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課堂研究論文

時間:2022-09-17 06:34:00

導語:初中數學課堂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數學課堂研究論文

課堂氣氛是指課堂教學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公共情緒狀態,它是課堂教學能否順利進行的一個重要因素。良好的數學課堂氣氛,對于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開發智力,陶冶情操,優化教學效果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那么,如何創造良好的數學課堂氣氛呢?

一、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研究表明,制約課堂氣氛的要素很多,有教師、學生、教材、教法等,但是其中最關鍵的還是教師。構建良好課堂氣氛的各種要素,只有通過教師的創造性勞動,才有可能整合為良好的課堂氣氛,發揮其應有的功能。教師在創造良好課堂氣氛的過程中,起著主導性的作用。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指出:課堂氣氛主要是教師行為的產物。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

1、把握最佳的教學心態。教師教學的心態,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的情緒,它是教師自身心理素質的反映,也是教師課堂教學藝術的體現,要保持教學是最佳的心理狀態,首先,課前準備要充分。課前應認真仔細地做好準備工作,教學各主要環節能歷歷在目,做到教學過程清新、結構合理、方法恰當、內容適度。

其次,進行教學要投入。教師一旦走上講臺,就要純凈雜念,快速進入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用教學激情去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用教學藝術去煥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師生關系好,彼此心理相容,教與學雙方都會沉浸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之中。教師講解激情滿懷,生動傳神,學生學習全神貫注,興趣盎然。反之,師生關系不融洽,學生必然會感到一種心理壓力,教師教學也不能得心應手,課堂氣氛勢必沉悶、呆板。

3、發揮教學的藝術魅力。數學內容比較抽象,因此,教師要深入鉆研教材,正確使用各種教學方法和現代化教學手段,充分發揮數學教學藝術的獨特魅力,將數學知識的科學性、教育性和趣味性,用藝術的形式訴諸于學生的感官,激起學生的學習需求。

力求使陌生的材料熟悉化,乏味的材料趣味話,抽象的材料具體化,靈活調控課堂教學節奏與進程,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時而出現疑問,時而得到啟迪,時而產生頓悟,時而獲得成功,使整個教學過程成為一個有有激情、有歡樂的起伏跌宕的情感變化過程。

二、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要十分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

學生既是教學的對象,又是學習的主體。因此,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關鍵在于教師能否切實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學習的主人。

1、讓學生保持最佳學習心態。任何學習過程都存在著復雜的心理活動,在不同的心理狀態下學生學習的表現與效果截然不同。當學生處于最佳心理狀態時,學習情緒高漲,專心致志,課堂氣氛熱烈而愉悅。

為此,教師應注意:把微笑帶進課堂--以情感情。微笑能溝通師生之間的感情,愛的微笑可以征服學生的心靈。當學生思想走神、思緒信馬由韁時,充滿理智和期待的微笑,能使學生"迷途知返";當學生答問受挫時,滿懷鼓勵和依賴的微笑,能使學生心安智生、"柳暗花明";當學生板演成功時,飽含肯定和贊賞的微笑,能使學生自信心大增,激起更強的求知欲。把成功帶給學生--因材施教。教育心理學認為,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有種種誘因或手段,成就動機則是普遍的、有效的一種,它應成為學生課堂學習的主要動機。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成功的機會和不同的收獲,既提出共同要求,也提出個別要求。

如在課堂作業的配置與處理上,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完成不同題量、不同難度的作業,并通過當堂批改或講評,及時滿足學生急于知道作業正確與否的迫切心理需求,開闊學生解題思路,使那些解題中"別出心裁"的學生得到贊譽。這樣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形成一種樂于學習的最佳心理狀態。

2、讓學生積極參與探究新知。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知識的結論,更要理解知識發生和發展的過程。教學時,教師要善于創設探究情境,誘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表達,從中得到探索者的收獲,發現者的歡樂,勝利者的喜悅。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指出:教師應以形成良好的課堂心理氣氛為己任,使學生更加充分地、熱情地參與整個教學過程。

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探究新知,可采用:(1)展示知識魅力,激發探究興趣。數學知識本身蘊藏著一些有趣的規律和美的因素,需要教師創造性地加以挖掘,充分展示其固有的內在魅力,以激起學生的好奇心與強烈的探究欲望。(2)激發需要的火花,不斷激起認知內驅力。在初中學生的精神世界里,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我們不僅要在課的開始創設情境,揭示矛盾,引發學生迫不及待地探究興趣,而且還應在整堂課的教學過程中,依據"最近發展區"理論,精心設計"跳一跳,摘得到"的問題情境,讓學生經常地處在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矛盾之中。

3、讓每個學生都抬起頭來學習。教育必須面向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獲得最大限度的發展和提高,這也是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的一個重要方面。在教學中,教師要正確處理好"面向全體"與"因材施教"的關系,針對每個學生不同的知識起點,提出不同的要求,施以不同的幫助,讓他們都有自我表現、自我成功的機會,都能獲得知識、能力和自信心。

這既是初中數學教學十分艱巨的任務,也是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重要方面。我們要對暫時后進的學生充滿愛心和信心,用滿腔摯愛和熱忱,營造出祥和的心理環境,消除他們學習的心理障礙,使他們置身于教師的期望之中,在無卑無怯、積極主動的課堂氣氛中抬起頭來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