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實習基地及資源共享探討

時間:2022-02-16 02:47:00

導語:教學實習基地及資源共享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學實習基地及資源共享探討

論文關鍵詞:實習基地建設資源共享

論文摘要:本文結合吉林大學實習基地建設的實際,闡述了野外實習基地建設在學生實踐能力培養中的意義。提出了基地建設中如何發揮基地特點和綜合性功能。通過基地建設,實現輻射示范作用及資源共享。

地球科學的各個學科均以自然界為天然實驗室,野外現場教學的理論性和實踐性在教育教學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加強地球科學實踐教學環節、加強野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是地球科學學科性質所決定的,是培養具有創新型地學人才的重要措施,直接關系到地學基礎人才的培養質量。通過野外實習,可以培養學生獨立觀察、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野外生存和開展工作的能力。加強本科生野外實踐能力的培養,關鍵在于野外實習基地建設,同時,一個建設良好,具有輻射示范作用的野外實習基地,能夠在最大程度上發揮教學資源優勢,實現資源共享。吉林大學興城野外實習基地經過多年建設,結合遼寧濱海地區得天獨厚的地質條件,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方面形成了自身特色并得到國內外多所大學的首肯,在資源共享方面發揮了較大作用。

1吉林大學興城野外實習基地概況

吉林大學興城野外實習基地位于遼寧省興城市東部釣魚臺海濱,基地前身為教育部療養院,總占地面積10.97萬平方米,建筑面積2.54萬平方米。基地建筑古樸典雅,全部青磚砌就,屬蘇州園林式建筑風格,基地基礎設施較為齊全。

遼寧省興城地區大地構造位置位于華北地塊北部燕山臺褶帶東段,東南為華北斷坳,41:AI~內蒙地軸。興城地區燕山臺褶帶基底由太古宇建平群和片麻狀綏中花崗巖構成,中、新元古界為厚度巨大的燕山型沉積;古生界為典型華北型沉積;中生育陸相火山一沉積巖系。教學實習區域近2000km,地質條件十分優越,地質教學資源非常豐富,在國內具有較好的區位優勢,為培養地學人才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實習、研究條件。

自2003年興城教學基地建立以來,經過近7年的基地建設,已初步完成基地各項建設任務。目前,興城教學基地已形成教學資源豐富、生活設施齊全,地質實習配套教材、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完善的綜合性地學人才培養基地。興城基地適合于二年級地學類各專業學生教學實習和地質學專業生產實習。

2興城野外實習基地的特點及功能

興城基地的基本地質條件和區域地質特征在國內具有較強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在興城周邊的遼西地區,地學教學資源得天獨厚,有中國華北地區25億年前形成的最古老大陸地殼_太古宙綏中花崗巖;18億至8億年前的古大陸裂谷沉積——長城、薊縣、青白口系;華北地臺最穩定的古生代蓋層;產出舉世聞名的中華龍鳥、孔子鳥、享譽“世界第一朵花”的最早期被子植物一中華古果的中生代“熱河生物群”化石產地;以楊家仗子鉬礦為代表的各種礦產資源;奇特的海岸帶地質地貌、典型的河流地質作用現象;還有以“寧遠古城”為代表的歷史人文景觀。

興城野外實習基地具有面向地學類專業進行多層次、多專業、綜合性的教學功能。能夠提供地質類專業二年級的教學實習;三年級的生產實習;土地資源管理業和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二年級專業實習;地理科學專業的旅游資源實習;地學類各專業的測量實習;地學類各專業的部分畢業實習等。經過七年多的建設,已經搭建起我國華北地臺典型地質內容的綜合性野外實踐教學平臺。通過在該基地的野外實習,使學生較好地掌握宏觀地學野外工作方法,受到大信息量、高復合度的野外綜合訓練,綜合素質得到較大提高。

3興城野外實習基地建設

興城野外實習基地自2002年9月開始立項并進行可行性論證,2003年暑期正式實施野外實習,至今已歷時九年。吉林大學地球科學學院每年都派出一定的具有豐富野外經驗和教學經驗的教師開展基礎地質、地質教學路線的研究工作并對基地學科進行教學實習內容、教學方法建設。至2009年底,設計并完善野外地質教學路線共17條;典型地質剖面14條;野外地質填圖區4個(合計面積約200km),完成了二年級興城教學實習指導書的編寫工作,修編了1:20萬的教學用圖2幅,1:5萬的教學用圖5幅。

經過多年努力,利用世行貸款項目,建立了“虛擬野外實習系統”改變了傳統的地質野外實習教學模式,加快了地質學教育的信息化步伐。實現野外地質信息共享以及野外地質信息的長期積累,建立野外地質知識庫。用戶只需要網絡瀏覽器,即可登錄使用虛擬野外地質實習基地,所有的數據都存放在服務器中,通過B/S模式按需下載到用戶計算機中,節省了大量的計算機資源。虛擬野外地質實習系統提供全天候的服務,滿足用戶任意時間的需求,使地質野外實習教學并不局限于每年的野外教學時間。學生可以對野外實習內容進行實習前預習,實習中復習,不但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實習質量。

2009年,教育部和國土資源部簽署教育部、國土資源部共建吉林大學地學部協議書》,其中野外地學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是一項重要內容。2010年4月,國土資源部國家地調總局結合興城野外實習基地建設,給吉林大學地球科學學院下達了《遼寧1:25萬錦西市(K51C004001)(1/2)幅區調修測》項目,項目撥款合計共150萬元;吉林大學對興城野外實習基地建設也給予高度重視,按照《吉林大學“985工程”拔尖創新人才改革與創新計劃》,在2010至2013年度,為野外地學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提供總計450N元資金支持。上述項目的實施,對基地軟硬件建設都將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

4興城野外實習基地的輻射示范作用及資源共享

良好的基礎設施、豐富的地學教學資源和優越的地理人文環境,使興城野外實習基地成為國內最優越的地質實踐教學基之一。不僅保證了本院人才培養的需要,而且承擔地學部14個專業的地質教學實習。近年來,實習基地除滿足本校學生綜合實習外,還面向兄弟院校和國內外同行開放,先后有北京大學、防災科技學院、遼寧工程技術學院、香港大學、韓國釜慶大學等國內外院校地質類專業師生在本基地進行地質實習。同行專家和師生對基地的教學建設和生活條件給予高度評價。北京大學等院校已經與基地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基地已經成為面向國內外同行開放的地學實習服務平臺,發揮了較好的輻射示范作用,為高素質地學人才的培養做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