需過早應用催產素。A組患者中76例使用催產素,其中胎膜早破>24h未臨產36例,其它應用催產素引產的病例包括,宮縮乏力16例,進入活躍期發現羊水混濁24例。
2.3胎膜早破與母嬰并發癥胎膜早破與母嬰并發癥的關系見表1。資料顯示:A組早產、新生兒窒息、胎兒宮內窘迫、產褥病率、胎膜早破時間均明顯高于B組。表1兩組母嬰并發癥比較
3討論
圍產期預防胎膜早破發生率高,是圍產醫學主要課題,其增加了難產和手術產比例。本資料顯示,胎膜早破發生率約為10.34%,與國內外相關報道比例接近。近年來隨著圍產期保健工作的加強和三級醫療保健網的建立,胎膜早破的發生率有下降的現象,說明胎膜早破是可預防的。根據本資料提示,胎膜早破發生的病例與產前檢查少,孕婦圍產期缺乏防范意識有密切的關系。本組頭位胎膜早破病例中產前檢查<2次246例,占64.10%。另一方面,因妊娠晚期性交引起機械性刺激導致胎膜早破31.50%,下生殖道感染羊膜腔內壓力升高28.90%兩者合計占胎膜早破病例總數的60.90%。這一數據充分說明適量的產前檢查和必要的圍產期保健指導可有效地降低胎膜早破的發生率。
胎膜早破對母親的影響胎膜早破是頭位難產的早期臨床表現。本組資料顯示:胎膜早破組中頭位異常發生率33.59%,而未破組僅19.00%;頭位異常的未銜接率65.56%,而同期未破組是33.33%;胎膜早破組難產率高達47.09%,而未破組僅有29.65%;以剖宮產率增高更明顯:早破組是20.83%,而未破組為11.22%。此外,胎膜早破對母親的影響還有感染,早破組的產褥病率為8.33%,未破組是1.25%。因此,孕期應及早發現胎膜早破,早期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早期治療陰道炎等對癥治療以降低胎膜早破發生率。
胎膜早破對圍產兒的影響胎膜早破對胎嬰兒的威脅主要是早產、感染、胎兒宮內窘迫等,本組早產36例,占9.38%與對照組的3.75%相比,早產發生率高近3倍,可以說胎膜早破是導致早產的主要原因。早破組羊水污染率高于未破組,胎兒生活在污染的環境中,易將污染的羊水吸進呼吸道和消化道,引起胎窘、新生兒窒息及肺部疾病。為減少胎膜早破的發生和母嬰的危害,必須高度重視,認真對待高危因素,加強圍產期保健和監護,預防感染,以減少母嬰患病率和降低圍產兒的病死率。
圍產期胎膜早破的處理胎膜早破對一個未達成熟期的胎兒來說,最大的威脅在于早產;對母親而言,最嚴重的后果是感染[2]。為減少早產的威脅需竭力延長胎齡,促胎肺成熟,以獲得可存活胎兒;但隨著潛伏期的延長,又使母體增加了上行感染的機會。為預防感染,最根本的處理原則是盡早終止妊娠。具體做法:(1)確定孕周,根據不同孕周制定處理原則。若已滿36周,胎兒已發育成熟,破膜后12~24h仍不臨產者應予引產。若不足28周,不宜采取保守治療,原則上應終止妊娠。28~35周采取期待療法,延長孕齡,促胎肺成熟。一旦胎肺成熟應盡早終止妊娠。(2)期待療法:適于孕28~35周[1],能排除感染因素,殘存羊水量>2cm者,住院后絕對臥床休息,避免不必要的陰道檢查、肛查,必要時須經嚴格消毒后再行檢查;同時使用預防性抗生素;通過應用硫酸鎂或口服舒喘靈抑制子宮收縮[1]。給予外源性腎上腺皮質激素,如地塞米松或培它米松,促胎肺成熟。B超監測殘余羊水量,若≤2cm者應考慮終止妊娠。早期診斷絨毛膜羊膜炎,一旦確診應停止期待療法,積極結束妊娠。(3)分娩方式選擇[3]:若達到33周,原則上如無產科指征可經陰道分娩;對宮頸不成熟者如無感染應盡快促宮頸成熟,應及時剖宮產結束妊娠;若不足32周,應依各地育兒水平而定,條件較好的可行剖宮產。
【參考文獻】
1李荷蓮主編.婦產科學.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145~146.
2林志宏.胎膜早破160例臨床分析.中華實用醫藥雜志,2005,5(9):135
3喻琴艷,張淑珍,鐘銳.胎膜早破與生殖道解脲支原體沙眼衣原體感染的關系.浙江臨床醫學,2007,9(1):50.
- 上一篇:胰腺癌診治中腹腔鏡應用研究論文
- 下一篇:骨盆骨折合并后尿道損傷對性功能影響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