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家訪工作分析論文
時間:2022-02-21 03:43:00
導語:班主任家訪工作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勤家訪,架好主橋梁
家訪是溝通教師、家長、學生心靈的橋梁,是三者共處一室,促膝談心,拉近了彼此心理距離,有利于交換意見、達成共識,實現商量解決問題的辦法。老師上門家訪,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注和重視,這對學生是個激勵,對家長也是個觸動,容易在教育形成合力,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教師家訪的重點要放在學生身上,通過與家長談話,了解學生在家庭中的學習、社會交往情況,以及在家庭做家務中的具體表現情況;同樣,還可以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了解學生的性格特征,窺探學生的內心世界。通過了解學生的全部生活內容,發現學生的特長,班主任就可依據不同的情況,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育,也讓家長注意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鼓勵增強孩子的自信心、進取心。
2充分準備,制定方案
班主任進行家訪,首先作好家訪的準備工作,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方案。如開學初,班主任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家庭情況,初步制定家訪實施方案,做到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家訪,如果沒有特殊情況則按計劃進行。但在實施過程中,也可以要求學生根據自己在學校與家庭的學習、表現情況,自行申請教師家訪,使自行申請與整體安排相結合,既體現了家訪的靈活性,又體現師生之間的和諧、民主、平等關系的新型師生關系。
2.1家訪前期準備:在家訪前,我們必須要了解掌握學生的一些基本素材,如學生的愛好、優點、缺點與不足,需要解決的問題,希望家長在哪些方面配合,如何應對哪些生成性的家訪問題等。準備有關學生表現的各種材料,材料要真實、齊全,這是做好家訪工作的首要條件。老師通過準備材料,進一步熟悉和掌握學生德、智、體諸方面的具體表現,要將學生在學校、年級、班級中所處的位置進行正確的定位,并在此基礎上全面、客觀、公正的評價學生,避免在家長面前對學生簡單地作出“好”與“壞”的主觀評斷。準備好后,就要先與家長預約,看雙方在時間上有無沖突。并且,家訪一定要讓該學生知道,不然學生會認為你偷偷摸摸的家訪,或去告狀、或有目的可求,這會失去學生的信任,也會減弱家訪的效果。轉
2.2家訪應遵循以下四個原則:幫、勤、細、激。
(1)對生活貧困生家訪要“幫”。生活貧困生是班級中一個不可忽視的“弱勢群體”。無論在農村,還是城市,由于經濟條件的限制,一些生活貧困生學習情緒極不穩定。這些學生就易成為令人慨嘆的“輟學生”。因此,班主任老師如果能夠經常地家訪生活貧困生,就可以有效地調節他們的情緒,對穩定班級控制學生的流失有著重要作用。班主任老師家訪生活貧困生要做到三幫:一幫解決難題、二幫鼓舞士氣、三幫激發熱情。
(2)對行為極端生家訪要“勤”。所謂行為極端生是指班級中那些紀律和行為習慣極差的學生。這些學生由于家庭背景復雜,是班級中不安定的因素,是典型的“問題生”。如果對他們出現的問題不及早解決,往往會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因此,對行為極端生的家訪是班主任老師家訪的重中之重。面對此類學生進行家訪,不能當學生有問題時才去家訪,應該在他們各方面表現好的時候進行家訪或許效果會更好。老師在家訪時,應盡快找出他們出現問題的“病因”,及時對癥下藥,使他們逐漸進步成為守紀律的標本、好行為習慣養成的楷模。
(3)對性格內向生家訪要“細”。俗話說:江山易改,秉性難移。由于性格內向生的成因比較復雜,他們中大多存在孤獨、多疑、偏執等不良心理,在班級中經常表現為不合群、認死理和好頂牛等現象。有時,如有不慎,還有可能造成嚴重的后果,出現極端行為,以致發生偶發事件。因此,對這些學生進行家訪前就首先對他們進行細微的觀察與了解,充分掌握準備家訪的信息資料,同樣,在進行家訪時對他們家庭進行細訪,也仍然顯得尤為必要。
(4)對優生家訪要“激”。品學優等生是指班級中思想品德與學習成績都比較優秀的學生。他們在班級中不僅大多受到老師、家長的青睞和信任,而且也多為班級干部,是班集體建設中的骨干和核心。正因為是班中的“精英”,所以就更容易出現驕傲自滿,不圖更大進步,固步自封現象。“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再優秀的學生也有缺點和不足,這就需要班主任老師應根據這些學生的不同情況有選擇的進行家訪。在家訪中,互相的交流合作應起到極大地調動品學優等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他們品格的鍛煉,而且還應該起到及時地幫助他們消除驕傲自滿、惟我獨尊等不良行為習慣,使之更好地促進品學優等生的更快發展和健康成長。
3做好家訪記錄,及時反饋
每次家訪后,班主任要及時地寫出詳盡的家訪記錄,把家訪過程、家訪達成的共識,家訪中受到的啟發及家訪中發現的問題一一記錄下來。并根據學生在校內的學習、行為表現,結合家訪中了解掌握的資料,及時反饋,對學生重新分析評估,制定新的教育方案和措施,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深化教育。
4家校通信暢通,隨時監督學生的情況
雖然,上門家訪是我們今天談論的主要話題,但通過手機電話、網絡交流溝通所起到的快捷作用,在我們現實生活中仍然顯露出不可替代的作用。電話的交流仍然是班主任和家長聯系的方式之一,在這里,家長往往充當家庭交通警察的角色,與班主任共同采取教育措施加以疏導。班主任也可把學生存在的問題和點滴進步,通過打電話的方式隨時告知家長,家校共同配合教育、督促。如在交流中發現學生存在了問題,老師與家長就亮紅燈,分析原因、尋找對策、采取措施,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學生取得點滴進步,老師與家長就亮綠燈,及時給予表揚鼓勵,長期這樣,學生就能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
總之,在家訪中,教師既能向學生家長面對面地宣傳教學改革的發展思路,宣傳實施素質教育的全過程,又能就學生在學校與社會上的各種行為表現,思想動態等等,與家長及時交流溝通,取得家長對學校教育的深刻了解和對教師工作的理解與配合。同時,教師通過家訪能及時掌握家長對學校教育工作中的要求與建議,全面聽取社會各方面的意見,積極彌補教學過程中的不足之處,自覺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因此,有計劃、有目的地搞好家訪工作,是因材施教全面搞好教學管理和班級工作的重要手段。
【摘要】家訪能夠讓班主任老師切身熟悉學生的成長環境,了解家長的文化素質以及家庭教育狀況,只有通過有效的家訪,才能對學生進行全面的認識、分析與理解,真正實現“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的目的;家訪是溝通教師、家長、學生心靈的橋梁,是三者共處一室,促膝談心,拉近了彼此心理距離,有利于交換意見、達成共識,最后實現商量解決問題的方法。
【關鍵詞】班主任;家長;學生;家訪;交流溝通
- 上一篇:區委書記在黨代會上的報告
- 下一篇:機關黨建工作會議上的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