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語教學論文
時間:2022-08-31 05:45:00
導語:初中英語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關鍵詞:現狀激發學法指導
論文摘要:當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的初中學生因貧困生而造成輟學的現象逐步減少,而因后進生而造成輟學的現象不斷增加,因此,加強控輟保學工作仍是當前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務之一。
后進生是廣大的教師最頭痛的教育對象,也是最關注的學生群體,不少教師把提高后進生成績作為最難攻克的難關。后進生不僅學習成績差,同時還有一系列的問題產生,如:上課不注意聽講,與前后桌的同學講話,在課堂上搞小動作,甚至擾亂課堂秩序等。因此,對教師的教學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從最后一名學生抓起是每個教師應盡的責任。本文聯系實際,對所教學班級的后進生的英語學習現狀進行調查研究,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合作學習理論”進行初中英語教學的實踐,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實施相應的補差措施,盡可能縮小差距,解決后進生在英語學習上的困難。
后進生學習欲望低,自信心不足,毅力不強,學習方法不當,隨著教學內容的增加,他們感到學習困難越來越大,成績偏差,失去學習的興趣,產生厭學情緒,甚至放棄學習。其中后進生的學習方法和教師的教學方法不當是十分關鍵的。因此,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對激發后進生的學習興趣動力及策略的進一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深入了解分析后進生學習英語的現狀及困難
調查中發現,后進生的學習現狀及困難大致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缺乏學習信心,學習能力逐減
初中生學習英語的習慣大多數是被動式地“跟著教師學”,尤其是由初中起點學英語的初中學生,隨著教學內容的增加,知識涉及面廣,涵量大,他們便面臨著詞匯難記遺忘率高,長此以往,終于積重難返,學習成績節節下降,失去了信心,形成了自卑心理,學習能力逐減。
(二)缺乏學習動機,學習目標不明確
一切學習皆起源于動機,明確學習目標的確立是提高學習能力的基礎。部分學生共同愿望僅僅是出于好奇或一時熱情,沒有學好英語的使命感和對社會的責任意識,英語學習容易受到不穩定的情緒支配,學習熱情冷熱無常。因此,學習成績徘徊不前。這一現象在大多數的后進生中普遍存在。
(三)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被動
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起著推動作用。大多數的后進生都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主要表現在學習不主動,不會溫故知新,課前不預習,課后不復習,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聽課效果非常差。而且作業質量不高,作業抄襲現象屢屢發生。此病若不根治,養成投機取巧的惰性,成績必須滑坡。
(四)缺乏科學的方法,學習效率低
科學的學習方法有助于提高學習成績,而后進生往往缺少的正是這一點,他們普遍采用的記憶力方法都是死記硬背,對生詞逐個字母拼讀,常常前讀后忘;對課文理解往往不考慮上下文,朗讀時照本宣讀,有口無心,課內學,課后忘,知識的鞏固率低。
(五)由于個性差異的負效應
有的學生孤僻內向,有的學生性格偏激,具體表現為情緒煩躁而低落、思維抑制等。
二、激發興趣,喚起求知欲,重塑自信心
興趣是個人力求知識,探求知識的傾向,是推動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在動力,學生有了興趣,才有求知欲,學習才能變得積極主動。在轉變后進生過程中,第一步要點燃后進生的學習欲望之火,而且還要保護這火花不被窒息,更重要的第二步,改變他們不正確的學習方法,教會他們自學的方法,最后針對后進生在學習方法上的常見病,采取:降低知識階梯坡度,讓后進生自己上。教會后進生認識并駕駛大腦這運動機器,讓他們每節課都有所得;給后進生規定一個明確的學習系列;教后進生制訂學習計劃;教會后進生養成學習習慣,喚起后進生的求知欲。
三、加強學法指導,培養后進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科學的學法指導是解決后進生學習英語動力的關鍵,我根據自己所帶班級的后進生的具體情況,在加強學法指導方面做了以下嘗試:
(一)對癥下藥,改變習慣
一部分后進生學習差的原因主要是由不良的學習習慣造成的,對于這部分學生,必須幫助他們形成理想的學習習慣,有計劃、有步驟地轉變他們的行為習慣。大多數的后進生由于學習基礎差,都會有一些懶惰心理,學習不夠主動。例如,懶動腦,喜歡抄作業,在這個問題上,我的處理辦法就是,先讓他們抄,但是抄完后,必須對所抄的內容進行理解和掌握,既可以增強他們的記憶力,又能在一定的程序上改變他們的惰性。
(二)指導預習,提前進入
后進生大多養成了等待=依賴的習慣,學習不主動,不會溫故知新。因此,對后進生的預習不能只是泛泛而提,而要把它當作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對其進行精心指導,逐步規范要求,使其達到預期目的。例如我在指導他們進行閱讀課文的預習的時候,我把所要預習的東西寫成有形的條目,使他們的預習工作有明確的目標。在預習方法上,先要求學生用英語詞典查單詞,自己解決生詞;然后,指導學生按詞、詞組、句、文、疑難等進行分項,即對重要詞組、有用短語等進行羅列,作好預習筆記,并且記錄預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難點等,以便在上課的時候能夠抓住教材的重點,把握聽課的方向,跟上老師授課的進度。
(三)分層教學,鼓勵參與
古代教育家孔子所倡導的“因材施教”原則,其實就是尊重學生的導性,搞分層教學。后進生由于基礎差、學習方法不恰當,在上課的過程中往往跟不上教學的進度,因此,在備課的時候就要充分考慮到不同層次的學生,如何更好地做到面向全體學生進行教學,特別要照顧到后進生,把教學內容設計得難易得當。在上課的過程中,對于較難的問題,先讓成績好的學生回答,然后再讓后進生補充或者回答,兩者都給予鼓勵。對于相對簡單的練習,例如認識生字,進行組詞等,可以讓后進生多回答,鍛煉他們的膽量和語言表達能力,使他們體驗了成功,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此外,還可以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后進生參與進來,一起討論,一起解決問題。通過這種教學方式,使后進生不僅得到了多方面的鍛煉,也提高了學習成績。
(四)彌補欠缺,鞏固基礎
由于后進生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及認識能力有缺欠,在學習的過程中,他們往往抓不住學習的重點,不能一步到位。因此,在教學中調動絕大多數學生積極思維達到理解和掌握的同時,為了強化后進生的“感知—理解—記憶”的認識過程,必須對后進生進行易混淆是字詞的區別、概念的區別,重點語句再理解、再分析等方面的教學。為了達到這一目標,除了在課堂上重視之外,課后,教師還應進一步做好輔導工作,給他們增加有關的練習,比如,一些與課文的詞匯相關的訓練,或者符合他們閱讀水平的閱讀訓練材料,不但鞏固了他們所學的詞匯和擴大他們的詞匯量同時也使他們提高閱讀能力。
(五)細心引導,做好銜接
對后進生的輔導工作是一項長期的循序漸進的工作,“補差”不能單純地停留在查缺、補漏、改錯這些方面,在教學中學還要著重培養和提高后進生對知識的認識能力。只有使后進生的觀察力、記憶力、理解力、想象力相互聯系,協調一致了,才能逐步學好基礎知識。
四、合作學習,讓后進生獲得成功
(一)理論是行動的靈魂,行動決定結果。新課改下的教學活動要求學生學會合作,使學生在合作學習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教師的教學活動中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需求,確保每個學生都受益。教師平常要和后進生多談交流,更多地關注他們的學習生活、情緒變化。使他們意識到在班級這個大家庭里,不僅沒被歧視、忽略,還被老師看重,從而樹立學習的信心,激發他們的動力。
(二)樹立新的學習交往觀,組織小組合作學習,為后進生提供一個氣氛融洽的空間,從同伴中獲得幫助,緩解焦慮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能使每個個體均是學習主角,責任明確,參與意識強,后進生可以和同伴一起分享自己的學習經驗,同時也能體驗到一種被人接受、任信和認同的情感,更有機會拓展自由發展的空間。通過小組活動,既能培養學生的集體協作精神,又使學生意識到個人的智慧像大海中的一滴水那樣微水,只有取長補短,才能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通過合作分享,學生可以通過與他人對比,反思自己的行為,為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提供依據。具體做法:采用異質分組,即小組成員間形成性別、性格、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方面的差異。教師是合作學習的策劃者,又是合作學習的指導者和評價者。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訓練方式,在小組活動時,教師前后巡視,及時發現學生的困難所在,當活動開展順利時,教師及時給予表揚,當小組活動出現問題時,教師及時進行干預和指導。教師要做到口勤、腳快、眼明、耳聰,及時發現學生活動中的亮點和可取之處,并給予真誠、恰當的表揚,還善發現合作學習中的各種問題,適時排憂解難,消除學生的情緒。
五、結束語
幾十年來,在我從事初中英語教學工作中,能做到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用心觀察,用心分析后進生的后進根源,對癥下藥,不斷探究,全面提高了英語教學質量,自己所帶班級的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高,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沒有學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讓我們針對后進生這一群體,一起想辦法攻克這一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