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材有效開發教學資源探索
時間:2022-03-08 11:03:00
導語:數學教材有效開發教學資源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教師是否善于運用教材,是有效地進行數學教學諸多因素中不可忽視的因素之一。作為教師要經常有意識地挖掘和利用身邊的資源,使數學課堂變得生動、活潑。
華羅庚指出:“就數學本身而言,也是壯麗多彩,千姿百態,引人人勝的”。數學像一座絢麗多姿的百花園,數學教師應當是一名出色的導游,當他對園中的一草一木、一亭一閣、一溪一徑了如指掌,爛熟于心時,他對游客要了解的情況才能娓娓道來,如數家珍;他才能引導學生漫游在數學大花園中,使他們在愉悅中得到激勵,贊嘆中產生興趣,達到心曠神怡,流連忘返的境界,從而積極投人到數學學習中。因而,教師要經常有意識地挖掘和利用身邊的資源,使數學課堂變得生動、活潑。下面筆者就如何開發和利用數學課程資源,談談一些想法和做法。
1課堂引入要有懸念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每節課開始,教師若能結合實際,巧妙的設置懸念性問題,將學生置身于“解決問題”情境中,就可以使學生產生好奇心,吸引學生動腦筋思考。例如在學習《直角三角形》時,可設疑:如何測量大樹、鐵塔、大山的高度和湖泊的寬度?將生活實際問題引入課堂,迅速點燃學生的思維火花,使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的價值,產生學習的興趣。又如在學習《平面直角坐標系》一節的過程中,教師可先介紹數學家笛上次爾發明坐標系的傳說故事,說明直角坐標系的創建,在代數和幾何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它使幾何概念、圖形性質得以用代數的方法來描述,從而將代數方法應用于幾何學的研究。坐標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用得很多,例如象棋中棋子的定位,電影院、劇院、體育館的看臺、火車車廂的座位及高層建筑的房間編號等都用到坐標的概念。隨著學生知識的不斷增加,坐標方法的應用會更加廣泛。經上面有關坐標系背景的介紹,學生的興致已經調動起來,便可適時進人該課題的學習。
2創設的情境要來自學生身邊實際,要有數學教育價值
數學來源于生活實踐,但數學的抽象性、邏輯性、嚴密性往往掩蓋了它的實踐性和趣味性。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應盡量聯系實際,選取典型的生活材料,讓數學回到熟悉的生活中,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習積極性。
如:在學習《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前,教師可以先給學生講一個故事:古希臘有個哲學家泰樂斯旅行到埃及,在一個晴朗的日子里,埃及伊系神殿的司祭長陪同他去參觀胡夫金字塔,泰樂斯問司祭長:“有誰知道這金字塔有多高?”司祭長告訴他:“沒有人知道,古書中沒有告訴這個。”泰樂斯說:“我可以根據自己身高測出塔的高度。”眾人感到驚訝。說完,泰樂斯隨即從白長袍下取出一條結繩,在他的助手的幫助下很快測出塔高131米。(教師講故事的時候利用多媒體展示情景圖片)故事講完了,學生都產生了疑惑的眼光,興致很高。接著老師問:“誰能說出他是怎樣測出塔的高度的?”學生面面相覷,回答不出,這時教師順勢利導,告訴學生:下面將要學習的“相似三角性的判定方法”就能幫助你回答這個問題,等學完新課后,師生再回過頭來思考泰樂斯測量金字塔高度的原理。這樣一個持續的問題情境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激發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3題目變式,拓展延伸
古人說:“教人未見其趣,必不樂學。”因此,能否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關系到教學的成功與否,只有當學生對其學習內容產生興趣時,才會樂意去學,才會去積極思維,才會受教育于輕松愉快之中,這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及提高教學質量都是行之有效的。
如:當初一學生對“求代數式的值”感到枯燥無味時,可給學生一點“興奮劑,,,給出題目:已知3x+2y+4z=23,2x+3y+z=12,求x+y+z二的值。初學時學生不一定會求,可引導學生合作討論,出條件式與結論式的基本特征和相互聯系,通過把兩個條件式相加得到Sx+Sy+Sz=35,從而得到x+y+z=7。這時學生會在解題方法的體驗中愉悅情感,感受成功喜悅。此時再組織學生進人到具體問題中,如小王去超市買3件甲種物品,2件乙種物品,4件丙種物品,共付款23元;如果買2件甲種物品,3件乙種物品,1件兩種物品,應付款12元。問買甲、乙、丙三種物品各1件需付多少錢?這時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更重要的是掌握了方法,訓練了思維,有利于創造性思維的培養。總之,新鮮感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趣味性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又如:在講“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應用”時,未知數的設法和相等關系的確定會使學生感到困難,此時可貼近生活選擇學生較熟悉且有趣的事例:一群小孩分蘋果,如果每人分5個,則剩下一個;如果每人分6個,則差1個,問有多少小孩和多少蘋果?學生置身于分蘋果的活動中,引導學生分析題目中兩個“如果”對應的關系,從而設有x個人,Y個蘋果,得到方程組,使學生感受到現實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對問題感到親切自然,增加學好用好方程組來解實際問題的信心。在此基礎上,可采用變式訓練的方法:某班學生外出旅游要住宿,如果每間房住4人,則有11個住不下,如果每間房住6個,則差5個才住滿,問有多少學生和多少間房?同時還可提出新的要求;將這一問題改為具有相同數學模型的行程問題、工作問題等。創設上述的變式訓練情境,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全身心進入“角色”,思維活躍,興趣濃厚,從而達到了學一題會一類題的目的,思維能力及應用知識的能力相應得到提高。
4問題設置要有層次性、多樣性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識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
如:教師講在“有理數乘方”一節新授課教學過程中,當學生初步學習了乘方概念和乘方的運算后,對解題躍躍欲試,這時教師可出示以下練習題:
比一比:看誰算得又對又快。完成后用簡潔數學語言表述計算結果
課堂上采用小組比賽的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學生積極參加的意識和集體榮譽感,從中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歸納能力。
- 上一篇:英語老師第一季度教學工作小結
- 下一篇:教師崗位大練兵活動情況小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