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學習能力發展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02 09:36:00

導語:學生學習能力發展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生學習能力發展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學生;學習動力;學習能力

論文摘要:學生學習能力主要表現為閱讀能力、整理歸納能力、遷移能力、總結評價能力、分析綜合能力、自學能力等。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學習動力的形成是培養學習能力的基礎,良好心理品質是發展學習能力的心理保證,教師主導下的課堂學習是提高學習能力的主渠道。

學會學習,提高學生學習能力,是21世紀素質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一個學習能力強的學生,不僅能很快地接受知識與技能,還能更好地適應今后的工作、生活,盡情地自由自在地有效地在知識海洋中遨游,在社會實踐中開拓、創新。所以,提高學習能力是素質教育的基本目標,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也是教育工作者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途徑。

那么,何謂學習能力呢?

學習能力就是在學習中獲得知識技能的能力,它是學生在學習方面的素質,其主要表現為閱讀能力、整理歸納能力、轉移能力、總結評價能力、科學的思維能力、自學能力等。

閱讀能力。學生通過閱讀文字材料能看懂教材的基本內容,能把理解的主要內容用簡明的語言表達出來。

整理歸納能力。即在理解文字材料的基礎上,整理和歸納出知識的邏輯結構和相應的研究方法,并使之有機地聯結在已有的認知結構里。

遷移能力。即能獨立地運用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方法對結構相同或相似的以至結構不同的或差異較大的新知識通過采用對比、類比、實驗等多向思維的方法進行同化。

總結評價能力。即能對自己的或同學的學習結果作出有價值的判斷,在獨立自學和交流討論過程中及時對知識理解、技能掌握、應用能力、思維品質進行價值判斷,以形成更高層次的學習興趣、方法、態度、習慣等,并以此自覺地調控自己的學習活動。

科學的辯證思維能力。即有科學的理論思維能力,能依據科學的辯證思維方法,如比較法、分類法、分析和綜合、歸納和演繹推理、類比推理等分析和解決知識學習和社會實踐中的問題的能力。它是學習能力中最基本的構成。

自學能力。自學能力是素質教育必需的教育目標,是建設學習型社會,面對知識經濟時代的人必需的一種重要能力,古今中外創新者都是自學能力極強的人。要加強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自學能力的發展。

學習能力是在學習的實踐中逐步形成發展起來的,它一旦形成系統的理論,將對學習實踐活動起非常大的促進作用。

如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學會學習呢,對此,筆者結合多年的教育實踐談一些認識。

一、學習動力的形成是培養學習能力的基礎

動力是行動的力量。汽車沒有動力就不能日行千里,衛星沒有動力豈能直上九天,學習沒有動力何談學有所成。衛星升空靠的是機械力,人學習的動力是靠的是思想、精神信念和目標的力量。

同志為改造中國與世界“學不成名誓不還”,雖身無分文,但胸懷天下,博覽群書,勇于實踐,成為一代偉人。同志為使貧窮落后、積弱不振的中華民族強盛起來,從少年便立下了“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宏愿,終成一代偉人。陳景潤同志酷愛數學,為破解哥德巴赫猜想之謎,苦心研究,終于打開猜想奧秘的大門,為世人矚目。

思想若水,潤物無聲,這些都是形成學生學習動力的精神食糧。教者授其道,學者得其法,“道法自然”(老子語)。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社會是大學校,實踐是大課堂,社會就是一部百科全書。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才是環境的產物,是人與環境互相作用的結果。要積極引導和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社會需求和社會責任感是奠定學生學習動力產生的社會基礎。

二、良好的心理品質是發展學習能力的心理保證學習是艱辛的腦力勞動,其自始至終伴隨著心理活動。良好的心理品質對學習能力發展產生積極的作用和影響。

堅韌不拔的意志是學習者最可貴的心理品質。它是激發自身動力和克服阻力的直接心理依據。從教育和實踐的結合上加強對學生意志的堅韌性、頑強性、獨立性和自制性培養十分重要。

情商尤要重視,情商(EQ)又稱情緒智力,它指的是一個人管理自我的情緒及影響他人情緒的綜合能力,其直接影響智商的發展。西方心理學家研究證明,智商決定人生成就的20%,情商決定80%,情商水平的高低對一個人能否取得成功有著重大的影響作用。故要非常重視對學生良好情商的教育和培養。

注意力和興趣對發展學習能力的作用受到了眾多教育家、科學家和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和認可。法國著名生物學家喬治·古維葉說:“天才,首先就是注意力”,注意力集中是提高學習效率的關鍵。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愛好是成功之母。

良好的心理品質對發展學習能力的作用和影響是多方面的。

三、老師主導下的課堂學習是提高學習能力的主渠道

學生在課堂上的認知活動包括兩方面:知識和能力。

知識指學科知識和經驗知識。學科知識是學生在學校內應掌握的最基本的事實知識和原理知識,它是學生素質的基礎,也是學生發展的支撐點;經驗知識主要是關于生活的經驗,關于周圍社會背景等方面的基本知識。能力即為獲取信息的能力和探索與創新的能力。獲取信息的能力是關于在哪里可以獲得哪些信息及如何獲得這些信息的能力,這是信息時代人人必備的能力。探索與創新的能力,就是能獨立判斷和解決問題,乃至根據已有的事實進行創新的能力。

在使學生獲得知識、提高能力的過程中,尤其要重視學生鑒別是非的能力以及價值觀的形成和提高。價值與文化研究專家認為,社會轉型期,西方價值觀大量流入,傳統價值觀大量流失,傳統文化教養的缺失,是學生價值觀出現偏差的主要原因之一。提高學生的鑒別能力和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核心價值觀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更加突出。

學要得法,在培養知識與能力的同時,研究和選擇切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方法,有效地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從學法上提高能力。通過課堂上的指導,使學生學會認知,會運用認知工具求知,構建知識,發展智力、發展能力,提高學習的本領。

世界豐富多彩,人生學無止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是一項功在當前、利在今后的有益終身的系統工程。教師的任務就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社會責任感,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更廣泛、深入地接受自然科學知識和社會生活知識,在學習的實踐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