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高校師德構建問題綜述
時間:2022-05-21 10:55:00
導語:民辦高校師德構建問題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校之魂是教師,教師之魂是師德”,教師作為人類文明的傳播者和建設者,在教育教學中起著主導作用。一名優秀的教師可以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培養學生高尚的品格,給學生帶來良好的影響。良好的師德是成為一名優秀教師的核心。近年來,在黨和國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國的民辦高校獲得了飛速發展,《社會力量辦學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等相關法律相繼出臺,使得民辦高校成為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的一支重要的力量,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輸送了大量有用之才。民辦高校的迅速擴張,要求相應的師資力量也能與之同步,但是由于民辦高校的特殊性,其教師隊伍往往是高校畢業生和社會人員,他們大多數沒有經過師范專業的教育,而且,相對來說民辦高校教師福利待遇較低,這就導致部分教師工作責任心不強,缺乏作為一名合格教師所應有的道德,它不僅損害了教師隊伍的整體形象,也危害了學生的身心健康,給民辦高校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了一定的阻礙。因此,加強民辦高校師德建設,大力提高教師的道德水平,是新形勢下民辦高等學校建設的一項緊迫性任務。
一、我國民辦高校師德建設現狀
從總體來看,當前民辦高校的大多數教師能夠做到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師德主流是好的,積極向上的。但是由于民辦高校的生源素質、辦學條件以及教師自身素質等問題,導致了當前民辦高校教師的師德狀況仍然不盡如人意,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育人意識淡薄,關愛學生力度不夠
教育事業是愛的事業,教師在傳授理論知識的同時,必須要尊重和關愛每一名學生,關心每一名學生的身心健康,努力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黨的十六大報告明確指出“: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師德和業務水平。”可見,尊重關愛學生是黨和國家對教師的基本要求,是教師師德的核心。但是,目前部分民辦高校的教師在其教學實踐中,只注重課堂知識的傳授,片面認為自己的職責就是教書,忽略了育人的職責。部分教師能夠做到按時上下課,不出教學事故,但是與學生接觸交流的時間卻非常少,沒有用心去關愛學生,對學生心理障礙的排除、個性的發展等問題都漠不關心[1]。不能給學生以積極的引導和潛移默化的影響,導致學生與老師的距離疏遠,很難接受和認同教師的一些要求和行為[2]。
(二)缺乏敬業精神,功利思想嚴重
目前,我國不少民辦高校的用人機制讓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對自己的前途倍感擔憂,缺乏認同感和安全感。加上民辦高校的學生素質普遍偏低,學生文化知識基礎較為薄弱、自我約束能力不強,老師的個人成就感普遍不高。另外,民辦高校的課時量和課酬直接掛鉤,很多教師為了追求高收入,拼命接課。這就促使民辦高校的教師把自己在這類學校工作看做是一種謀生的手段,把這份職業當成跳板,一心想著通過自我努力奮斗來提高學歷和職稱以求取得更好的工作環境。這就導致部分民辦高校教師對教學工作敷衍塞責,不認真備課,課堂上照本宣科,不更新自身業務知識,不改革教學方法,一本教材、一份教案沿用幾年,對校內教學工作及專業建設不投入,過多考慮個人得失,沒有一點奉獻精神和團隊合作精神等。
(三)自身修養不夠,缺乏師表意識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為人師表是對教師最基本的要求。一名合格的民辦高校教師,必須有良好的自身修養,在任何場合都要做到嚴于律己、以身作則,對學生進行正面的言傳身教,發揮積極的表率作用。但是,從現實來看,有很多民辦高校教師卻很難做到這一點,在工作作風和言談舉止上都難以成為學生的表率。比如,有的教師工作期間,經常遲到早退,不遵守勞動紀律,上課時接打手機,隨意調課;有的教師把一些個人成見帶進課堂,在講臺上滿腹牢騷,任意發泄自己的不滿情緒,完全不注意自己的言論對學生的導向性;有的教師儀表不整、言語粗俗、隨地亂丟垃圾,在學生心目中造成不良的印象;有的教師接受學生送禮,考試送感情分;有的教師為了追求職稱,找人論文,抄襲論文,學術造假,造成惡劣影響。而有的教師缺乏學生管理工作知識,經常訓斥學生,甚至辱罵學生,對學生缺乏應有的理解與尊重[3]。對學生的教育不能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所有這些不良行為都失去了對學生的示范作用,從而使教師自己對學生的教育顯得蒼白無力。
二、加強我國民辦高校師德建設的對策
為了實現科教興國的宏偉戰略目標,民辦高校已經在我國的高等教育體系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為了創辦一流的民辦大學,使其能夠更好地發展,加強對民辦高校教師的師德師風建設是重要的一個方面。
(一)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加強宣傳教育
民辦高校要加強學校的師德建設,首先就要完善師德建設的管理體制,要將師德建設作為學校的重要工作常抓不懈。首先,學校要成立專門的工作機構,對師德建設工作進行系統的管理[4]。結合廣東商學院的實際,制定具有科學性、可操作性的規章制度,把師德和年度考核、職稱晉升、任用提拔掛鉤。強化組織領導,明確分工,協調一致,整體推進。再次,加大師德建設的宣傳力度,定期開展師德教育學習活動。組織教師集中學習中央有關政策文件,領會其中對教師的基本要求[5]。運用校園網、宣傳欄、先進教師報告會等形式,大力宣傳以德從教的先進典型,對于校內的優秀教師給予全校范圍內的表彰鼓勵,對于校外的先進人物則請進來,給校內教師作報告,充分發揮榜樣在師德建設過程中的示范作用。同時,也要抓住一些典型的反面教材,開展警示教育,使廣大教師的教育教學有鏡可鑒[6]。最后,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師德競賽活動,使向“三育人”先進學習、爭當師德先進標兵成為廣大教職員工的自覺行動。
(二)增加教師的福利待遇,建立科學的師德評價機制
由于民辦高校大多是企業家投資創立,這些企業家比較注重實用主義,往往過于注重對師資的充分使用,而忽視了對教師的教育和培養,不太關注教師的成長空間[7]。另外,由于民辦高校教師屬于企業編制,福利待遇不如公辦學校,這就使得民辦高校的教師,對學校沒有歸宿感,無法做到愛崗敬業。因此,為了實現民辦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當適當地增加民辦高校教師的福利待遇,提供適當的物質保障,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認真解決教師關心的社保、醫保、住房、晉升等問題,才能調動他們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同時合理安排工作量,使他們在較好地完成工作任務的同時,能有充分的時間投入到繼續學習中,不斷地對知識結構進行更新,做到與時俱進,盡量滿足學生對求知的渴望。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政治素養、道德水平,來適應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需要。在提高教師福利待遇的同時,要建立合理的師德考評制度。從教師的招聘環節開始,一直到培養、管理、考核等過程均要以師德為先。增強師德考評的可操作性,在指標體系的構建中,把抽象的師德規范進行具體化處理,通過學院、系部、教師、學生不同權重打分,給予綜合評價,將評價結果存入個人檔案,作為教師聘任、晉升、晉級、培養、流動等方面的重要依據。使評價的結果與一定的獎懲有機結合起來,師德高尚的給予獎勵,師德欠缺的給予懲處。如,師德考核不合格的教師不能上崗等。
(三)民辦高校教師要與時俱進,不斷地加強學習
民辦高校教師要與時俱進,不斷地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和道德修養,提高業務能力。教師必須要堅持以馬列主義為指導思想,堅持黨的教育方針,用正確的理論和觀點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教師必須刻苦鉆研自己的業務知識,認真備課,精心組織課堂教學。嚴格執行教學規章制度。通過不斷的自主學習和繼續教育,掌握學科的前沿知識,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同時還要學習相關學科的知識,不斷擴展自己的知識面,提高知識水平和業務能力。這樣才能在教學中做到以淵博的知識吸引學生,盡量滿足學生對求知的渴望。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政治素養、道德品質,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8]。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也要注意對學生德育的培養。由于民辦高校學生自身的特點,成績差、底子薄,作為民辦高校的教師更要從心靈上去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因材施教,做學生的知心朋友,真正做到既教書又育人。總書記曾指出“:教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推動教育事業又好又快發展,教師是關鍵。高尚的師德,是對學生最生動、最具體、最深遠的教育。”教師是一個學校發展的主要力量,教師的品德和素養對于培養學生的良好品德起著重要的作用[9]。師德建設則是學校發展的重中之重,對于正處在快速發展階段的民辦高校來說,加強師德建設是必須要重視的環節,是促進學校健康平穩發展最有力的保證[10]。
- 上一篇:區企業一套表統計改革方案
- 下一篇:溫室產品銷售指導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