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工科院校就業指導工作芻議論文

時間:2022-09-13 09:56:00

導語:地方工科院校就業指導工作芻議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地方工科院校就業指導工作芻議論文

論文關鍵詞:地方工科院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

論文摘要:在知識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為地方經濟建設事業培養高、中級工程專業技術人才為主的一般地方工科院校,肩負著為地方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事業培養合格的一線人才的光榮重任。在就業指導的工作中,應當根據一般地方工科院校的特征做好思想開導、政策引導、信息指導和應聘技術的培訓環節;做到對公布信息、用人單位資料及服務模式和就業手續辦理的規范;做好學生擇業道德與思想政治工作相結合,就業指導與市場需求相結合,就業能力與教學工作相結合,就業指導與大學四年的教育相結合。

一般地方工科院校肩負著為地方大、中、小型企業,地方建設管理部門,企事業單位的基本建設部門,培養合格的高級工程專業人才的任務,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勞動人事制度的改革,一般地方工科院校的大部分畢業生在知識經濟的浪潮中能夠“自主擇業”、“把握機遇”、“適應市場”。但經濟飛速發展,改革日漸深入,競爭日益強烈,也對就業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一、在就業指導的內容上認真抓好“四個環節”

首先是思想開導。一般工科院校學生的就業能力問題對高等工程教育提出了迫切的任務。必須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業素質,幫助畢業生從社會需要和個人實際出發,確定擇業標準。一般地方工科院校的辦學宗旨緊密貼近地方經濟建設,因此要正面引導,使他們能夠立足中小城市,服務地方經濟,投身鄉鎮企業的改革建設的浪潮之中。其次是政策引導。地方企業經濟需要的不是研究開發型人才,主要是第一線掌管技術的工程技術人員,而工科院校的培養目標也應是應用型人才。如果畢業生對用人政策和用人單位的情況不甚了解,在擇業中就會帶有很大的隨意性和盲目性。三是信息指導。目前我國地方經濟急需大量的一線人才,這是新形勢下地方工科院校的一個發展機遇,同時,也是畢業生的就業機會。所以我們要通過信息傳播溝通,讓學生了解需求情況,了解和掌握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素質要求,并經過整理、歸納和分析處理,傳遞給畢業生。建立與用人單位之間相互信任的合作關系,為畢業生就業和用人單位招聘架橋鋪路。這是幫助引導學生正確擇業必不可少的環節。四是應聘技術的培訓。通過技術的培訓使畢業生了解適合具體的應聘程序、考核方式,為求職做好準備;掌握應試技巧、禮儀規范等,以提高競爭能力。

二、在就業指導的工作中努力做到“四個規范”

1、規范公布信息。一般地方工科院校教育主要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高新技術應用型人才,學生畢業后主要面向基層,畢業生的專業口徑較寬,因此我們要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對用人單位的需求信息盡可能作全面和細致的了解,并且通過規范的要求及時地向學生信息。通過企業單位信息報告會、用人單位情況資料查詢、學生關于就業政策的咨詢等活動詳細向學生公布。

2、規范用人單位資料。目前各高校就業部門在了解用人單位和宣傳介紹方面尚有差距。畢業生除了要知道哪些單位要人,更重要的是要詳細地了解用人單位的各類情況,從某種程度上講,同一學生到不同單位可能會影響到他一生的前途和發展。為了盡量讓畢業生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單位,也為了讓地方經濟建設留住人才,就業職能部門要注意收集有關用人單位情況的詳細資料,逐步建立用人單位資料庫,讓學生了解用人單位的基本情況。另外,還可以組織用人單位召開信息會,開展面對面的咨詢,以利于學生作出正確選擇。

3、規范對用人單位提供招聘、洽談、簽約一條龍服務的模式。一方面,針對用人單位招聘過程中的弄虛作假或不誠實守信等情況應加以規范,學校可有效地制定《用人單位來校招聘規則》,增強保護自己的畢業生權益的思想。另一方面,對違約或反悔的畢業生,必須嚴肅對待,畢業生與用人單位簽訂《就業協議書》最重要的是誠實、講信譽。高校要做到既維護用人單位的權益,又無損學校和畢業生的聲譽,規范用人單位和畢業生之間的聘任行為。

4、規范辦理就業手續。辦理就業手續主要指辦理應屆高校畢業生戶籍申報手續;受理、整理、查閱、傳遞畢業生檔案等。近年來,一般地方工科院校的畢業生就業出現了兩個新的流向,即流向沿海地區和非公有制經濟,該流向必然會帶來戶籍和檔案委托保管的問題,因此我們必須建立學校對流向非公有制單位學生的檔案、戶籍制度,發揮就業指導中心在人才交流方面的功能。

三、在人才培養和就業指導的過程中做好“四個結合”

就業指導是一項系統工程,單靠幾節就業指導課或作幾次講座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必須把就業指導工作滲透到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諸層面。公務員之家

1、學生擇業道德與思想政治工作相結合。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把個人志愿和社會需要結合起來,才是正確的價值取向。因此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引導學生使他們能夠立足中小城市,服務地方經濟,投身鄉鎮企業的改革建設,培養學生樹立艱苦創業的精神,為地方做奉獻,為國家做貢獻。

2、就業指導與市場需求相結合。學校向社會提供的工程專業技術人才,需要經受市場優勝劣汰的檢驗。我們通過對一部分工科大學畢業生的跟蹤調查反饋,那些在大學期間,知識面較寬,各種能力都比較強,文化素質比較高的學生,適應工作環境快,思路開闊、協調能力強,成了“香餑餑”,這說明市場需求更注重大學生的素質和能力。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科技競爭說到底是創新人才的競爭,是創新周期和效率的競爭。專業技能是工科方面的人才不可缺少的素質之一,但知識經濟信息社會的到來,知識陳舊的周期縮短,知識更新的速度加快,應該重視和拓展工科大學生的創新精神的培養渠道,從而提高工科院校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以適應不斷變化了的市場需求。

3、就業能力與教學工作相結合。培養合格的地方工程專業技術建設人才是工科院校的主要任務,如果學校的教學與學生的就業脫節,那么學生在就業中就會失去競爭的能力。因此,我們必須結合地方經濟,找準位置,確立自己的培養目標和教學模式,在培養目標上,地方工科院校主要面對中小型企業,培養的學生大部分從事技術應用工作和少量的技術改造、研究開發工作。同時,我們還要堅持學生文化素質與就業能力的培養并重,注重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應變能力和處理各種復雜問題的能力的培養,努力辦出一般工科院校特色。從工科院校培養人才的特征出發,把培養大學生的“三創”,即創新精神、創造能力、創業素質作為工科院校素質教育的方向勢在必行。

4、就業指導與大學四年的分段教育相結合。就一般地方工科院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來說,對于不同年級的學生進行分類指導與教育,分層次安排教育內容和形式是非常必要的。筆者認為,一年級著重就業的認知和規劃,二年級著重基本能力的培養,三年級著重就業定向指導,四年級著重擇業指導與就業服務。四個階段相互貫通,有機連接,形成較為完善的就業指導體系。

針對一般地方工科院校學生的特點,在一年級加強學生對專業的認知,以技術應用崗位對人才的要求來構建理論和實踐教育體系,幫助他們盡早適應地方一線建設人才的教育要求;并且使他們在這個階段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在二年級學生當中,開展就業實踐的活動。一方面,鼓勵二年級學生在不影響學習的前提下,參與社會實踐,感受社會對工科人才的嚴峻挑戰;另一方面,利用寒暑假,由學生自己和用人單位聯絡,宣傳學校、推薦自己,直觀地體會求職過程中的得失和就業競爭的激烈程度。同時,用人單位對學生能力的要求,也可以幫助學生在剩余二年的時間中,調整和完善自身,有利于學生形成主動就業的基本能力。

在畢業生中,由于創新型、創業型、復合型、應用型、職業技能型人才不足,不少畢業生就業后,模仿能力比較強,但對高新技術的挑戰,對外資企業高層研發人才的需求,則力不從心,難以適應。所以到大三階段,應在強調進行素質教育同時,還要從戰略高度出發,制訂個人的人才培養目標,貼緊和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為將來的就業定向服務。在大四階段,學校的就業部門應當及時提出人才需求預測方案和人才專業知識結構調整建議,并向畢業生人才需求信息。可針對畢業班學生普遍存在的關于就業方面的問題,開展如“怎樣寫自薦材料”、“擇業技巧漫談”、“社會發展與人才需求預測”、“地方工科人才與知識經濟”等講座。教導學生如何“識業”、“擇業”、“就業”和“創業”,力爭成功地為社會輸送合格的創造型高級專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