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銀行會計教育論文

時間:2022-01-07 02:54:04

導語:人民銀行會計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人民銀行會計教育論文

一、影響基層人民銀行培訓效果的因素分析

(一)會計人員培訓缺乏系統規劃。目前基層人民銀行會計培訓主要圍繞年度工作要點開展,缺乏系統性規劃。一方面在制定轄區會計人員教育培訓計劃時未能充分考慮會計人員現狀,很少站在全局高度統一規劃,會計培訓需求分析不到位,直接結合年度工作計劃組織開展培訓,導致培訓與實際需求不銜接,純粹為了工作開展而培訓,培訓內容單純集中在基本業務知識和制度講解,具有專門特點的,針對性和操作性強的培訓少。另一方面教育培訓內容前瞻性存在過剩或不足的現象,影響了會計人員培訓的積極性,比如財政部門組織的繼續教育培訓,完全依托會計網校培訓,培訓的內容大多是企業會計的內容,與央行的業務脫節,前瞻性不足;總行通過內網組織的培訓,包括會計人員培訓,培訓的內容沒有考慮基層行的特點,比如國際性的央行財務體系研究等前瞻性上又略顯過剩。未能有效開展深層次的貼合基層的央行會計知識和經濟金融知識學習討論,影響了培訓效果的轉換,更是不能滿足人民銀行會計業務轉型工作長期發展的需要。第三方面在培訓費管理新規出臺后,要求所有的培訓必須有培訓計劃,沒有培訓計劃的,原則上不允許報銷培訓費用;在缺乏系統性規劃的前提下,會影響會計人員培訓計劃的制定,進而影響培訓的效果。(二)會計人員培訓評估體系不健全。一是網絡會計教育培訓測評基本以測試的形式來進行,測試的內容過于簡單,無論是會計人員繼續教育還是人民銀行內部的網絡培訓,有的是講的內容,有的是日常簡單的會計基礎知識,直接影響了培訓的嚴肅性。導致大部分員工認為教育培訓就是為了完成任務,扎扎實實走過場,培訓的質量就可想而知。二是會計教育培訓激勵機制欠缺,除了部分取得國家認可證書的教育培訓外,如注冊會計師考試、研究生學歷教育等有適當的獎勵外,其他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沒有獎勵機制,沒有真正把教育培訓與年度考核、職稱聘任開展情況掛鉤,造成了會計人員“學與不學都一樣”的學習態度,直接導致部分員工以“工作忙、任務重、時間緊”為由敷衍參加教育培訓,導致會計人員教育培訓流于形式。三是培訓效果不理想,培訓現場討論熱烈,培訓結束后對培訓內容缺乏有效追蹤提高,培訓效果轉化程度低,對培訓后要達到的效果缺乏明確的認識,常常是為培訓而培訓,沒有真正實現以培訓促工作的目的。(三)會計人員隊伍老齡化導致其參與培訓積極性不高。一是年齡結構老化。大多數基層人民銀行會計人員年齡偏大,據不完全統計,全轄會計從業人員平均年齡在42歲,縣支行更是達到了45歲,大部分會級人員由于長期從事會計崗位,提拔晉職的希望不大導致其參見教育培訓的熱情不高,會計工作管理滿足于經驗管理,工作目標就是安全無事故,會計隊伍活力不足。二是思想觀念老化。對新事物的接受程度緩慢,再加上傳統思想“人過四十不學藝”的影響,認為沒必要再認真學習會計新業務和新知識,用自己在長期工作中積累的豐富工作經驗也能應對日常工作,影響了參加培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四)會計人員的培訓效果有待提升。隨著人民銀行會計業務管理不斷加強,總行及上級行會計部門對會計隊伍的培訓教育日漸重視,培訓內容和方式也不斷改進,但是全員培訓的次數較少,培訓效果有待提升。一是培訓范圍有限,主要表現為受時間、費用限制,會計人員培訓往往主要集中于會計主管或者部分業務骨干等少數人,使得全員培訓目標不能實現。二是培訓方式大部分仍以層層培訓為主,即總行培訓省行、省行培訓地市和縣支行,更有甚者地市再培訓縣支行,層層培訓的方式直接降低了培訓效果。(五)會計人員培訓知識結構相對單一。目前的會計人員培訓基本局限于會計基礎理論的范疇,沒有將經濟金融形勢變化、各類法律常規知識、高新技術的發展態勢及其影響等與會計培訓有效融合,影響了基層會計人員的思路和視野,管理能力和水平改善不大,無法很好適應新形勢下中央銀行會計財務管理工作需要,更不能站在較高層次有效開展創新性管理工作。

二、改進基層人民銀行會計培訓效果的建議

(一)制定長期會計人員培訓規劃,提供良好培訓資源。會計人員培訓教育工作應從人民銀行會計工作轉型面臨的新形勢和任務出發,科學制定匹配會計隊伍建設現狀的培訓標準,下發會計人員培訓教育整體規劃。一是針對會計人員隊伍現狀進行調查統計,準確掌握各崗位會計人員的政治理論水平、文化知識和業務工作能力等情況,劃分各類別會計人員應具備的政治理論水平、文化知識水平和業務素質能力的基本標準,以及在不同工作崗位上的具體標準,從而構成完整的會計人員素質能力標準評估體系,以此以專業勝任能力為基礎、以提高綜合素質為目標、與履職能力相銜接的會計教育培訓體系。二是提升會計人員培訓的靈活性,會計人員在完成規定的基礎內容培訓后.可根據自己現有的知識結構和工作崗位的要求,自主地選擇培訓內容,使培訓的供需達到最佳匹配。三是充分發揮總行的在線培訓,利用總行的優勢,提供更優秀的培訓資源。(二)完善會計培訓評估機制,創新培訓管理手段。一是要加強會計培訓組織領導,結合人民銀行會計全局性工作和重大事項,積極聯合人事部門,充分發揮各自專業優勢,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形成合力,保證教育會計培訓工作落實。二是實施會計人員培訓學分制度。借鑒衛生人員目前實施的繼續教育學分制度,會計人員培訓學分分為國家級學分和省級學分,國家級學分通過參加國家級的培訓獲得,比如人民銀行各專業司局或者《金融時報》和《金融會計》組織的專題學分培訓以及財政部組織的國家級培訓,省級學分由省會中支組織的培訓取得。國家級學分用于職稱晉升需要,達不到學分就不能晉升,省級學分用于年度考核,達不到規定的學分,年度職稱考核就不能算是稱職,督促會計培訓取得良好效果。(三)創新開展會計隊伍培訓。采用任務驅動模式培養會計人員的基本職業能力。會計培訓的目的是培養受訓者具備實際會計工作過程中所需要的綜合職業能力,因此,央行會計培訓課程結構設計必須打破傳統理論教學模式,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思維,建議嘗試試行上崗證培訓,使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在一個明確的平臺很好地結合。針對崗位工作內容設計相應的培訓項目及多個對應的工作任務,每個項目都針對會計工作過程中的某一具體方面或環節,都有具體的知識、技能與態度培養目標,受訓人員完成所有項目的學習,也就具備了從事央行所有會計崗位所需要的職業能力,獲得上崗證或者規定的學分,否則就不能上崗。(四)建好人才庫,發揮人才“池子”的作用。成分發揮會計人才庫的作用,目前按照省行的統一規劃,各地市也建立了會計人才庫,但是由于種種原因,并沒有發揮會計人才庫的作用,在某種程度上成了一種榮譽。下一步要充分發揮人才庫的作用使之真正成為人才的“池子”,提高人才庫的含金量,做好應急會計隊伍的建設。(五)改進會計培訓知識結構,拓寬培訓廣度和深度。會計培訓應不局限于會計專業知識,除開展基本專業知識、技術技能培訓外,適度增加會計前沿動態、最新會計理論和觀念;本地區、全國以至世界范圍內的經濟金融形式分析;國內國際經濟金融熱點事件講解,做到深廣結合。并與人民銀行會計工作實務緊密聯系,啟發會計人員的管理性思維,促使其從經濟金融管理者的高度看待各類問題,工作中更具全局性思維、前瞻性意識、以及較強的社會使命感。(六)采取多種形式提升會計人員的職業忠誠度和興趣。經常組織區域性的會計隊伍橫向交流學習,取長補短,拓寬思維。會計工作的機械重復性和安全管理的固定模式,在一定程度束縛了會計人員的思維,沒有有效觸動和啟發思維的環境,會計工作興趣逐步降低。因此,經常性開展會計隊伍橫向交流學習或者聯誼活動,推出先進典型,介紹經驗,探討問題,取長補短,互相啟發和激勵,有助于在會計隊伍中培養濃厚的會計職業興趣。

作者:焦政康單位:中國人民銀行周口市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