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學教學中環境教育的應用

時間:2022-04-19 10:42:48

導語:初中科學教學中環境教育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科學教學中環境教育的應用

初中科學教育課程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教育宗旨,在教學過程中除了注重傳授科學知識,還要培養學生形成“保護自然的意識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意識”.這一教育理念與環境教育理念相同,有助于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價值觀.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全民的環境意識必須依靠教育先行.初中科學課程中的豐富的環境教育內容為教師開展環境教育實踐提供了最佳的引入方式,是科學教師肩負的責任和義務.

一、環境教育的概念

隨著全球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改善環境、保護環境的愿望要求更加強烈,環境教育得到興起和發展,被列為基礎教育中的主要內容.環境教育在初中階段的教育特征體現在以下方面:環境教育具有綜合性和實踐性的特點,既是一門新興的教育學科,也是一項教育活動;環境教育代表著未來的發展方向,將可持續發展戰略作為教育的時代特色.環境教育肩負著重要的教育任務.首先,要讓人們理解自己所生活的真實環境,關注當前社會、國家和全球面臨的嚴峻的環境問題,正確認識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相互依存的關系;其次,培養學生保護環境、珍愛環境的情感態度和價值取向,使學生掌握與自然和諧相處應具備的知識和技能;最后,通過讓學生參與各項保護環境的活動行為,培養他們成為具有一定責任感和社會實踐能力的接班人.

二、初中科學教學中開展環境教育實踐

初中科學教材中有很多可以引申的環境教育內容,教師可以深入挖掘、滲透,培養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環境教育要深入到學生的心靈深處,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教師應不斷挖掘各種課外環保教育資源,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讓學生親身參與實際環境問題的調查、分析、研究,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教育形式,親自動手、身體力行,在實踐資料的采集、收集、分析、處理過程中,強化學生的感性認識,讓學生能夠從實踐角度運用所學到的本領和技能,進行初步的探索,尋求解決環境問題的有效方法和途徑.

1.深入實地參觀考察.實地調查訪問,可以增添學生的親身體驗,讓學生對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緊迫性產生共鳴,自覺增強保護環境的意識.例如,在學習微生物知識后,教師可以安排組織學生參觀附近的污水處理廠或工礦企業的污水處理站,讓學生觀察污水在沉淀池、反應池、攪拌池等設施中的處理過程,查看污水由渾黑到逐步澄清的變化,了解微生物的作用,污水處理的科學技術,深刻體會到人類不進行環境保護對自然和社會帶來的不良影響.當學生剛進入廠區看到沒有處理的、散發著惡臭的污水時,紛紛捂起了鼻子,而看到隨著污水沿著管道流動前行,逐步澄清后,在處理好的一個水池里自由自在游動的金魚時,興奮得手舞足蹈!這種體驗實踐,能夠加深學生對水環境保護的強烈意識.實踐活動后,學生都開始從自身做起,從家庭做起,從細微的小事開始愛護水環境.一些學生開始在家里采取各項節水措施、不使用含磷洗滌劑等.教師還可以利用寒暑假給學生布置對周圍生態資源的調查報告,如針對學生生活小區的垃圾處理情況進行專項調查,寫出分析報告.還可以就農村村民大量焚燒玉米秸稈的行為進行宣傳教育,讓學生在這些實踐調查活動中親眼目睹環境污染的嚴峻現實和長遠危害,樹立起堅持環境保護的責任心.

2.建立環境科學興趣小組.科學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組織建立環境保護科學興趣小組,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展一系列活動,學習環保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如開展科技夏令營、登山遠足活動、科普知識教育實驗活動等.可以通過對當地自然植被的觀察,辨認各種植物,了解它們的生長環境、習性和生長狀態;可以利用校區的空地開展綠化實踐,植樹種草,監測植物的生長發育;對生活社區、工廠周邊和校園內的噪聲進行監測,鞏固課堂學習內容,拓寬知識眼界;對家庭的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展開調查分析;等等.這樣,能夠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從而提高全民的環保觀念.

3.宣傳教育和專題講座.教師可以結合教材中的環境知識點,以身邊的實例為題,開展環境問題專題講座,普及和強化學生的環保意識,促進學生的環保行動.還可以有效利用相關的節日主題,進行宣傳教育.如植樹節、愛鳥日、世界環境日、無煙日等,利用廣播、演講、黑板報等形式進行活動宣傳.通過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讓學生認識到白色污染、鋁污染的危害,意識到環境問題就發生在自己身邊,產生強烈的危機意識.總之,初中科學教學實踐中滲透環境教育,教師要增強環保意識和環境教育的責任感,挖掘學科中的環保教育內容,注重科學理論與實踐內容的有機融合,積累和收集相關的信息資料,用健康的態度、積極的行動去影響和示范學生,培養學生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的意識.

作者:徐靜波 單位:浙江寧波市鎮海區立人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