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校園建設分析論文
時間:2022-11-25 04:59:00
導語:和諧校園建設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和諧校園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和諧校園建設的關鍵在于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注重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與師生員工的心理承受能力有機統一起來,努力使學校內部各種要素處于一種相互依存、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狀態。
[關鍵詞]和諧校園穩定發展改革建設
和諧校園建設的關鍵在于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注重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師生員工的心理承受能力有機統一起來,努力使學校內部各種要素處于一種相互依存、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狀態。
(一)校園穩定,是建設和諧校園的內在要求和保證
高校穩定是社會和諧穩定的晴雨表。我們要清醒看到高校穩定工作面臨的嚴峻形勢。從高校總體情況看,雖然大局穩定,但是也潛伏著一些不安定因素,各種安全隱患仍然不少。主要有“五個不容忽視”:國外敵對勢力對高校的滲透不容忽視,“四個多樣化”對師生道德建設的影響不容忽視,互聯網對傳統教育管理方式的挑戰不容忽視,校園及周邊的治安問題不容忽視,高校發展中的問題不容忽視。因此,維護穩定工作十分重要。高職院校必須把維護校園穩定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注重采取措施,切實把維護穩定工作落到實處,這是高職院校和諧校園建設的基本保證。
1.加強領導。要成立維護穩定領導小組。由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全校維護穩定的日常工作,并按照教育教學規律重點加強和建設好四支隊伍:第一支是以各級黨組織為主導、以政治理論課教師為主體的理論教育隊伍,強化和優化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第二支是以外聘教授和專家為骨干、以“教學督導、質量投訴、績效管理”為主要形式的育人督教隊伍,規范和優化教職工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思想和行為。第三支是以加強學生黨建為核心,以思想教育、操行評定、班級管理為主要內容的學生教育管理隊伍,著力提升學生思想素質、道德素質和紀律素質。第四支是以學生黨團組織、學生會、群眾組織為紐帶,以學生社團建設和文化陣地建設為主要任務的校園文化建設隊伍,充分發揮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的作用。讓這四支隊伍形成一個縱向成線、橫向成網,多層次、全方位的維護穩定工作組織網絡,為切實加強維護穩定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2.健全機制。首先要建立健全協調機制。其次要建立健全評價機制,把維護穩定工作作為對學校辦學質量和水平評估考核的重要指標,納入學校黨的建設和教學評估體系。第三,要建立檢查督辦機制,學校維護穩定領導小組對維護穩定工作的各項任務,定期進行檢查督辦,保證各項任務落實到位。第四是要建立信息反饋機制,加強情報信息網絡、預警系統的建設,建立多渠道、立體化的情報信息收集、反饋體系,建立處理學校突發事件的預案。
3.強化措施。注重做到“四個一”:第一是每年組織一次大型問卷調查和理論研討活動,進一步摸清大學生思想政治現況和學校維護穩定工作狀況;第二是每年舉辦一次維護穩定研討會,研究和探討如何深入學習領會上級文件精神,切實做好新時期維護穩定工作;第三是每年開展一系列有利于維護穩定工作的活動,做到寓教于樂、寓教于學、寓教于行;第四是每年總結一批學校維護穩定工作典型經驗,表彰一批全院維護穩定工作先進單位和個人。
(二)加快發展是和諧校園建設的永恒主題
社會要和諧,首先要發展,校園要和諧,也離不開學校的發展。
1.充分認識和正確把握職業教育的本質要求。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是我國現代國民教育體系的三大組成部分,相對于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而言,職業教育與職業崗位更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與社會需求更具有高度的定向性,與人的發展更具有高度的相伴性。因此,從本質上講,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失去了就業市場,職業教育就必然失去存在的價值。回顧這幾年高職院校的發展,高職院校之所以能有今天的生機與活力,關鍵就在于高職院校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需要,主動適應人民群眾對良好的迫切需要,精心打造了面向就業市場的核心競爭力。這充分表明:只要堅持就業為先,高等職業教育就會呈現巨大的發展活力。.充分認識和正確把握職業教育的人才類型。堅持走產學結合之路,構建能力本位的人才培養模式。職業教育不是科學家、工程師和經營管理人才的搖籃,而是技術技能型人才、知識技能型和復合技能型人才的搖籃。這種人才類型要求的不是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而是職業能力和創業能力的提高。因此,其人才的培養模式必須以職業技能養成為核心。但是,每個職業院校都不可能開設一個專業建造一個工廠,更不可能把最先進、最前沿、最精密的技術設備和工藝都搬到校內。這就需要每個職業院校必須探索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在這方面,由于其與行業和企業的天然聯系和紐帶,企業辦職業院校具有其他院校不可比擬的優勢,能更直接有效地利用企業人才、資產、文化、信息資源,形成以能力為本位的培養模式。這充分表明:企業辦學無疑是高等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主力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
3.充分認識和正確把握職業教育的基本特點。堅持發展特色,提高質量,最大限度滿足求學者的需求。職業教育具有鮮明的職業性、社會性、人民性。這種基本特點要求職業教育必須關注人人,“使無業者有業,使有業者樂業”。但任何一所職業院校都不可能兼備所有的服務功能,必須有所為、有所不為,彰顯特色,凸現優勢,通過為人們提供富有特色的服務,最大限度地滿足求學者的需求。回顧高職院校的發展,高職院校近年之所以辦學規模不斷擴大,關鍵就在于高職院校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步明確了發展的理念、定位,走出了一條富有中國特色的發展之路,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充分認可,一方面適應了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滿足人民群眾對好良好教育、快速就業的需要和地方政府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的需要。這充分表明:只要堅持特色立校,富民為本,高等職業教育的功能就能得到全面釋放。
參考文獻:
[1]車仁美,李萬忠.職工教育工作手冊[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00.
[2]吳志宏.教育管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 上一篇:學生自信心培養論文
- 下一篇:舉手致意和揮手道別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