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精神方式
時間:2022-05-18 11:41:00
導語:小議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精神方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當今社會,獨生子女家庭日益增多,家教方法的偏差導致許多孩子的個人英雄主義。他們獨立性強,情感強烈,富于熱情和激情,但不愿與別人團結合作,忽視他人價值。所以,對現在的學生進行團結協作精神的培養已成當務之急。
關鍵詞:團結協作班集體培養
當今社會,獨生子女家庭日益增多,家教方法的偏差導致許多孩子的個人英雄主義,他們唯我獨尊,不愿與別人團結合作,忽視他人價值,給21世紀人才的形成埋下了隱患。所以,對現在的學生進行團結協作精神的培養已成當務之急。而這種團結協作精神應該在學生入學的第一天開始就要培養起來的。
1讓每一個學生都找到集體歸屬感
所謂集體歸屬感,就是一種讓每個成員能在集體中體會到家的溫暖和尋找到情感支柱,它是班級競賽中不竭的動力。追求歸屬感是一個人生存的內在需要。沒有哪一個人,不愿意在一個能讓自己看到希望、具有無窮潛力的集體之中學習生活的。正如美國著名的喜劇演員格爾茨·馬爾克斯的臺詞中有這樣一句話:“我絕對不會加入成員水平和我差不多的俱樂部。”學生何嘗不是這種想法?有了集體歸屬感,自然多了集體責任感,多了團體協作精神,多了奉獻精神,多了努力和認真,繼而多了集體歸屬感。如此循環,教育就將漸入佳境。筆者第一天迎接新同學時在黑板上寫了幾個字:Onefamily,onedream(同一個家庭,同一個夢想)。這是我套用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主題詞而想出來的。我跟他們說:“無論你來自何方,過去如何,現在我們屬于同一個家庭,擁有同一個夢想,你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代表著我們這個集體的形象。”在接下來的軍訓中,有一個學生因為騎單車手摔得很厲害,硬是一聲沒吭,堅持訓練。后來他在日記中說,一切的堅持都是為了班級榮譽,而反過來這種堅持也使他的意志更加堅強。
2了解每一個學生的特點,制定共同的奮斗目標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不了解學生,教師就像黑夜里走路。中專階段的學生獨立性較強,如果教師只是一味地加以說教,學生必然會反感。他們會更多地要求行為、道德評價和情感上的自主,希望父母、老師對其行為不做過于嚴格的限制,能夠支配自己,不喜歡保姆式的教育。
團結協作不是要抹煞學生的個性,而是在極大地尊重學生個性特點的基礎上,讓學生各盡所能,為集體爭光。在平時的日常管理和考核以及學習中,同學們都是以小組為單位的。每個人在小組中擔任不同的角色,承擔不同的責任,卻追求著同一個目標。小組有小組的目標,班級有班級的目標。在共同奮斗目標的激勵下,同學們產生積極向上的強烈愿望,做到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逐步就會形成一個團結向上的班集體。在開學之初,我們班的同學就一起制定了班風、班紀、班訓。這些可以讓同學們最大限度地把自身融入到集體中去。
3潛入學生心靈,對每個學生都給與期待
記得有個傳說,皮格馬利翁是古代塞浦路斯的一位善于雕刻的國王,由于他把全部熱情和希望放在自己雕刻的少女雕像身上,后來竟使這座雕像活了起來。心理學家羅森塔爾(R.Rosenthal)和雅各布L.F.Jacobson)稱之為“皮格馬利翁效應”這個神話故事告訴我們,把全部心血灌注在學生身上會起到極好的效果。絕大多數學生都有挖掘和發揮自己潛能的愿望,如果能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殷切期望或正面的看法,這種潛能就會或快或慢、或遲或早地被激發,從而使學生沿著教師的期待方向,產生積極向上的要求、自我完善的愿望和自我控制調節能力。給學生期待的目光,會讓學生感到有前進的動力,尤其是成績差的學生。
在筆者去年所帶的08商務(1)班進行第一次班干部競選時,筆者注意到有一個學生一直躍躍欲試,最終卻一直沒有上臺。事后筆者找到這位學生,問他為什么,他說,因為他的成績太差了,沒有勇氣上臺,怕同學們笑話他,歧視他。其實這是大多數成績差的學生心理共同的想法。了解了他的內心想法后,我對他說:“在我眼中,你非常優秀,明事理,能力強,成績差不是你的恥辱,就正如老師臉上長了很多斑一樣,只是一點點缺憾,以后不斷努力學習就行了。”在隨后的日子里,筆者注意到,這位學生不管是學習還是班級事務都非常的積極。
此外,我們也應該注意,對學生的期待不能簡單粗暴,比如說:“你怎么這么不懂事?不理解老師的苦心?”“這么久了,你怎么一點進步都沒有?”“你怎么一點都不著急啊?不知道父母對你期望很高嗎?”諸如此類的話,非但不能使學生進步,只能使學生失去對學習的信心。我們要對學生進行深入的了解,尤其是那些成績不好的,心里有偏差的學生,要傾注更多的愛。其實,學生是看得懂老師眼中的期待的。所以,我們應該讓我們的期待符合學生的德智發展水平,不必過高、也不必過低;讓我們的期待含蓄而不急躁;通過愛心的付出、心靈的感化,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潛入學生心靈,叫期待成為現實。
通過這種方式,學生會感覺到老師對每一個學生都是公平的,真正關心的。每一個學生都能在班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班級凝聚力進而得到了加強。
中專階段是由幼稚走向成熟的一個時期,建立團結互助、奮發向上的班集體,提供賞心悅目、積極有為的學習環境是班主任義不容辭的職責,它也將對學生的一生產生重要影響。
參考文獻:
[1]張華.課程與教學論[M].上海教育出版社.
[2]成中英.C理論:中國管理哲學[M].學林出版社.
- 上一篇:三雙教育心得感悟
- 下一篇:探究危險駕駛罪及其與相關犯罪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