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教師師德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14 05:40:00

導語:高校青年教師師德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青年教師師德研究論文

【摘要】時代和社會的發展賦予現代教師師德和教師權威以全新的涵義。高校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師德建設和教師權威,也面臨著新的沖擊與挑戰。因此,必須從更為理性化的角度,對現行的教師職業道德進行補充與細化,對青年教師師德進行反思與構建,重塑教師權威。

【關鍵詞】青年教師師德;重塑;教師權威

一、現代教師師德與教師權威的內涵

(一)現代師德的內涵

1.中國傳統師德與西方師德的主要內容。師德一般是指教師的職業道德,由教育自身所“內生”的。中國傳統師德是以儒家思想為核心,兼具百家之長而形成的。其中優秀的傳統師德主要包括:立志樂道,敢于奉獻;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嚴于律己,以身作則;教學相長,有教無類等。西方崇尚個人本位、平等和自由權利,因此西方教師師德主要有三個層次:即一要尊重學生,遵循學生天性的發展;二要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性;三要培養學生對正義的追求。

從中可以看出,無論中國傳統師德還是西方的師德,都涉及到教師的修身、治學的態度和如何處理師生之間關系等問題。總的說來,中國傳統師德更注重教師“修身”、教學實踐中注意身體力行;而西方更注重學生的探索和創新的精神,培養學生的內在的獨立意識和對社會公正的追求。

2.現代師德內涵:“以人為本”的新師德。2001年“中國首屆師德建設論壇”大會上,確定了“以人為本,敬業奉獻”的主題。這是對新時期師德內涵的重要提升,也是教育理念的重要突破。現代師德的內涵應是在“以人為本”的理念為指導下,在繼承中國傳統優秀的師德、并借鑒西方的教育理念基礎上形成的,主要包括以下基本內容:(1)職業道德素質。(2)教學素質。(3)心理素質。

(二)現代教師權威的涵義

社會學意義上的權威代表的是一種社會關系,即權威者與權威對象之間影響與被影響、支配與服從的關系。尤以韋伯的觀點為典型性,韋伯將權威的來源分為三種類型即:傳統的權威、人格感召的權威和法理的權威。傳統權威是統治者根據習俗與傳統,以世代因襲的身份來運用其權威;人格感召的權威,就是領導者神圣化的人格吸引力;法理權威,是一切典章制度認可的權威。借鑒韋伯的觀點我國教師存在著三種權威,即“傳統”“人格感召”與“制度”三種權威。具體來說:

(1)專業上的權威。(2)人格上的感召力量。這是構建成現代教師權威必備的條件。教師的人格在于對學生、工作的熱愛。教師必須是公正、誠實、謙遜、守信的,“一個真正的教育者……通過你是什么樣的人要比你知道什么可以獲得更大的成效”。(3)制度上的權威。

(三)師德與教師權威的關系

現代教師權威和師德,二者是緊密聯系、相輔相成的。具體表現在:(1)師德的具體內容是構成教師權威必備的條件。(2)重塑教師權威,有助于豐富教師師德的內涵。

二、當前高校青年教師師德與教師權威現狀分析

(一)當前高校青年教師師德現狀分析

當前高校青年教師,以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質,良好的師表形象、強烈的工作責任感,嚴格的職業紀律贏得了社會和學生的認可,但隨著市場經濟大潮的推進、我國的社會結構、經濟結構、職業結構的變革以及相伴而生的全體社會成員的道德觀念、心理狀態以及行為方式的變化,使個別青年教師師德存在著令人擔憂的問題和現象:(1)職業道德上,部分教師一缺乏奉獻精神和社會責任感。(2)人格修養上,忽視人格的修養,缺乏以身作則的師表意識。(3)人生觀價值觀上,價值趨于功利化,內蘊于教師個體的人文精神在缺失。在商品經濟的規則下,人的價值理性不斷萎縮,工具理性日益膨脹。這使青年教師個人幸福趨向社會給予,價值標準趨向實用,內蘊的人文精神嚴重缺失。在人生觀上,集體觀念淡薄,缺乏團結協作精神,過分強調自我價值,而較少考慮到國家的利益和社會的需要。

(二)當前高校教師權威的現狀分析

傳統的教育教學中,教師既是社會價值體系的代表者,又是文化知識的傳播者。壟斷了組織的管理權,話語權、決策權、平等權利。因此他在學生面前是絕對的權威。在今天,傳統的教師權威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新環境的挑戰,具體表現在:(1)專業權威上,由于傳播媒介的多樣化,知識更新頻率加快。(2)人格權威上,社會的開放程度愈大,多元的價值觀念和道德規范使人們的思想發生劇烈的沖撞。

三、構建青年教師師德,重塑教師權威

隨著高校青年教師師德與教師權威現狀的嚴峻和德育工作在現代教育中的重要性的凸顯,必須在繼承優良傳統師德師范的基礎上,對傳統的教師權威進行整合和重構。

(一)建立青年教師師德的基本規范

構建青年教師師德的基本規范,應體現時代性、人文性、專業性和操作性。青年教師師德應在“以人為本”的基調中構建,這其中包含三個層含義:(1)師德理想。師德理想是教師職業道德中最高的理想,體現了教師應該努力的方向。(2)師德原則。師德原則是指導教師實踐的根本的準則。教學實踐中主要包括課堂教學和課外的教育教學。青年教師應以提升專業知識為標準,教會學生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學會學習。(3)師德規則。師德規則是在具體的教學過程做遵守的具體的規則。這是帶有可操作性的層面。直接會影響到教學的效果。它包括:一是對待自己所從事的專業,二是對待自己的學生。師德規則應該根據現代師德的內涵進行相應的規則的制定,并發揮其約束的功能。

(二)要建立職業道德規范,建立健全相關機制

(1)必須制定明確的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建立健全監督機制;(2)建立健全的激勵機制。

(三)優化環境建設

(1)加強校園環境建設。健康向上的校園環境是培養優秀教師的沃土。(2)建設師生之間的小環境。(3)改善工作環境。優良的工作環境是物質上的保障,也是為青年教師的學習、工作、生活創造必要的條件。高校首先要創造一個有利于廣大青年教師安心教學,迅速成長的硬件、軟件環境。其次,要對青年教師實行政策傾斜,資助和鼓勵他們多參加重要的學術活動、進行科研項目的研究。此外,高校還應注重感情投資,關心青年教師的生活等,幫助他們解決實際的困難。

(四)注重青年教師的自我教育

1.人文精神的培養和塑造。構建權威意義上的影響力,必須基于一定的內在精神感召力、權威主體自身的內在素質和人格特征。青年教師應時刻注意自我人格精神的培養。“學為人師、行為世范”,人格高尚的教師會對學生心理產生強勁的輻射力和同化力,點燃學生的求知欲望,達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境界。

2.加強青年教師道德行為修養。教師的行為修養是取得教師威信的第一要素,他直接影響到學生的人格和個性的形成。因此,必須加強青年教師自身的知識、能力和情感,以及教學藝術和風格的培養,提高教學綜合能力,使其在教育科研、教育實踐能力和教育實際技能方面構筑高超的教學智慧。

參考文獻

[1]矯海霞.西方教育中的師道理念與師德規范[J].重慶郵電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12).

[2]郭法奇.淺談西方教育中的“師德”的三個層次[J],北京教育.2003(4).

[3]唐亦勤.從中華傳統師德看當代師德的構建[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03(4).

[4]馬桂新.21世紀師德素質框架研究[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