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節約型學生的途徑思索

時間:2022-05-06 06:42:00

導語:培養節約型學生的途徑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培養節約型學生的途徑思索

內容提要:創建節約型社會,是中央提出的基本國策。節約作為生活習慣,社會習性,具有強烈的思想道德的素質要求。培養學生的節約意識、節約行為是提高我們民族素質的客觀要求,本文從三個方面闡述培養節約型生的途徑

關鍵詞:心中有“數”明確認識價值理性

創建節約型社會,是2005年6月中央提出的基本國策。節約作為生活習慣,社會習性,具有強烈的思想道德的素質要求。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節約型應當是我們的一種民族素質。培養學生的節約意識、節約行為是提高我們民族素質的客觀要求,從社會角度反映了科學發展觀,就個體而言體現的是正確的價值觀。因此,我們不僅要倡導弘揚中華民族這一美德,更要重視點滴細致的培育培養,要避免把培養節約型當作單純的學生節約行為的規范,要從素質培養的高度予以貫徹。對此,在日常的班級管理中,我進行了以下嘗試。

一、培養節約型,首先要使學生心中有“數”

現實中的許多浪費現象,往往存在于人們的不“經意”之中,學生之所以面對浪費而“熟視無睹”、“充耳不聞”,是因為思維意識缺乏“數理”概念。思維是由概念的演繹推理而成,“數理”這個概念很重要,心中無“數”,行為自然就無“度”。塑造節約型學生,就要培養學生數理思維習慣,善于計算,做到心中有“數”。看:

1、一個會漏水的水龍頭

生活中水龍頭未擰緊現象隨處可見,若一個水龍頭一秒中漏水一滴(已關得比較緊的水龍頭),一天浪費水的數量如下:1毫升(克)水=20滴1天=24×60×60秒=86400秒1天浪費水的質量=86400滴÷20滴/克=4320克=4.32千克。我們學校有各種水龍頭近千個,一天浪費水就是4噸之多,一年浪費水就達上千噸。

2、一個不隨手關燈的教室

目前一個教室有日光燈24盞,有時大晴天燈光高照,有時體育課或午間放學會有人忘記關燈,保守估計每天多開2小時,一天浪費電的度數如下:1盞燈=40瓦24盞燈=960瓦=0.96千瓦1天浪費電=0.96千瓦×2小時=1.92千瓦時=1.92度全校有60個教室,1天浪費電100多度,1年浪費電2萬多度。

3、一天一瓶礦泉水

現在的學生很少有人自帶涼開水,大多到學校服務部購買礦泉水。礦泉水的質量如何?在此不討論,若每個學生一天少買一瓶礦泉水,一個班一天可節約零用錢近50元,全校近3000學生,1天可節約零用錢達3000元,一年可節約零用錢近百萬元。

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全校每年節約一百萬意味著什么?按照2004年國家統計:100萬元可以使3000多人擺脫貧窮,可以讓3000多名學生享受全免費義務教育,也可以讓5萬農村人口享受合作醫療。因此,只要我們在日常教學中,例舉數字事實,加強教育,使學生頭腦中有“數”,就可以強化培養節約型的目的。

二、培養節約型,關鍵要使學生明確認識

一講到節約,常常聯動的是“艱苦”。節約是有“艱苦”的前提要求,但其價值意義更在于“科學”“合理”,使物質發揮更大的效能。因此培養節約型學生,必須讓學生面對中國的現實狀況,明確認識,樹立科學的節約觀。

我國是一個人口基數最大的國家,擁有世界上1/5的人口,水、土地、糧食、資源相對量比較少,環境破壞嚴重。如何對學生進行資源、環保教育,正確樹立科學節約觀顯得尤為重要,為此我將水資源、土地資源、環境保護等問題納入專題講座。

講述水時,介紹有“水的行星”之稱的地球表面盡管約3/4的地方被水覆蓋著,但大部分是海洋水,淡水只占2.53%。可利用的淡水資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淺層地下淡水)只占全球淡水資源的0.3%,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地球上的水又是極為有限的。我國更是缺水國家,人均徑流量居世界第172位,不足世界人均徑流量的1/4。

目前,我國農業灌溉每年平均缺水300多億立方米,50%的地下水被污染,40%的水源已經不能飲用。全國農村還有3000多萬人飲水困難,全國600多個城市有400多個缺水,缺水較嚴重的城市有110多個,全國城市日缺水量為1600萬立方米,每年因缺水影響城市工業產值2000億元以上(相當于兩個三峽工程)。水資源的利用不合理,造成了河道斷流、濕地萎縮、草地退化、地下水超采及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生態和環境問題。

在講述土壤時,以我國的土地資源為例:我國耕地短缺矛盾十分突出,非農業用地迅速增加,耕地逐年減少,全國已有1/3的省、自治區人均耕地不足0.067公頃,東部沿海地帶的廣東、浙江等省,人均耕地僅有0.033公頃左右。我們浙江省要用占全國1.82%的土地養活占全國3.65%的人口,人均擁有資源指數排在全國倒數第三(居上海、天津之后)怪不得,20世紀90年代,美國經濟學家布朗先生曾提出“21世紀誰來養活中國人?”

附表1:世界一些國家和中國耕地面積比較:

地區耕地面積(億公頃)人均耕地面積(公頃)

世界13.460.24

澳大利亞0.50782.88

加拿大0.45421.57

美國1.8750.72

印度1.6610.19

中國0.9540.08

在講述可持續發展戰略時,列舉當今社會困擾我們的三大問題是:人口、資源、環境問題,謀求人與自然的關系協調,必須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近20年來,我國經濟增長了近六倍,而資源消耗卻增長了幾十倍,資源、能源已成為制約經濟的瓶頸,我國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是以消耗大量的能源作為代價的。國家發改委主任馬凱指出,我國單位產出的能耗和資源消耗水平明顯高于國際先進水平,火力供電煤耗高22.5%,大中型鋼鐵企業噸鋼可比能耗高21%,水泥綜合能耗高45%,乙烯綜合能耗高31%。我國農業灌溉用水利用系數是國外先進水平的一半左右,工業萬元產值用水量是國外先進水平的10倍。礦產資源的消耗強度也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許多。而我國第二產業勞動生產率只相當于美國的1/30、日本的1/18、法國的1/16、德國的1/12和韓國的1/7。現在世界上發達國家經濟增長方式是循環經濟模式,即“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的閉環反饋式循環過程,我國大部分行業和企業還是傳統的“資源→產品→廢棄物”的單向線性模式。傳統模式不僅消費資源,而且破壞環境。國際觀察能耗有一個衡量的指數,即標準燃油一噸為分子,每百萬元GDP為分母,兩者相除的數據就是能耗指數,我國目前的指數為1067,而世界平均指數為281,日本只有95.6,中國在能耗方面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8倍,與日本差距更大。也就是說,如果以生產一美元的等值物來計算,日本耗費的是一份能源,美國要耗費三份能源,而中國最多則要耗費八份能源。如果夏季我們將空調控制在26℃以上,就可以降低10%左右電力負荷,僅北京市就可省電3億度,節約1.5億元左右的空調費用。這些節約下來的能源消耗,可以減少約1200噸二氧化硫排放,從而降低酸雨危害;可以減少約25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減緩由溫室氣體排放而引起的全球氣候變暖的勢頭。

全國很多地方還在不斷使用一次性筷子,但你知道嗎?僅蘭州每天消耗掉的150萬雙一次性筷子,約需要66平方米森林,1年大約使用一次性筷子54750萬雙,約需要24090平方米森林,如此推而廣之:偌大一個中國每年因使用一次性筷子而消耗森林面積是相當驚人的,而且我國這個森林覆蓋率僅16.8%的國家,還大量出口一次性筷子到森林覆蓋率68%的日本。由于森林破壞,導致地球上物種滅絕的速度加快,每年有1萬~2萬種物種滅絕,物種滅絕的速度是形成速度的100萬倍,在全球環境資金(GEF)融資的項目分布中,保護生物的多樣性占的比重最多(37%)。人類不但要對自己講道德,還要對自然環境講道德,環境是有價值的,人類不應該為自身利益而損害自然環境。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是人類、社會和環境的協調發展。

附表2:由于資源、環境不合理利用,全世界每分鐘發生的環境災難

類別每分鐘數量每年數量

耕地損失40公頃2100萬公頃

森林損失21公頃1100萬公頃

土地沙漠化11公頃600萬公頃

泥沙入海4.8萬噸250億噸

污水排放85萬噸4500億噸

死于污染人數28人1500萬人

國家環保總局的《“兩控區”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十五”計劃》表明,我國目前每年因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對生態環境損害和人體健康影響造成的經濟損失在一千一百億元左右。中國社會科學院公開發表的一份關于“90年代中期中國環境污染經濟損失”估算,1995年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對我國造成的經濟損失達到了1875億元,其中水污染造成的損失是大頭。?除環境污染造成的損失外,我國國土沙漠化、荒漠化現象也十分嚴重。荒漠化造成土地質量下降,可利用土地資源銳減。全國荒漠化地區的退化草地已達105萬平方公里,其中損失相當于每年少養5000萬只綿羊,每年減少糧食30多億公斤。荒漠化還對西安、蘭州、烏魯木齊、呼和浩特、銀川等數十座大中城市造成沙塵危害,成為這些城市大氣環境的重要污染源。

通過以上的學習,學生深刻地認識到我國的水資源、土地資源都非常有限,用水、用地形勢非常嚴峻,環境污染加劇,環境災難頻繁發生,迫切需要樹立科學節約觀,保護好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讓青山常在,綠水長流。

三、培養節約型,重要的要使學生具備價值理性

節約型實際是人的行為的價值取向,節約是一種發展,節約是對社會的一種貢獻。中學生由于受自身生活環境、閱歷、世界觀的尚未形成等生理心理因素的局限,價值觀往往是直接的、感性的、片面的,甚至是沖動的、畸形的。重自我價值輕社會價值,重經濟價值輕精神價值,重眼前的表面的局部的而忽視整體深層次長遠的價值,缺乏理性的價值判斷與正確的價值選擇。為了培養節約型的學生,我在教學中經常用正反兩方面的事例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例1:張京午(凱奇電力電子有限責任公司經理)三年比鄰居家省了一萬度電。

張京午在參加中國青年報組織的節能活動之前,特意抄下了自己家與鄰居家的電表數,張京午家:010884;鄰居家:020719。按每度電0.5元計算,節約了5000元,考慮節能燈費用200元,實際節約4800元。“3年前,我與鄰居共同入住位于海淀區遠大路附近的新居,兩家房型完全一樣,建筑面積都近120平方米,家里人口也一樣,可能受我干節能這行的影響,我家在裝修新居時,特意選擇節能家電。我家的燈都是節能燈,熱水器是太陽能和電兩用的。太陽能熱水器可以用三個季節,夏天即使是陰天也足夠家中三口洗澡自用。冬天天氣不好時用來輔助加熱。”“其實,我這這么計算不僅是為了省錢,我個人還有一個理念:我這樣做了之后可以少用電,這意味著發電廠少燒煤,少燒煤就可以減少空氣污染,可以帶來更多藍天,可以減輕溫室效應,最終是有利于北京舉辦奧運會。從全球角度來說,就是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我認為,我們每一個人應該從這些不起眼的一點一滴做起。”

例2:擁有466億美元財富的世界首富比爾.蓋茨,沒有自己的私人司機,公務旅行不坐頭等艙,衣著也不講究名牌,對打折商品很感興趣。不久前微軟公司亞洲研究院的10名中國年輕人應邀到他家做客,他用黃瓜、玉米、茄子、熏肉、豬排等通用食品待客,大家吃飽吃好,最后桌上連一點湯都不剩。他已多次宣布將在有生之年將自己幾乎全部財富捐獻給社會。他說:“我珍惜每一分錢,一個人只有用好了他的每一分錢,他才能做到事業有成、生活幸福。”朋友們,這就是世界首富啊!

例3:一年在餐桌上的浪費600億

據媒體披露:國內某大飯店,做一桌價值20萬元的滿汗全食,擺闊展示三天之后一口未嘗全部到掉!當年慈喜太后的滿汗全食也沒有如此豪華,而且畢竟嘗過幾口才倒掉,現在的某些人在吃的方面揮霍浪費超過了當年的“老佛爺”!還有一些報道稱,國內普通餐館一桌飯菜一般至少會剩下10%,一家普通餐館每天要倒掉50公斤的飯菜。依此推算,全國一年在餐桌上的浪費至少在600億元以上!這是多么觸目驚心的浪費啊!

有人說,“浪費就是高消費,可以推動經濟的發展。”這是人們思想認識的一大誤區。合理的消費可以推動經濟的發展,而浪費會導致資源的惡性消耗和環境的破壞。

有人說“我衣食無憂、經濟寬裕,干嗎還要節儉?”這是人們思想認識的又一大誤區。我們建設小康社會,當然要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的質量,但是應該是“適度消費”,更不是揮霍浪費!古人說:奢能喪志,儉能養德。成由艱辛敗由奢。先富起來的人,難道就可以揮霍無度、玩物喪志、驕奢淫逸么?物質富有,精神也富有,才符合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要求。

三年以來,由于我將培養節約型學生當作一項系統工程來抓,從關注身邊事例入手,在學生頭腦中引入“數”的概念,明確思想認識,也取得了一點成績。如,全班學生已基本養成隨手關電、關水龍頭的習慣;大部分同學能從家里自帶涼開水,教室內礦泉水瓶明顯減少;教室的地面上、講臺上基本找不到無人認領的文具;在校時間統一穿校服,比名牌、比時髦的現象不見了------

節約既是一種修養,也是一種文明的生活方式,一位在中山大學就讀博士的同學在飯后總是將一張餐巾紙分成兩三份,他說:“不為錢,為環境做點貢獻吧!”是呀!讓我們行動起來,為了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為了我們的子孫后代,節約一滴水、一度電、一粒糧、一張紙……,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履行節約、反對浪費,使勤儉節約蔚然成風。建設節約型社會,關系著社會的文明和諧,關系到國家的長治久安,讓我們共同努力吧!

參考文獻:

浙江教育出版社《科學課程資源》

《演講與口才》2005年第11期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初中生物教案》二年級

《高度重視、加強領導,建設節約型社會》(人民日報2005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