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社會保障機制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29 10:07:00

導語:村干部社會保障機制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村干部社會保障機制研究論文

關鍵詞:基層組織建設;村干部養老保險;創新機制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激發村干部的積極性?江西省萍鄉市蘆溪縣推行村干部基本養老保險的實踐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典型范例。

1.做法

國家公務員制度改革和鄉鎮集體企業改制后,村干部的就業空間明顯不如以前,加上補償金額少且不能及時足額到位,使村干部生活缺乏保障,其結果,勢必帶來農村干部隊伍的不穩定和黨組織的弱化。針對這種情況,2004年蘆溪縣委、縣政府在參照《江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私營企業和城鎮個體工商戶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及有關問題的通知》精神的基礎上,結合實際,制發了《蘆溪縣村干部養老保險實施辦法(試行)的通知》,在全省率先建立和推行了一個符合農村實際的“集體資助、個人分擔”保費的基本養老保障機制。至此,該縣村干部養老保險納入了法制化、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

具體做法:一是對村干部養老保險實行規范化管理。包括:明確參保對象;合理認定工齡和參保年限;規范繳費方式;規范程序;規范受益時間。二是強化監督,嚴格處罰。實行三個結合,即將村干部養老保險與法紀監督結合起來;與民主監督結合起來;與規范保險行為結合起來。三是明確責任,形成合力。

2.成效

村干部養老保險工作的全面鋪開,帶來了農村面貌的巨大變化。一是穩定了農村干部隊伍;二是激發了村干部的工作積極性;三是鞏固和加強了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四是農村經濟建設和社會公益事業獲得了新的發展動力。

建立和推行“集體資助、個人分擔”保費的基本養老保障機制以后,村干部得以老有所養,生活無后顧之憂,由過去“我不想當村干部”轉變為現在“我要當村干部”,極大地調動了村干部的積極性,農村基層組織獲得了新的生機和活力。

3.啟示

第一,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必須以農村基層組織和村干部責、權、利相對統一為前提。重要的問題是要站在樹立“以人為本”理念、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戰略高度來正確認識建立村干部養老保險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強村干部工作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村干部養老保險的實施,幫助村干部,特別是山區村干部解開了“辛辛苦苦幾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家里背罵名、外面背臭名的思想顧慮,增強了村干部的工作信心。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做出推進新農村建設,加快建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戰略決策后,蘆溪縣委、縣政府遵照中央精神,又及時對村干部養老保險個人繳費標準進行了調整,加大了獎勵和減免個人保費標準的力度,這樣,村干部個人的負擔更輕了,干工作的勁頭更足了。

第二,村干部養老保險是建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現成的法律規章可循,必須敢于創新,突破政策界限。目前,有關部門只對城市職工、個體私營企業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制定了有關政策法規,包括村干部在內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政策還是個空白,致使村干部養老保險的適用范圍、保險期限、繳費標準、繳費方式、享受待遇等無政策規章可循。蘆溪縣委、縣政府從實際出發,為村干部的切身利益著想,打破政策界限,在全省乃至全國率先對村干部實行養老保險,并將其納入江西省社會保障體系,這是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在農村的新探索。事實證明,盡管有些政策措施還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完善,但對于穩定干部隊伍、激發村干部積極性、增強農村基層組織活力、促進農村發展和穩定起到了極好的效果。

第三,實行村干部養老保險,是農村基層干部管理體制改革的一次有益嘗試,政策法規性強,持續時間長,需要各級政府有關部門群策群力,密切配合。村干部實行養老保險以后,大大增強了村級組織的吸引力,同時也對新時期村干部管理提出了新要求。為了搞好這項工作,該縣從各部門、鄉鎮抽調大批干部,組成若干個工作組,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村干部養老保險工作。

第四,對村級集體經濟比較困難的行政村,必須采取更加靈活的政策措施,使全體村干部都能夠參保。目前,該縣還有28%的山區村干部沒有參保,根本原因是這些山區村缺乏集體資金支撐,村負擔30%部分保費無法按時到位。對這樣的山區村,可以采取如下辦法:允許其在3—5年內補齊;由鄉鎮財政預先墊付;或由縣、鄉鎮成立經濟貧困村養老保險基金,基金來源從土地受益、集體資產變現等多渠道予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