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學生網絡道德教育研究
時間:2022-05-21 04:22:00
導語:小議學生網絡道德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當前,網絡世界已成為當今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小學生的影響已經越來越大,網絡技術也正在逐漸成為中小學生活和學習不可缺的工具,但是中學生中出現沉溺網絡不能自拔的案例也屢見不鮮,因此對中學生上網問題一定要立足現實,引導他們綠色上網,切實加強網絡道德教育。
【關鍵詞】網絡世界;綠色上網;初中學生;道德教育
隨著計算機應用的日益廣泛和深入,信息技術的高度發展,作為信息傳播播的重要媒介——計算機互連網絡正在成為人類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人們的學習、生活和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快捷。
現在,城市中大多數學生都有電腦,能上網,幾乎每個同學都有QQ號,很多同學有自己的博客,大多數同學喜歡網絡游戲。然而,與此同時,各種各樣的網絡道德問題也接踵而來。有的同學因迷戀于網上游戲而影響學業,有的學生因熱衷于網上聊天,結果錯交網友,有的因好奇或為表現自己的網絡技能而模仿“黑客”行為……這些問題給我們敲響了警鐘。筆者認為,解決問題的關鍵是對學生進行教育時應把重點放在引導學生綠色上網,提升網絡道德素養上。只有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為學生創設出一個健康、文明上網活動平臺,才能讓網絡真正成為他們學習和生活中的良師益友,促進他們健康成長,下面筆者具體談談認識。
一、加強學校網絡制度建設,實行綠色化管理
當今社會網絡已經深入到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學校應該在校內營造一個大環境,制定必要的網上行為規范及獎懲制度,規范學生的行為,如《校園網絡系統安全管理制度》、《校園網絡機房管理條例》、《機房安全工作條例》等,班級也要制定網絡使用管理制度,對學生在校上網活動,要如同檢查作業一樣,定時檢查他們的使用記錄,發現問題及時矯正。另外,班級要廣泛開展以宣傳《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為主題的各項活動,積極引導學生遵守網絡道德,如我們可以在學校開展一個網絡討論,讓學生們說說自己的作品被別人刪掉時,心里怎么想;你有沒有復制過他人的作品為自己所用?利用這種活動來幫助廣大學生增強網絡法制和網絡論理道德觀念,學校在努力豐富校園網資源的同時,也要采取防護性對策,從技術和管理上實施防護,進行必要的約束,在網絡器和學生電腦安裝防護軟件。如把網絡教室的服務器加裝“任子行”、“護花使者”等教育專用的不良信息屏蔽軟件,同時,還可以在windows系統的開始/設置/控制面板/Internet屬性/內容,分級限制,還可以分別從暴力、裸體、性和語言四個方面進行四個級別分級限制,還可以在許可站點設置任何時候都可以查看或無論如何分O級都不可以查看的站點,這樣可以有效的防止學生瀏覽那些不良信息。
二、構建綠色的班級網絡文化
(一)創建班級主頁或網站
很多學校有校園網,各班級也在校園網上建立班級主頁。建設班級主頁在操作方面須注意兩個問題,一個是技術維護,另一個是內容共建。技術維護由班主任和班內幾個精通信息技術的同學共同負責;內容共建是指班級主頁絕不是一個人或幾個人的主頁,對網絡技術不很熟悉練的同學可以投稿等方式參與主頁建設,班級主頁應根據班級特點和學生愛好靈活設置欄目,如班級簡介、學生風采、課外博覽、學習園地等。學生也可以建立展示自己個性特長的個人頁面,并且連接在班級主頁上。內容可包括人生設計、我行我秀、我愛我家、原創天地等欄目。為了提高學生網頁制作水平,激發學生的興趣愛好,在班級內開展網頁設計比賽是一種很好的辦法。比賽這種形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創造欲望,有助于其發揮特長,培養自信心,增強審美能力。
(二)師生共建班級博客
博客也稱網絡日記,班主任可為班級申請班級博客,博客申請方便、維護簡單、功能強大、界面友好,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班級網站的作用。班主任把班里發生的一些故事、同學們的文學作品和美術作品、班會活動的材料和照片、轉載的一些對同學們學習生活有用的網絡資源等內容發到博客里。班里可以設置幾個博客管理員和班主任一起管理博客,也可以將博客和相冊的密碼向全班同學公開,每一個同學都可以參與到博客和相冊的建設中來。老師通過博客了解和處理學生當中的問題,便于開展班級管理和建設,班主任也是博客中的一員,及時把自己的想法心得寫在日志上,讓班級博客成為師生、生生情感交流的紐帶。積極向上的博客內容使學生實現自我教育,有助于提高班級凝聚力。
(三)開發教育論壇功能
班主任可建設班級論壇,設置師生茶座、少年、美文共享、灌水樂園等版塊,讓學生擔任各版塊的版主。班主任也可選擇某一教育論壇開展網上主題班會,引導班級形成良好班風的輿論導向。如班主任可以事先在論壇上發一篇關于網上主題的班會帖子,在周五給學生布置任務,要求同學們在雙休日登錄該帖子參與在線討論。師生在規定時間內在線開展討論,鼓勵實名登錄,但也允許匿名登錄,讓學生暢所欲言講真話,這樣有助于發現學生真實的思想動態,及時糾正偏差,解決問題。
三、引導學生健康上網
(一)引導學生善用網絡資源
如果放任學生在網絡世界中馳騁,缺乏正確引導,他們就會在網絡中“迷航”。例如有的學生分不清網絡中的真假,把一些未經證實的消息到處傳播,有的沉迷于網絡中的反動、暴力甚至色情內容等。網絡是信息寶庫,同時也是信息垃圾場。各種信息良莠并存,真假難辨,何況現在真正符合中小學生瀏覽的信息不多,由于監管力度不夠,網上色情、反動等負面信息屢見不鮮,其危害相對于網絡游戲有過之而無不及。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善用網絡資源,教會學生學會用正確的觀點去分析信息,辨別是非、分清精華與糟粕,更好地使用網絡信息。
(二)教會學生使用綠色的檢索工具
網絡上的信息量非常大,學生要在上面找自己的信息就必須使用搜索引擎,可現在幾個大公司在檢索方面功能非常強,檢索結果中不適合中小學生查看的信息也非常多,現在比較適合青少年使用的搜索引擎,比如“Baidu網和Google”的少兒搜索,這樣基本就能防止學生無意識地打開不健康網站。要找課外知識時先讓他們進入“Baidu”網的百科知識(http//)看看,如果沒有,再用搜索引擎找。平時向學生推薦一些綠色的網站,如中青網、中青在線、中國共青團、中國中小學教育、血鑄中華、民族魂、中國基礎教育網、中國科技在線、科學園地等。
(三)引導學生正確對待虛擬世界
網絡虛擬世界自由、輕松、平等的環境,對處于現實生活種種壓力下的人而言充滿了誘惑,成人尚且如此,更何況是自我控制能力和選擇能力較弱的中小學生,我們要清楚地告訴學生,網上的畢竟是虛擬、空洞的,總不能拿虛擬空間里的一個面包來充饑。現在的些學生因迷戀網聊影響正常的學習;有的學生沉溺于網絡交友的自由空間,影響了現實生活中與父母、老師、同學的交流;有的甚至陷于不切實際的網戀而不能自拔。此外,還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網絡交往道德,網絡技術本無可辱非,但網絡的虛擬性、隱蔽性使得很多學生上網交往時,習慣說假話、空話;故意欺騙他人的現象時有發生。“只要不見面”成為不少學生網民的共同心態,。教師平時可以多用一些反面例子來教育、引導、幫助學生,讓學生知道其中的危害,必須讓學生了解,網絡這個虛擬環境也是社會的組成部分,當然也在國家法律管轄范圍之內,在網上做了違法行為會受到同樣的處罰。我們中小學生要把網絡變作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取長補短的新途徑。所以,引導學生正確處理虛擬和現實的關系,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和新方向。
四、在日常教育教學中滲透綠色理念
網絡道德素養的提高決不是搞幾次活動就能實現的。實踐證明,網絡道德素養教育與其它教育一樣需要與學校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相結合,需要“潤物細無聲”。因此,學校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應成為網絡道德素養教育的主渠道,全體教師都應把對學生進行網絡道德素養教育作為自己的職責,學科教師要有意識地把網絡道德素養教育整合到各科課堂教學中去,鼓勵學生利用網絡查找資料,解決學習中的難題,或完成自己興趣的課題等。如學生流行《連連看》這個游戲,可以在語文上開展一次網絡“成語連連看游戲”,讓學生既過了游戲“癮”,又鞏固了已學過的成語知識。又如七年級科學《火山和地震》,教師在上課前可以先布置任務,讓學生上網查詢:
(1)火山爆發、地震是怎么發生的?
(2)什么地方容易發生火山地震,為什么?
(3)如果我們遇到火山、地震,應該怎么辦?
(4)我們可以預防或者預測火山爆發、地震嗎?
如果可以,怎么做?并且提供網站地址:中國地震信息網;地震科普之窗,地球科學;地質災害視頻課件;洪恩在線/山火和地震。信息技術課組織學生編寫電腦小報,參加網站、媒體、報刊雜志社及其它一些社會團體組織的網上知識競賽,有獎競猜及相關益智游戲等,學生在生動的網絡活動實踐中體驗所學的網絡道德知識,網絡道德素養會得到更有效的提升。
五、開展綠色的心理健康教育
網絡與心理和心理健康教育是雙向互動的,如果說心理學方法給我們提供了認識網絡行為的獨特視角,反過來也可以說,網絡給心理和心理健康教育注入了活力,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中學生處于少年到青年的過渡時期,成長給他們帶來了許多的煩惱,他們需要向老師傾訴,但羞于啟口。針對這種情況,可以制作《青春熱線》之類網頁,在介紹心理學知識、青春期常見心理問題及對策等內容的基礎上,設置談話熱線,由富有愛心,熱心和責任心且懂提心理學專業的教師在線指導。在德育網站上開設學校信箱、校長熱線、教師答疑、同學心聲、家長進言、心理之約等欄目,利用信息技術提供的E-mail、BBS、NetMeeting等網絡通訊工具,創設交流互動平臺,進行平等對話、協商、討論,實現心靈的溝通。班主任可以將自己的QQ號告訴學生,由于QQ是一種利用對話框(也可以進行語音聊天)進行非面對面交談的形式,交流雙方是平等的,沒有隱私被曝光的顧慮。在絕對安全和自由平等的交流氛圍下,學生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會敞開心扉,班主任則較容易找到孩子心理癥結并開出良方。
六、爭取社會、家長的支持,營造綠色網絡環境
(一)建立民主和諧的親子關系,營造溫暖家庭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民主型的親子關系最有益于孩子的獨立性、主動性、自我控制、信心、探索性等個性的良好發展。現代父母對孩子的態度一般關懷過度,百依百順,寵愛嬌慣,同時,由于緊張忙碌等原因,又很少與孩子進行溝通交流,這很不利于良好親子關系的建立,父母對孩子關心不夠,交流不足會導致孩子網絡成癮,所以父母應多擠出一些時間,多陪陪孩子,或讀讀書,或做個游戲,或唱唱歌等,帶給孩子快樂的同時,可以削弱孩子對網絡游戲的迷戀程度,也使父母與子女的關系更加融洽。溝通就會無障礙,同時家長也能更好地控制、引導孩子。
(二)與孩子協商制定出合理的上網計劃,培養他們良好的上網習慣
父母與孩子共同學習分析上網的利弊,幫助孩子提高認識,同時還要告訴孩子長時間上網會極大地損害自己的身體健康,如“使免疫功能降低、引發心血管疾病、胃腸神經官能癥,緊張性頭疼、焦慮、憂郁等”,甚至可能導致死亡,同時,由于玩游戲時全神貫注,身體始終處于一種姿態,眼睛長時間注視顯示屏,會導致視力下降,眼睛疼痛、怕光、脖子酸痛、頭暈眼花等,另外,還有一些不健康的網站也會影響孩子的心靈。家長把道理講透徹,就與孩子協商制定出合理的上網計劃,比如,(1)要想上網的前提條件是圓滿完成家庭作;(2)防止瀏覽不健康的網頁和玩游戲。
(三)家長要不斷學習網絡管理技術,給孩子營造綠色的上網環境
互聯網的“黃、黑、毒”成為“地球上最骯臟的地方,因為數字化黃泛區”無邊無際,無孔不入;“黑客”已成為數字化時代的“心腹大患”,他們多數是電腦天才兼技術法盲;網絡計算機病毒尤為令人心悸,這些因素都直接對未成年人的發展產生負面影響,《金惠綠壩》是國內具有圖像過濾技術的信息安全過濾產品,我們可以給電腦裝上此軟件,以屏蔽過濾掉不適合孩子接觸和瀏覽的網站內容,保證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長。
(四)社會要擔當“保護者”的角色
社會教育機構應負起凈化和優化網絡環境的責任,積極推進網吧行業經營管理的規范化,對于那些非法建立色情網站,對青少年傳播色情等不良信息,以及對那些利用網絡聊天工具對學生實施網絡詐騙的攻擊的人,堅決予以打擊。全社會都應努力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健康的網絡文化氛圍。
總之,網絡作為一種新的科學技術,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對青少年發展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但我們不能忽視它所帶來的種種問題,更不能因為它的負面作用而將其拒之門外。作為學生上網的主陣地,我們要幫助學生盡早建立正確的網絡道德觀、高尚的信息素養,減少負面影響所帶來的損害,同時還要引領學生健康、文明上網,充分利用現有資源,使得網絡成為保證學生健康成長,培養和諧人才的新型教育渠道。
- 上一篇:詮釋公共管理基本方法探討
- 下一篇:計算機機房的管理問題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