芻議創建綠色學校實踐透析

時間:2022-07-20 02:53:00

導語:芻議創建綠色學校實踐透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芻議創建綠色學校實踐透析

我們認真貫徹、落實《全國環境宣傳教育行為綱要》和省廳《關于在全省開展創建綠色學校(幼兒園)活動的通知》精神,確立了創建“綠色學校”的目標,并以創建為契機,進一步提升學校的辦學層次和水平。我們高度重視創建“綠校”工作,并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立足于學校,滲透于課堂,服務于社會,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一、增強意識,加強領導,為創建工作提供必要的組織保證

我校領導認真學習各級教育行政部門關于創建“綠校”的有關文件,統一全體教師的思想,做到“四個明確”:一是明確創建“綠色學校”的重要意義。二是明確創建“綠色學校”與學校素質教育的關系。三是明確創建“綠色學校”對于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意義。四是明確自己在創建“綠色學校”中的地位、作用。

我們加強了對創建“綠色學校”工作的領導,成立了以校長為首的創建“綠色學校”工作領導小組,把創建“綠色學校”納入學校工作的總體規劃,制定了創建“綠色學校”的計劃。

二、暢通渠道,改進方法,在學科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

課程改革的首要問題是確立課程目標。中小學教育的性質屬于基礎教育,這就決定中小學環境教育的課程目標,總體來說是普及環境教育,幫助正在成長為合格公民的中小學生,對環境科學綜合性的基礎知識體系應有較系統的認識;對環境觀念(持續發展觀念、基本國策觀念、環境資源觀念、環境價值觀念、環境公德觀念、環境法規觀念)有正確的認識和理解。

基于“主人教育”的辦學理念,我校推行的環境教育課程具有開放性、多樣性、和諧性的特點。其結構為:“必修加選修”、“學科加活動”、“顯性加隱性”。我們體會到:對于學科滲透一是沒有教師的主動性,就不會有學生樂學的積極性;二是學科教學中,潛移默化的環境教育,更益于學生接受;三是只有各學科形成合力,才能使學生的環境意識植根于心靈深處。

我們注意根據各科教材中環境教育的滲透點,梳理形成學科環境教育滲透的系列。在中學的各個學科,尤其是地理、生物、化學、物理等幾門學科的教學內容,都與環境問題有著密切的聯系,可以滲透的內容很多,我們都做了梳理。除了在理科教學內容中挖掘可以滲透的環境教育內容外,許多教師在文科教學過程中也積極挖掘環境教育因素,結合本科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

三、綠色承諾,寓教育于綜合實踐活動

與學校課程中學校把環境教育當成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每周一升旗儀式國旗講話中,加入“珍惜地球上的有限資源”,“愛我藍天、愛我清水”,“以實際行動清除地球上的污染”等內容,提高了師生的環境意識。

積極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每學期共青團、政教處開展諸如“我們和鳥做朋友”,“地球呼喚”、“綠色的歌”等主題班會,對學生進行環保知識教育,增強學生環境意識。班會課形式新穎,有故事、詩歌、小品、歌曲、知識競答等活躍了課堂氣氛,增強了趣味性,寓教于樂,使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掌握環保知識。

結合“六.五”世界環境日、“四.二二”地球日等紀念日,開展豐富多彩的宣傳教育活動,如地球日我們開展“環保知識書畫競賽”、“我愛我家征文比賽”等,在縣級電視臺主辦的2001年“我愛地球”環保知識競賽中,我校榮獲一等獎。

學校堅持每學期組織同學們凈化、綠化校園,利用節假日組織同學走上街頭、機關、敬老院進行衛生清掃和環保宣傳活動。

學校每年制定環境保護教育計劃,并納入素質教育計劃一并實施。在小學六年級開設環保選修課,每周一節。教學內容主要有《水——生命的源泉》、《鳥的天堂》、《經濟與環境》、《彩色的翅膀》、《新能源探索》、《熱愛我們共有的家園》等,學生學科測試成績及格率達95%以上。

構建以環境教育為主的校本課程,以此為載體,加強環境教育。我們在每個年級開設研究性學習的課程。比如,“柳河水環境的現狀和發展趨勢”、“白色污染的危害”等等。學校鼓勵教師進行環保教學、科研,并建立了環保教學激勵機制。

四、加大投入,積極規劃,營建花園式“綠色”校園

我校的環境建設可概括為四部曲:一為征地。二為規劃。三為建設。四為綠化。我校創建“綠色學校”的成效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廣大師生的環境意識顯著增強,愛護環境已成為廣大師生的自覺行為;二是學生的環保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學生能夠就本地區環境資源的開發、保護等選擇一定的課題進行研究,并形成有一定價值的報告;三是影響、服務于社會,學生環保意識的增強也影響學校周圍的社區,教育了廣大的群眾,產生了良好的社會聲譽;四是學校的辦學水平也有了提高,創建“綠色學校”工作也推動了學校各方面的工作,學校的辦學水平不斷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