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轉變教師角色提高工學相結合效果
時間:2022-07-15 05:28:00
導語:透視轉變教師角色提高工學相結合效果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工學結合”教育模式是中央電大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提高開放教育質量的重要手段。本文從轉變教師角色的重要性入手,重點論述了輔導教師角色轉變的主要內容,并結合教師角色轉換,提出了提高工學結合效果的一些策略。
[關鍵詞]開放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工學結合;角色轉換
“工學結合”就是將學習與工作緊密結合的一種教育模式。實踐表明,“工學結合”實施效果的高低主要取決于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工學結合”的培養模式,對開放教育輔導教師素質提出了很高要求,不僅要求教師具備應有的專業素質,而且還要求教師具備對口的各項技能。可見,在開放教育背景下,轉變輔導教師角色意義深遠。
一、“工學結合”模式下輔導教師角色轉變的重要性
傳統的開放教育教學模式中,課程輔導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是課堂過程的控制者和管理者;學員在這一過程中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師生的角色也相對單一。教學過程常常是以課堂傳授為主要形式,課堂上經常是以教師為主體、以教材為載體,由輔導教師向學員灌輸不是特別感興趣的知識,輔導教師展現在學員面前的只是自己的強項,而盡量回避了自己的弱項。同時,還有相當一部分輔導教師輕視對學員技能的培養,與社會實踐沒有緊密聯系,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培養出的人才大多是唯書唯上,難以適應學習型社會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工學結合”模式下的教學強調開放化教學、職業化教學和網絡化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學員與教師一樣能通過互聯網、媒體等多種渠道獲取信息和知識,同時學員還可以走出校園、下到企業、接觸社會,從而獲得各方面的實踐知識和社會信息。這樣一來,輔導教師所扮演的角色變得靈活、多樣,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多的是學員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和求知路上的伙伴。輔導教師的地位和作用也發生明顯變化,多種角色的飾演,對輔導教師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工學結合”模式下輔導教師角色地位的轉變勢在必行。
二、“工學結合”模式下輔導教師角色轉變的主要內容
1.從知識傳授者向理論踐行者轉變
目前,廣播電視大學的“工學結合”模式實施環境已呈現多樣化趨勢,實踐地點不僅有校園,而且有生產、管理和服務的第一線。教學環境的變化,對輔導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輔導教師必須采用一些隨機應變的教學方法,使學員易于理解和接受。因此,教學方式不僅采用傳統的講授法、問答法、討論法等,還有有助于技能培養的演示法、練習法、學徒教學法、項目教學法等,輔導教師要在適應新環境的教學方法改革上下功夫。由于專業性質的不同,各專業的教師要針對具體的實施環境,努力尋找適合本專業工學結合模式的新的教學方法,這就要求教師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師。所以輔導教師提升素養時除了要廣泛、及時地查閱文獻外,還要經常深入生產企業一線,親自從事調查研究,真正實現從課堂知識傳授者向理論實踐應用者轉變。
2.從權威影響者向平等互動者轉變
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強調的是教師的主體作用,教師是教學過程的權威者,教學目標是將學員的思維引向教師既定的結論,這樣一來學員的創新思維受到了嚴重的壓抑。“工學結合”教學模式下,學員們在實踐中積累了一些與課堂上講授不同的見解,“沖擊”了教師原有的權威。這樣一來,輔導教師就要注意教學指導方式的轉變,充分發揮學員的主體作用,及時了解學員在實踐中遇到的困難及需要,注意觀察每一個學員在品德、能力和個性方面的差異,給予適時的鼓勵和指導,在教學過程中講求平等互動,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教師角色要從教學過程的權威影響者逐步向平等互動者轉變,為學員成長提供更好的條件。
3.從單一組織者向多方協調者轉變
傳統教學模式下的實踐活動多由教務處和招生就業處負責聯系和落實相關事宜,課程輔導教師只是組織學員參與活動,而且場所多數集中在校內,即便是到校外實踐也多是短期觀摩,協調方面做得較少。推行“工學結合”模式后,大量教學實踐活動都需要課程輔導教師來安排。學員在實習單位工作時,有許多關系到校企雙方的問題需要協商調解,這就需要發揮輔導教師的綜合協調能力,既要實現學校預期目標,又要使企業收到預期效益,做到互惠互利;既要代表學校做好學員的管理引導工作,又要站在企業的立場協調學員管理工作,做到齊抓共管。真正使輔導教師從單一實踐組織者向多方協調者轉變。
三、提高“工學結合”效果的主要途徑
1.及時輔導專業知識,提高學員的綜合素養
實施“工學結合”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學員的綜合素質和就業競爭能力,同時也是為了提高學校教育對社會需求的適應能力和學校的知名度。在這一過程中,學員既要以受教育者的身份在校內學習各種理論知識;又要以“職業人”的身份參加與所學專業相關聯的實際工作。在實習實訓前,輔導教師不僅要讓學員掌握相關的專業理論知識,更要讓學員學會如何在實踐中運用所學專業知識。輔導教師可以通過考核學員的工作業績、審閱周記、與學員交談等方式了解存在不足,和學員一起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然后就具體原因提出解決方法,使專業知識更好地應用于實踐,同時也讓學員進一步掌握了相關理論知識。在實習過程中,輔導教師可以采取集中指導、個別指導、巡視指導等辦法,加強指導的實效性,并隨時注意觀察學員的工作表現,及時糾正錯誤,提高學員的綜合素養。
2.架起學校、企業、家長間的橋梁,做好溝通協調工作
“工學結合”的教育實質是學校、企業、學員和家長共同參與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課程輔導教師則是學校、企業、學員與家長之間溝通的橋梁,幫助學員積極參與實習工作,提高“工學結合”教育效果。一是提高企業積極性,加強企業對“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認識。與企業一起制訂實訓計劃,安排實訓崗位,配合企業指導老師開展對學員的專業技能訓練。二是輔導老師要定期對實訓方案和實訓情況進行回顧總結,并及時反饋給學校,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調整、修改實訓方案,完善各項管理制度,為今后更好地開展“工學結合”打下基礎。三是注重與家長的溝通。學員頂崗前可以通過信函、電話等方式取得家長的認同與支持,請家長協助學校引導學員對工學結合形成正確認識;定期將學員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等情況通報給學員家長,讓家長能及時了解到學員在實習中的情況。最后,在“工學結合”模式中,課程輔導教師要經常下企業,與企業指導老師、學員進行溝通交流,掌握學員思想和工作動態,與企業一起解決學員在實習中的工作、生活問題。
3.做好學員后勤保障工作,維護學員的合法權益
輔導教師在做好教育教學工作的同時,還要依法維護學員在實習中的合法權益,以確保學員完成相應的實習任務。由于參與“工學結合”學習的學員都屬于在校大學生,社會接觸面比較窄,加上年齡較小,身體和心理還處于發展時期,因而學校有責任依法對學員在實習期間的成長進行保護。在實習實訓過程中,輔導教師要按照國家的有關法律對學員的合法權益進行維護,要求企業科學安排實習內容,按照專業性質安排學員實習崗位,合理安排學員的作息時間,并做好勞動保護和勞動安全等工作,積極與企業協商,給予學員相應的勞動報酬。
4.合理引導學員就業、創業,培養學員的生存能力
學員在“工學結合”實踐中,要參加企業生產一線的實習,這樣對幫助學員認識和了解企業、了解就業和工作有著直接的作用。輔導教師可以抓住這樣的好機會,對學員進行就業與創業教育,充分利用企業的氛圍,培養學員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競爭意識;培養團隊合作、群體溝通和組織協調等綜合能力;培養學員愛崗敬業的精神和適應新環境的能力;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和積極向上的心態;引導學員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形成先就業、后擇業、再創業的就業思路,樹立腳踏實地、循序漸進、艱苦創業的就業觀念,為今后自主創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結語
推行“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是深化中央電大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提高開放教育質量的重要保證,這種教育模式可以極大地提升學員的綜合素質和就業競爭能力。課程輔導教師要充分發揮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扮演好“工學結合”模式下的各種角色,從而提升學員的理論水平和專業技能,提高開放教育的教學效果。
- 上一篇:普法教育學習體會感想
- 下一篇:小議財務管理中會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