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信息化研究
時間:2022-12-28 04:23:00
導語:校園信息化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對大多數的中小學來說,實現"校校通"的硬性規定期限是5-10年時間。自2000年教育部下發了《關于在中小學實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以來,各地中小學都在奮力朝著這個目標前進。教育部這一規定,足以說明國家實施信息化教學普及的高度重視。信息化的飛速發展令人不可忽視和小覷,特別是對于肩負著祖國未來,走在時代前沿的教育行業而言。各學校以及IT業的眾多廠商對這一通知表現出的強烈興趣和關注很快付諸于實踐,教育行業信息化工程迅速啟動起來,一時間"校校通"市場成為IT寒冬里眾廠商爭搶的香餑餑。 "校校通"工程的具體實施體現為"物理通"、"資源通"、"教學通"等不同層面,而"物理通"則是"校校通"工程順利實施的基石,核心內容就是中小學的校園網建設,我國目前的"校校通"建設更多的還處在"物理通"這一階段。但對于如北京、上海、廣州等中心城市而言,"校校通"已經深入到"資源通"和"教學通"等階段。多媒體教室的興起就是資源統一利用在實際教學中的重要表現。 傳統的教學模式使老師的教學任務繁重,學生缺乏對枯燥課堂教學的興趣,因此教學效果參差不齊。為了適應信息社會的發展趨勢,主要是為了改進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率,希望能夠獲得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各中小學積極準備或是已經開展應用網絡技術教學模式的改革。 多媒體教學網絡是通過在校園內實施綜合布線,形成內部多媒體寬帶數字網絡并連接每個教室,內部寬帶網絡通過專線與國際互聯網連接,最終形成到達每個教室的信息高速公路。課堂上可以隨時雙向互動進行視頻點播、課件點播、網頁瀏覽等教學內容,也可以在整個學校開展電視會議、廣播授課、實物演示等教學。這樣既大大減輕了教師的教學任務,又使教學活動生動活潑,增強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性,使教學別開生面。 然而,多媒體教室仍存在著相應的弊端。首先,相對于傳統的教室,多媒體教室的配備要求較高,造價相對昂貴,因此普通的學校的多媒體教室數量還很少,一般只作為公開課或者特殊用途,常規的教學根本無法使用。而如今的教學卻要求多媒體教學能作為常規的教學模式存在于整個教學當中。另外,多媒體教室的操作較專業復雜,需要對教師進行培訓,這又增加了多媒體教學實施普及的難度。 因此,目前多媒體教學的普及主要集中在兩大要求上:一是將多媒體應用輕松搬進每個班級;二是使多媒體教學過程更加簡單易操作。這就是繼"校校通"之后出現的更深化應用"班班通"。"班班通"的出臺意味著老師在普通教室中就可移動鼠標,讓網絡教學成為"家常便飯"。"班班通"的實現讓多媒體教學不再是計算機教室的專利,而是步入課堂教學的每個細節,然而這對老師的計算機水平提出一個新課題。 能否有一個脫離計算機復雜操作而又能享受網上共同資源的全新"班班通"解決方案呢?視易"班班通"抓住了這一市場契機,著眼于許多學校對多媒體教學的期盼,從他們對多媒體設備的價格及對整個操作簡單化的消費特征切入,基于電視的視易"班班通"解決方案為多媒體教學開辟出一條簡單易行的"班班通"捷徑。 實達網絡公司推出基于IP寬帶網絡服務平臺的多媒體教育機頂盒應用系統解決方案。這就是利用實達網絡公司先進的eVideo多媒體教育機頂盒,作為教室應用端設備,并聯合其它合作伙伴的多媒體應用系統和系統集成服務,提供一套完整的eVideo多媒體教育機頂盒應用系統。對內是完整的教學系統,提供內部多媒體數據共享;對外通過寬帶接口與外界Internet相連,實現信息廣泛的攝取和交流,使師生在校園教室內獲得實時便捷的信息服務。這不僅豐富了教學活動,而且更重要的是,大大提高學校的教學效率,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規范化管理和網絡化授課顯著地提高了學校的教學質量。 目前,實達網絡的視易班班通已經成功應用于仰恩大學的信息教學改革當中。以電視為基礎教學設備的視易"班班通"具有即時性和雙向性的特點,教師在教學中概念解釋、模型構造、動態演示有著傳統教學無法比擬的優勢。該方案立足于應用,為教學提供了必需的資源支撐平臺,且極大的利用學校的硬件資源、節省了校方的投資成本,為"校校通"的深化應用開辟出新的指引方向。
- 上一篇:資訊素養教育信息研究
- 下一篇:高中課程對學生智能發展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