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習鋪墊在教學的作用
時間:2022-11-04 04:31:00
導語:復習鋪墊在教學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復習鋪墊能幫助學生溝通新舊聯系,分散難點,從而順利地完成學習任務,也會產生一些負面效應,對學生的發展不利。但我們不能因為復習鋪墊具有弊端而將其一棍子打死。應該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適時、適度進行安排復習鋪墊,在“短、精、新”上下功夫,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教學效果,使后面的“好戲”順理成章。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復習鋪墊
“創設情境”和“復習鋪墊”作為兩種引入新課的方式,在現今的狀況卻大相徑庭。通過創設情境,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興趣,形成認知沖突,喚起求知欲望,使課堂教學充滿活力,促進了學生主動學習,所以“創設情境”儼然成為小學數學課堂的寵兒。而“復習鋪墊”則成了“反面典型”,被痛批為過于追求預設,忽略課堂的生成,追求純粹意義的“數學化”,只重視數學技能的訓練,忽略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一時間“復習鋪墊”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但我們不能因為復習鋪墊具有上述弊端而將其一棍子打死,使它在課堂中銷聲匿跡。應該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適時、適度進行安排復習鋪墊。當新授知識與舊知識聯系緊密,特別是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與新授課知識之間存在矛盾或空缺時,就有必要安排復習鋪墊。如果新授知識學生有能力自主建構,通過復習鋪墊會暗示或限制學生思維,就不能安排這一教學環節。
例如,在教學“分數的大小比較”時,如果首先復習通分,學生在比較大小時就會直奔主題——先通分再比大小;如果直接讓學生探究,他們反而能發現很多方法:畫圖比較大小、與一個標準數(如1/2)比、化成小數再比大小……但在教學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時,就必須要幫助學生回憶通分的方法,并進行一些專項訓練,幫助他們掃清學習障礙,以便接下來集中全力去探究算法。如果省略復習鋪墊這一環節,就可能會出現理解了算理但不會計算的情況。
因此在一節課的起始環節,適當的鋪墊是必要的。我們安排鋪墊要在“短、精、新”上下功夫,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教學效果,使后面的“好戲”順理成章。下面就談談筆者的一些實踐和體會。
1.時間要短。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一堂課的第5分鐘到第20分鐘這段時域是他們注意力比較集中的最佳時域。為了確保學生能在這最佳時域內學習新知,復習鋪墊的時間必須要短,務必控制在3至5分鐘內。如何在短時間達到高效呢?關鍵要能為學習新知拋好“錨”,打好“樁”,架起認知橋梁。例如,學習“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要涉及商不變性質、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除法的試商、除數是整數的除法法則等一系列舊知。如果面面俱到地進行復習,勢必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實際上與新知聯系最緊密的舊知是“除數是整數的除法”。教師可圍繞這一認知固定點,課始提供與例題相似的背景材料,復數是整數的除法——如8.84÷26,讓學生說出計算方法。接著把背景材料中的數據改成除數是小數的除法——8.84÷2.6,讓學生進行嘗試。這樣就把新舊知識之間的主要矛盾暴露在學生面前,促使他們思考:除數是小數應該怎么辦?從而把復習舊知與引進新知融于一體,達到了短時高效的目的。由此可見,復習鋪墊的重點應該在鋪墊和溝通上,設計時要緊扣新授課教學的重、難點,瞄準目標,速戰速決,不能拖泥帶水,影響“重頭戲”。
2.內容要精。復習鋪墊的關鍵是要把握住知識的生長點,激活學生處于“休眠”狀態的舊知識與經驗,促進知識的遷移。但是如果為了順利獲取結論而設計出步步為營、環環相扣的套路,讓學生往里鉆,勢必會使原本充滿挑戰性的問題變得簡單化和程式化,學生的學習變成了一種機械的模仿,并不是基于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能力進行自我建構,也就更談不上參與對數學知識的再發現和再創造。因此,復習鋪墊的內容應精選,做到“惜墨如金”,要能讓學生經歷充滿刺激和挑戰的思維過程,在獲取新知識的同時,數學思維得到相應的培養。
例如:蘇教版小學數學六(下)“百分數的應用”例5:朝陽小學美術組有36人,女生人數是男生的80%。美術組男、女生各有多少人?有位老師在教學例題之前,設計了這樣的復習鋪墊:
(1)果園里有蘋果樹60棵,梨樹棵樹是蘋果樹的3/4,梨樹有()棵,蘋果樹和梨樹一共有()棵。
(2)飼養小組養的白兔和黑兔共有18只,其中白兔只數是黑兔的5倍,白兔和黑兔各有多少只?(用方程解)
教師對兩道準備題的數量關系、解題方法進行了細致周到的分析,然后放心地拋出例題讓學生嘗試解答,全班同學幾乎不約而同地列出了與課本標準答案一模一樣的方程。在上述復習鋪墊過程中,教師“全權負責”為學生檢索相關舊知識,學生在教師“先入為主”的單一牽引下“直奔主題”,他們無須做任何的探索努力,只須將那已經“呼之欲出”的標準答案寫出即可,思維沒有半點“旁逸斜出”。
在上例中,如果把兩題的復習題改為:看到“女生人數是男生的80%”你想到什么?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他們有的想到:“女生人數是男生的4/5。”有的想到:“女生人數4份、男生人數是5份,美術組的人數是這樣的9份。”有的想到:“女生人數占美術組人數的4/(5+4),男生人數占美術組人數的5/(5+4)。”……
在接下來的例題學習中,學生就能按照自己的體驗去建構新知,他們的答案必然是豐富多彩的,這樣的學習才是一個生動活潑、富有個性的過程。
3.形式要新。復習鋪墊的形式如果是一味地解題和回顧,學生勢必會產生厭倦感,我們不妨適當變換復習的形式,如采用討論、搶答、自由答、或者競賽等方法,創設出思維情境,使學生產生“憤”、“悱”的求知心理,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新知的探究活動。
例如在教學“加減法的簡便運算”時,我是這樣設計復習鋪墊的:
限時計算比賽:
(1)699+1385974-397436+496765-97
(2)700+1385974-400436+500765-200
(男生做第一行,女生做第二行)
師:比賽后大家有什么感受?
生1:比賽不公平,女生做的全是整百數,我們男生不是整百數。
生2:如果我們做的題目也是整百數,速度一定會更快。
師:其實第一行算式的數據也很有特點,你們發現了嗎?
通過不公平的計算比賽讓學生對數據特征有所感悟,對簡便計算有初步的體驗,這樣使知識和技能的鋪墊達到應有的火候,既激發了學生探究欲望,同時又為學生的探究指明了方向。
總之,復習鋪墊要因生而異、因材而異。教師在鋪墊環節的設計上要做到適量、適度,使復習鋪墊有效、到位,既為學生學習新知做好知識和心理上的準備,又為學生的主動發展創設空間,從而追求高效的課堂教學。
- 上一篇:探究刑罰執行體制與檢察執行監督機制
- 下一篇:法院黨組全年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