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輔導員師德建設的思考
時間:2022-04-20 09:41:18
導語:地方高校輔導員師德建設的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校輔導員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在市場經濟以及社會多元化的背景下,地方高校輔導員師德建設出現了新問題與挑戰,客觀分析地方高校輔導員師德出現的問題及原因,提高對輔導員隊伍建設的緊迫感,通過創新地方高校輔導員建設的實現路徑,才能進一步建設好地方高校高水平的輔導員隊伍。
關鍵詞:地方高校;輔導員;師德建設
高校教師隊伍建設是當代高校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師德建設是教師隊伍建設的靈魂和基礎。高校輔導員是高校育人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的一線工作人員,擔負著培育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責任。因地域和經濟的影響,地方高校學生生源質量參差不齊,學生的思政教育問題更為突出。因此,在經濟市場化和社會多元化的新形勢下,地方高校輔導員的師德建設變得更加緊迫,強化高校輔導員師德培養意義重大。此文客觀詳細地分析了當下地方高校輔導員師德建設的現狀和教師師德失范的原因,并就加強地方高校輔導員師德建設進行了路徑研究。
一、探析新形勢下加強地方高校輔導員師德建設的緊迫性
1.地方高校輔導員師德現狀
高校輔導員正是以“弘揚高尚師德,爭做四有好老師”為神圣使命和職責的特殊教師隊伍。然而地方高校輔導員專業素養不高,業務能力不強,崗位職責不明確、工作壓力大、自身價值得不到體現等原因導致了輔導員在愛崗敬業、為人師表、育人為本等方面出現了不少問題,其突出表現在價值感缺失,職業道德出現偏離,育人方式存在偏差[1];職業認同感低,職業倦怠嚴重,職業規劃模糊,愛崗敬業心不強;工作熱情不高,德育工作不實,“為人師表、以生為本”意識淡薄等等。這使得工作在地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一線的輔導員很難有效地將做“有理想信念,有良好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作為高尚師德的標準來要求自己。
2.導致地方高校輔導員師德失范的原因探究
地方高校輔導員師德失范的主要原因來自于對輔導員的“低引入、松管理、散培養、慢發展”。具體體現在:地方高校在輔導員的選拔、任用和管理上多龍治水,專職輔導員的選聘途徑及辦法存在弊端[2],單純要求高學歷,不強調專業對口,專業要求各不相同[3],業務理論功底差,專業化水平不高,導致地方高校輔導員的選拔未達到“高進”標準;地方高校輔導員的人員結構配置不能滿足基本的師生比要求,工作任務繁重、工作類別雜、將少兵多,崗位的職責模糊,使輔導員成為高?!扒陔s工”的角色,使輔導員終日忙于學校日常事務性管理,缺乏對自己所從事德育工作的意義與價值的評價,認為思想政治工作意義不大,沒有價值,個人成就感[4],僵化不變的評價和管理制度,未能做到對地方高校輔導員師德建設的“嚴管”要求;各地方高校輔導員培訓實現常態化,多為校內隨機性講座,缺少量體裁衣,參與省級、教育部高級別培訓如心理骨干培訓、高校就業指導課程培訓、創新創業教育師資培訓、骨干輔導員培訓、職業能力提升專題研修的機會少,不能實現對輔導員培養的“精育”目的;地方高校對輔導員工作考核不科學,職稱評聘體系不完善,職業化、專家化發展道路沒有拓寬,使輔導員缺失職業發展目標,工作熱情不高,未能做到對輔導員隊伍建設的“優出”目標等等原因,均為導致當下地方高校輔導員師德失范的重要原因。
二、新形勢下創新地方高校輔導員建設的實現路徑
隨著當今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高校輔導員面臨著知識多樣化、價值觀念多元化、工作方式時代化等新的挑戰,出現了價值感缺失、職業道德偏離、育人方式有偏差等師德失范問題。而當代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狀況也出現了信仰多元化,凸顯個人主義的價值觀,功利思想嚴重,誠信道德缺失等問題。地方大學生受高校地域、經濟、管理等因素的影響,問題尤為突出。這就要求高校輔導員必須適應時代要求,加強輔導員師德建設,為地方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1.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輔導員職業道德建設
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校是知識、文化和人才的聚集地,是傳播社會先進思想和重要思潮的前沿陣地,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承擔著不可替代的職責。高校輔導員作為高校德育工作的青年骨干力量,是教育引導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科學的價值觀,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高校得到有效傳播的重要力量[5]。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出,為輔導員職業道德建設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道德準則與構建的基本內容要素。地方高校要為輔導員搭建平臺和提供保障、增強輔導員的自覺意識和角色意識、加強角色實踐等措施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與傳播。
2.以“三嚴三實”為要求,提升輔導員師德建設
在關于推進作風建設的講話中,提到“既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又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的重要論述,稱為“三嚴三實”講話。三嚴三實,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明確了作風建設的新標準。當下的中國青年學生,肩負著接續奮力開拓中國夢的現實責任,肩負著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向前不斷推進的重要使命,。深化改革沒有完成時,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作為高校思想政治輔導員,應努力踐行“三嚴三實”,加強學習,認清形勢,不斷提高思想認識,發揚“三嚴三實”精神,加強業務學習,在工作中教會學生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知識,增強他們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
3.借鑒“人文”精神,強化地方高校輔導員師德建設
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用正確方式處理人際關系?!薄叭宋摹辈粌H與個人的價值、尊嚴、獨立人格、個性、生存和生活密切關聯,還與社會文化密不可分。地方高校是立足地方、服務地方的教育機構,長期熏陶在地方特色文化中,將地方文化為基礎的校園文化建設同輔導員師德建設相結合,激勵著高校輔導員獻身教學、服務地方社會,并通過以地方高校校園文化為主題與內容進行宣傳教育,開展一系列實踐與文化活動,以此培育大學生優秀的道德品質。
4.從“高進、嚴管、精育、優出”四步驟,全面關注輔導員師德建設
地方高校根據學校實際,適當增加高校輔導員人員配備,嚴格輔導員選聘機制,挑選高素質、專業對口的輔導員,優先考慮那些經過專業培訓的優秀人才(如心理咨詢師,創業指導師),實現輔導員隊伍的“高進”原則??茖W規劃輔導員隊伍管理,加強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提高專業水平,開展學術研討,設立專項科研基金,規劃研究課題,搭建科研班子,注重輔導員隊伍的“嚴管”要求。根據地方輔導員實際工作需要,結合職業發展規劃藍圖,構建良好的交流和培訓平臺。培訓內容要求實現個性化設計,培訓任務由地方高校、省市、教育部輔導員培訓基地分類進行,分級承擔,并逐一擴大覆蓋面,滿足輔導員自我發展的需要,增加其成功體驗的機會,最終達到輔導員“精育”目的??茖W制定輔導員的考核制度,重視組織考察,嚴格晉級標準,把優秀的專職輔導員隊伍培育為高校青年后備干部、黨政管理干部等重要職位,拓寬輔導員晉級空間,為優秀輔導員發揮更大作用暢通渠道。
三、結語
全球經濟及文化的多元化,高等教學的大眾化必然對教師師德建設提出更高的要求。高校師德建設直接關乎學生的培養和文化的傳承,關系整個中國道德水平的發展。高校思想政治輔導員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輔導員隊伍師德建設十分重要,切實做好輔導員隊伍自身德育工作,更好地幫助大學生樹立正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大學生成長成才。對于地方高等院校,必須不斷創新輔導員師德建設的各個領域,打造高素質高水平的思政教育管理隊伍,深入發展地方高校的育人工作,為地方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復興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持。
作者:劉霞 單位:嘉應學院
參考文獻:
[1]任成金,楊洪騫.新形勢下加強高校輔導員職業道德建設的思考[J].鄭州輕工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6):2.
[2]張增森.新形勢下地方高校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路徑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5(6).
[3]李麗.從輔導員的職業倦怠看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9(28):2.
[4]牟海萍.高校思政輔導員職業倦怠成因分析及干預對策[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1).
[5]杜玉波.學習貫徹五四重要講話精神,提高輔導員隊伍建設科學化水平[J].中國高等教育,2014(12):4.
- 上一篇:七五普法工作要點
- 下一篇:黨員教師黨性修養與師德素質融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