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文化建設的網絡道德教育綜述

時間:2022-03-27 02:14:00

導語:大學文化建設的網絡道德教育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文化建設的網絡道德教育綜述

【論文摘要】網絡的普及、信息高速公路的迅猛發展對大學生開闊視野、拓寬知識領域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但同時也沖擊著青年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本文分析了網絡道德教育在大學文化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找出了加強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的措施。

【論文關鍵詞】網絡文化;道德教育;大學文化

大學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場所,擔負著培養具有較高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高級專門人才和發展民族新文化的重要任務。網絡的迅猛發展對大學生開闊視野、拓寬知識領域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但同時也嚴重地沖擊著青年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新形勢下,高校必須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創新大學生道德教育,以科學的態度認識網絡道德教育在大學先進文化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大學先進文化的內涵

大學先進文化應當具有開放性和包容性、科學性和示范性、自由性和創新性等特征。它反映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趨勢和基本規律.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結晶。大學文化作為大學精神的母體.必須從屬于先進文化,衍生于先進文化,與先進文化保持著最密切的聯系.引領大學文化向著科學、理想的方向發展。

在知識經濟和信息時代,大學作為知識和科技的密集體,直接與社會生產相聯系,成為知識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是追求先進文化的殿堂,美國哈佛大學前校長洛韋爾曾說.大學的存在時間超過了任何形式的政府,任何傳統、法律的變革和科學思想,因為它們滿足了人們的永恒的需要.在人類的種種創造中.沒有任何東西比大學經受得住漫長的吞沒一切的時問歷程的考驗。大學之為大學.不僅在于它是一種客觀物的仃在,而且它是一種精神存在。這種精神是以先進文化為其生存境界的。

二、網絡道德教育在大學先進文化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

信息網絡向人類社會的廣度擴展和深度延伸.為人類的全面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問和先進高效的手段,并形成一種嶄新的網絡文化。借助于計算機網絡這個強大的承載工具,網絡文化得以迅速傳播,對人們的生活觀念、思維方式、思想行為等方面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在未來的數字化校園中,網絡文化的影響力將會大大提高,校園傳統文化將會在網絡文化的沖突、對抗、吸收、融合中匯人大學校園主流先進文化中。

(一)網絡道德教育是大學文化建設的本質需求。大學文化的核心在于思想道德建設,本質在于“化人”,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高素質人才。網絡文化的發展,給大學文化建設提出了新的重大課題。因此.加強網絡道德教育,是大學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先進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和本質需求。

(二)網絡道德教育是大學文化的時代特征。在大學先進文化建設中,堅持以德治網、以德治校,才能取得大學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主動權。而網絡文化又是信息時代大學文化的新內容、新特征,加強網絡道德教育有助于體現大學文化的先進性。

(三)網絡道德教育有助于大學文化功能的充分實現。網絡道德是新媒介環境下的大學文化之魂,是大學文化先進性的特征指標。研究和加強網絡道德建設這一大課題,是大學文化建設的本質、使命和責任的要求,它有助丁大學文化內涵的豐富提升,有利于大學文化對師生的導向功能、化育功能、陶冶功能的有效實現。

(四)網絡道德教育有助于大學文化建設中對傳統和現代優秀文化的繼承、弘揚和創新。大學文化建設,關鍵在于進行文化創新。而網絡道德教育恰恰是人學文化創新中最富有時代意義和現實意義的最新內容。因此,在網絡道德教育中,繼承和弘揚優秀的傳統道德文化、吸取和借鑒世界優秀的道德文化成果,并不斷總結社會主義大學道德文化建設經驗,有助于大學文化建設內涵的豐富,有助于大學文化建設新途徑的開拓以及大學文化建設模式與方法的創新。

三、加強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建設先進大學文化

同志早在2000年6月中央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就強調了:要重視和充分利用信息網絡技術,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實效性,擴大覆蓋面,增強影響力。網絡文化的滲透使大學生道德教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高校德育工作者要審時度勢,不斷創新.努力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機制,提高德育工作的感召力和滲透力。

(一)統一步調,樹立正確的輿論導向。在網絡文化的強勢滲透的新形勢下,高校“兩課”教學部和學生工作處要步調一致、協同配合,確立正確的輿論導向,高度重視網絡道德教育.增加網德、網風、網絡法紀的教育和網絡愛國主義教育,教育學生在五光十色的網絡文化面前堅定信念,把握方向,守住良知,拒絕道德墮落。

(二)加強培訓,提高管理隊伍素質。網絡使高校德育環境和高校學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建立具備網絡管理經驗和現代思維的高素質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顯得尤為緊迫。在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中,重視管理環節.加強管理隊伍的培養和配備.使管理者在厚德博學的基礎上.具備網絡基本知識和技能,通過網絡渠道及時準確地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采取有效措施,實行科學化、人性化、制度化的網絡管理,使管理者的行政行為化為道德教育效能。這是網絡道德教育的關鍵,也是網絡道德教育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

(三)開辟優秀網站,豐富德育內容。互聯網已成為傳播思想文化的新載體和開展輿論斗爭的新陣地。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須有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時代感,樹立牢固的陣地意識,建立和擴大網上思想政治網站,用正確、積極、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領網絡陣地。在網上充分展現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讓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和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直接上網競爭,使青年學生在各種知識、信息、社會思潮的相互碰撞、比較中提高認識和選擇能力,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

(四)“網內”、“網外”結合,真正形成“大政工”局面。網上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具備許多優勢,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使得教育內容的形態從平面化走向立體化,從靜態變為動態,從現實時空走向超時空,從而大大增強教育效果.還能最大限度地實現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社會化。通過網絡,高校可與政府機關、大學生家庭相連,為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家庭、社會力量的有機結合,真正形成“大政工”局面創造了條件。但是.網上開展思想教育也有一些不足。比如網絡虛擬空間明顯缺乏人文關懷,單憑網上交流往往看不出大學生思想癥結所在。在這種情況下開展網思想政治教育,其針對性、有效性也就難以保證。因此,我們必須在大力開展“網內”思想教育的同時,還要做好大學生“網外”思想政治教育,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五)加強信息網絡的管理和監督,營造良好網絡德育教育氛圍。針對國內外反對勢力利用互聯網進行反社會主義的行動和信息垃圾泛濫的現狀.采取法律手段和技術手段,積極加強網絡管理,對網絡信息進行審查、監控.抵御信息污染,阻止有害數據的侵入和擴散,凈化網絡空間.努力營造良好的網絡道德教育氛圍。

網絡道德教育作為大學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要與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管理育人工作,與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工作緊密結合起來,以培育高雅、先進、文明的大學文化,培養造就具有高尚思想品質和良好道德修養、掌握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豐富知識和扎實本領的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