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時代教育研究論文
時間:2022-03-18 10:47:00
導語:網絡時代教育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互聯網絡的普及,具有虛擬現實性、超時空性、大容量性和自由開放性等特點的網絡,正悄然而又真實地給人們的學習與生活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在這個網絡時代,舊有的價值體系中存在著不少與時代精神不相吻合的內容,而新的價值體系卻尚未站穩腳跟。不僅如此,在某種程度上,新、舊價值與文化存在著一定的對立與沖突。這種文化沖突的狀況幾乎影響了整個社會,當然也影響到了作為社會文化重要傳遞載體的家庭。親子文化的疏離乃至沖突,已經成了當前我國家庭教育中一個較為顯眼的文化現象。
一、網絡時代親子文化沖突的表現
不可否認,由于先天的代際差異,傳統社會中的親子兩代之間也存在著文化沖突。但在劇烈的社會與文化轉型時期,親子之間的文化沖突有著某些有別于傳統的特別之處。以下三方面的描述,力圖抓住網絡時代親子文化沖突表現的重要方面。
第一,親代深受傳統文化影響與子代浸染多元文化的沖突。在網絡時代,親代的傳統文化價值觀與子代習得的多元文化很容易發生沖突。在一定意義上,網絡的發展與普及帶給人類社會的不僅僅是技術的革命,更是觀念上的革命。美國社會學家、來來學家阿夫道·托夫勒認為,進入網絡時代,人們的思想和價值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形成了新價值觀念時代,例如健康價值觀、時間價值觀、知識成長價值觀、情緒價值觀、財富價值觀等。因而,生活在網絡時代的年老一代和年輕一代都在經歷著思維的創新、價值觀念的轉化。相對而言,親代成長于社會相對封閉、穩定的環境,承繼了社會傳統文化;而子代成長于社會日益開放、瞬息變化的轉型時期和網絡時代,更易接納有別于傳統文化的其他多元文化。與過去相比,親子在文化價值方面存在著更大的鴻溝,也更容易發生文化沖突。
第二,親代知識結構單一陳舊與子代新生知識多樣速變的沖突。在網絡時代,親代已經相對成型的知識體系,也容易與子代成長過程中學習的文化知識發生沖突。在網絡時代之前,知識的變化和更新相對緩慢,知識體系之中蘊含的文化價值也比較單一穩定。親代大多成長在這樣的社會與文化知識背景之下,學到相應的知識和習得相應的文化,并且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固化。而子代的知識體系則還處在成長過程之中,他們對網絡時代新鮮事物的感知和接受能力比親代強。在這個過程中,子代迅速地接觸、認同網絡時代新產生的知識與價值是不足為奇的,而這些知識與價值,并不見得都可以與家長習慣的知識與價值很好地和諧相處。當親代單一陳舊的知識結構與子代多樣新生的知識發生碰撞的時候,如果親子雙方都缺乏足夠的理智和正確的處理方法,那么這種形態的親子文化沖突就會顯現出來。
第三,親代習慣權威專斷管理與子代要求民主平等參與的沖突。在傳統文化氛圍相對濃厚的社會中成長的家長,習慣于權威、專斷的管理,在他們的眼中,孩子永遠都只是自己的附屬品,殘留著“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財產”的封建傳統觀念,他們不愿意或不善于讓孩子取得和自己的平等地位,不懂得尊重孩子的權利和人格。而他們的孩子生活在社會與文化的轉型期,在學校、在社會廣泛接受的是民主、平等、尊重、理解等一些現代觀念,他們渴望父母尊重自己的興趣和選擇、與父母平等相處、擁有家庭建設的話語權和參與權。面對家長的權威和強權,孩子們不會自覺地、無條件地服從。這樣一來,權威專斷的親代和要求民主平等的子代之間的文化沖突就會顯現出來。由于網絡時代的到來,孩子觀念的更新、知識的獲取、眼界的開闊程度大大超過以往,他們比以往的孩子更要求民主、平等,比以往的孩子更不能忍受父母權威專斷的管理,因而兩者的文化沖突較之以往大大凸現。
二、網絡時代親子文化沖突的特點
網絡時代的親子文化沖突,幾乎包含以往親子文化沖突的所有形式,還發展出一些新的沖突形式,使得親子文化沖突更為多樣、激烈、多變。這使得親子文化沖突的具體原因和最終結果以及影響更加難以預料,呈現出一種撲朔迷離的景象。
第一,表現多樣。在網絡時代出現之前,親子之間的文化沖突已經逐漸呈現多樣化的趨向。網絡時代的到來,更是加強了這種狀態。在網絡時代,親子之間的文化沖突不僅包括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沖突、成人文化與兒童文化的沖突,也包括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沖突,還呈現信息文化與農業文化的沖突、信息文化與工業文化的沖突、現實文化與虛擬文化的沖突,等等。其中,親子文化沖突中包含的信息文化與農業文化、工業文化的沖突,現實文化與虛擬文化的沖突,是網絡時代社會背景下新鮮出爐的親子文化沖突型式。
第二,因果復雜。網絡時代的親子文化沖突,不僅與外在社會與文化轉型所帶來的多元與混亂并存的文化格局有關,也與親子間在某些方面不斷加劇的代溝有密切關系,甚至學校中傳遞的文化價值和青少年群體亞文化在其中也發生著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親子文化沖突的發生,正是親子知識、觀念的差距和相互理解、溝通的困難達到一定程度的反映。因此,親子文化沖突的發生必然會在一定程度上破壞和諧的親子關系。并有可能加劇孩子的對抗情緒和叛逆行為,最終導致家庭教育的失敗。盡管如此,網絡時代親子文化沖突所具有的進步意義仍是其主要方面。具體來說,其積極作用至少有三個方面:首先,促進親子雙方認識各自和對方的文化;其次,推動親子關系的改善;最后,提高家庭教育的有效性和品味。
第三,影響深遠。親子間在文化層面上的交往、接觸過程中產生的矛盾與沖突,假如得不到正確的認識和采取得當的處理方法,那么很有可能造成親子代溝的進一步擴大,進而造成家長代表的傳統文化很難為青少年接受,使傳統文化的精華部分也因為文化沖突而出現斷裂。親子文化沖突的發生,也可能造成家長更加難以認同青少年在網絡時代形成的文化價值,進而使得家長與孩子的溝通更為困難。這樣,網絡時代的親子文化沖突對親子雙方的生活與學習都有長遠的影響。從另一方面來看,網絡時代親子文化沖突的發生,也對家庭文化中原有的秩序和價值觀念發生了強烈的沖擊,使那些傳統的、不合理的家庭文化顯露其不合時宜的一面,并且有可能打破傳統家庭文化“一統家庭”的局面。所謂“不破則不立”,傳統家庭文化的危機和失勢,為新式家庭文化的形成提供了空間。如此,親子文化沖突在一定程度上充當了催化新型家庭文化產生的作用。
三、網絡時代親子文化沖突的成因
網絡時代親子文化沖突是如何形成的?它的根源在什么地方,其根源又是如何發生作用而形成網絡時代親子文化沖突的?在這里,擬從以下三個方面作一點簡單的分析。
第一,生物人與社會人或文化人的矛盾。網絡時代的親子文化沖突盡管有著明顯的時代痕跡,但歸根結底源于人成長過程中自然性與社會性的矛盾。我們知道,從孩童到成人是一個人生理上成長的過程,也是文化上成熟的過程。而要把一個純粹生物意義上的人轉變成融入社會的一分子,這個轉變工作的起始步驟就開始于家庭。但是,當我們的孩子來到這個家庭的時候,孩子碰著的不是一個為他方便而設下的世界,而是一個為成人們方便所布置下的園地。他闖進來,并沒有帶著創立新秩序的力量,可是又沒有個服從舊秩序的心愿。因而,在個體社會化和文化化的過程中,難免會有不少被強迫養成成人所要求的習慣的時候,難免有許多不自由的經歷。在這個過程中,孩子與承擔社會文化傳承的家長就會產生無可避免的矛盾,最終導致親子文化沖突的產生。第二,西方理性文化對青少年的影響。網絡時代所擁有的技術條件,無疑為中西文化的傳播和交流提供了強大的物質支持。盡管西方理性文化有著弊端,但其強調對個性的尊重,提倡個體自由和個體意識,為個體的獨立和創造性的發揮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因而,基于西方工業文明的理性文化,在很多方面更能滿足青少年的心理需要,更容易被青少年所接受。這對網絡時代親子文化沖突的形成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然而,中國傳統文化缺乏獨立意識,壓抑個性。而以傳統文化為自己生活準則的年長一輩,雖然在網絡時代感受到了不同以往的文化準則,但一般還是會一如既往地用過去形成的價值觀來衡量現在的文化。因為“人們既然接受了賴以生活的價值體系,就不可能同時在其生活的另一部分按照相反的價值體系來思考和行動,否則就勢必陷于混亂和不便。他們將力求更加和諧一致。他們為自己準備了種種共同的理由和共同的動機。”這樣,對于接受西方理性文化的青少年來說,容易對深受傳統文化熏陶的年長一輩產生抵觸情緒和反抗行為。
第三,社會與文化的變遷與轉型。網絡時代是一個社會與文化急劇變遷的時代,社會與文化的轉型則會加劇親子文化沖突。我們都知道親子之間存在著天然的文化差異,這種難以消解的文化差異的存在,使得即便在文化緩慢發展的傳統社會,親子之間文化上的融洽相處仍然存在不少困難,更何況這樣的社會基礎在網絡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不難發現,民主、自由、平等、寬容等觀念,已經滲入網絡時代青少年的亞文化中,并借助發達的媒介不斷地、大范圍地發生著影響,從而影響年輕一代對父輩的態度。不過,受傳統文化影響較多的父輩,卻在很多時候強調“長幼有序”等尊卑觀念。這多多少少給網絡時代年輕人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帶來一些困擾。如此的社會現實,必然會很大程度上影響親子關系,甚至加劇了親子之間的隔膜。在這種情況下,假如長輩堅持用社會賦予的權力把孩子培養成符合舊有標準的人,孩子又接受了一套與舊的文化格格不入的網絡時代新價值,那么親子文化沖突的發生也就不難理解了。
四、網絡時代親子文化沖突的應對
面對網絡時代的親子文化沖突,作為家長和家庭教育指導者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措施呢?親子之間的相互尊重、寬容和理解是不可缺少的。除此之外,家長還要引導孩子的文化,并以適當的方式來整合親子雙方的文化,形成新的家庭文化。
第一,尊重。在網絡時代,要想保持良好的親子關系,減少破壞性的親子文化沖突。整合親子間存在較大差異的一些文化,家長就必須尊重孩子的個性,尊重孩子的基本心理需要。父母應該盡量做到信賴孩子,放棄獨斷的管教方式,尊重孩子的個性和文化,并讓孩子也學會尊重別人,做到親子雙方都能保持獨立的人格,使家庭成為獨立人格的養成場所。有人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父母放棄自己的權威,“低下頭”來尊重孩子的意見,會不會影響子女對雙親的尊敬。實際上,這種擔心是多余的。當孩子個性的積極一面得到家長充分的尊重之后,他們也會更加理解尊重的含義,也將會自覺地尊敬長輩而不是被動地屈從長輩。
- 上一篇:家庭教育矛盾現象分析論文
- 下一篇:淺議家庭教育調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