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高校師德建設的問題及建議
時間:2022-02-28 03:21:30
導語:當前高校師德建設的問題及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師德問題事關學校的長遠發展。當前高校師德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政治觀念淡化、職業認同降低、學術風氣浮躁和育人意識淡薄。加強高校師德建設需要進一步提升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引導教師樹立遠大職業理想、營造良好學術氛圍和強化育人意識。
關鍵詞:高校;師德建設;問題;對策
師德是指教師的職業道德,即教師在從事教育工作時應當遵守的行為規范和道德準則。師德建設事關學校的長遠發展,對大學精神的弘揚和學生的教育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師德水平和業務能力,增強教師教書育人的榮譽感和責任感[1]。”為確保能夠進一步落實新形勢下中央對高校師德建設提出的新要求,本課題組對當前高校師德建設情況進行了問卷調查,深入分析當前高校師德建設面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富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與建議。
一當前高校師德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立人先立德,育人先正己。長期工作中,廣大高校教師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立足于本職崗位工作,潛心治學、教書育人,勇于擔當、銳意創新,為高等教育改革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但是,也應看到,由于各種原因,當前高校師德建設正面臨一些值得注意的新情況新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政治觀念淡化。當前,雖然我國高校教師隊伍的整體政治思想狀況屬于良好,呈現著積極、健康、向上的良好態勢,但在也有部分教師存在著各種各樣的思想政治問題和薄弱環節。一些教育工作者理想信念模糊、政治信仰迷茫,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理論層次、政治層次以及情感層次均缺乏認同,極個別教師的底線意識淡薄,在課堂上發表、反社會主義的言論,公開質疑中央出臺的重大政策,片面夸大貪污腐敗、社會公平、社會管理等問題,把發展中的問題視為政治基因缺陷[2]。還有一些教師打著“學術自由”、“思想自由”的旗號,通過互聯網、手機短信散布和傳播一些腐朽文化和不良信息。這些負面言論進一步干擾了高校主流思想輿論,動搖著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偏離了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使得一部分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加速成型時期的大學生思想混亂,政治傾向發生偏差,嚴重玷污了大學校園應有的圣潔。第二,職業認同降低。不可否認,改革開放和發展市場經濟促進了人們思想觀念的極大解放,但同時也帶來了多元的價值選擇,享樂主義、個人主義日益沖擊人們的價值觀念。有些教師追求個人享樂,愈來愈缺乏潛心教書育人的敬業精神。調查顯示,有過半的教師和學生認為目前高校教師普遍存在名利思想嚴重的問題。對部分高校教師來說,在“科研或要求”和“工作付出與實際收入不成正比”的高壓下,職業認同呈下降趨勢,甚至產生了職業倦怠情緒。近日,麥可思研究院的《騰訊——麥可思大學教師職業倦怠調查》結果顯示,盡管超過六成高校教師對自身工作的認可度較高,但仍有超過半數高校教師表示,他們每個學期都會在實際工作中感到精疲力竭。而且大學教師教齡越長,職業倦怠發生頻率越高。其典型癥狀就是對工作滿意度低,喪失工作熱情和興趣,變得情感冷漠。第三,學術風氣浮躁。近年來,不少高校加大了科研考核和獎勵的力度,教師面臨的工作壓力、競爭壓力和職稱評聘壓力不斷增加,并逐步形成了重科研輕教學、重論文級別輕論文內容、重數量輕質量、重成果輕轉化等急功近利的浮躁之風。有人形容時下高校教師“很忙”的學術生態:忙于著書立說,忙于,忙于申報課題,忙于評審獲獎……。這種忙碌本無可厚非,但由此催生、形成的浮躁心態卻值得關注:坐不了“冷板凳”,耐不住寂寞,缺乏十年磨一劍的學術追求[3]。有的甚至誠信缺失、弄虛作假、抄襲剽竊,產生了種種學術不端行為。可以說,學術浮躁是當前高校教師存在的突出問題,是急功近利之風在教育界的“映像”,既損害了高校教師的形象,敗壞了校園風氣,又嚴重影響了學生學術品格的塑造。第四,育人意識淡薄。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認為,大學不僅是研究和傳授科學的殿堂,也是教育新人成長的世界,更是個體間富有生命的交往。在高校,教師的言傳身教對學生影響很大。教師應該全面發展自我,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以良好的品行感染學生。但現行重科研輕教學的評價體制卻直接導致了部分教師放松對教書育人的要求。有的教師上課態度不認真,課前不能精心備課,上課內容陳舊,不注重教學方法的創新;有的上課只管自己講,全然不顧學生的感受,缺乏有效的課堂互動;少數教師擔心學生的“網上評教”會影響自己的考核,不敢對學生實施必要的管理,課堂上出現了“低頭一族”現象;還有的教師課不懂得尊重學生,難以做到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學生。由于平時缺少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對學生的思想動態關心也不夠。這些現象既損害了高校教師的職業形象,也影響了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加強和改進高校師德建設的對策措施
針對新形勢下高校師德建設存在的問題,應在深化認識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師德建設的實踐路徑和對策舉措。首先,提升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是師德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影響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的關鍵因素。要健全學習制度,不斷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形勢政策教育,增強教師的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理論素養,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高校應積極貫徹關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精神的要求,組織廣大教師認真學習《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師法》等相關法律和文件規定,通過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紀律和法制教育,引導教師自覺遵守憲法、法律和職業道德,并將政治觀教育和規章制度教育納入教師培訓體系。要加強對教師教學科研活動的監督力度,建立系統完善的課堂教學反饋機制,使教師廣泛接受學生和社會的監督,及時了解和掌握教師的思想政治動態。健全教師評價體系,強化政治標準在教師評價考核中的比重,并將考核結果與職稱評聘、評優獎勵、年終考核等進行掛鉤,實行一票否決制,以此引起教師對思想政治素質的重視,提高政治評價在教師心目中的地位。其次,引導教師樹立遠大職業理想。教師職業理想是教師依據社會要求和個人實際條件確立的對通過努力能夠實現的目標的向往和追求。《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明確提出“加強教師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教育,增強廣大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實提高高校教師的社會地位和待遇,改善其工作環境,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從事教育事業,使教師職業真正成為全社會最令人羨慕的職業之一。要營造尊師重教的濃厚社會氛圍,通過師德標兵、優秀教師、典型范例等方式開展職業理想專題教育,使其形成良好的道德風范、治學態度、學術精神。高校應根據大學章程,繼承和弘揚自身文化傳統,把一般師德標準具體化,逐步形成提高教師職業道德素質、便于考核和評定的教師職業道德規范體系。要加強高校教師入職教育,提高新任教師素養,增強新任教師職業認同感,并強化教師職后培訓,建立從國家到地方的各級聯動培訓機制。同時還要建立一套正常的退出機制,革除“教師終身制”的弊端,不斷純潔教師隊伍[4-5]。最后,強化育人意識。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紐斯說過,“太陽底下再也沒有比教師這個職業更高尚的了”。因為教師是靠自己的人格、智慧以及道德素養去培養人、塑造人。在北京師范大學考察時,號召全國廣大教師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知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教師。教師職責第一位的是“傳道”,好老師心中要有國家和民族,要明確意識到肩負的國家使命和社會責任,要帶頭踐行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帶頭豐富和弘揚具有中國特色的大學文化和精神,做到“愛國守法、敬業愛生、教書育人、嚴謹治學、服務社會、為人師表”。高校教師要用好課堂講壇、用好校園陣地,用愛心、知識和智慧,用自己的學識、閱歷、經驗點燃學生對真善美的向往。教師崇德修身,立德樹人,應當從講好每門課、上好每堂課開始。廣大教師要落腳在教學第一線上,在課堂上腳踏實地、身體力行地做起來,自覺提高自己的學識水平和教學能力,用全部的精力忠實搞好教學,用專注的情感誠懇帶好學生。只有這樣,才能成為學生愛戴敬仰的品行之師、學問之師。
作者:羅會德 單位: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
參考文獻:
[1].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J].求是,2012,22:3-25.
[2]山東大學黨委書記李守信.嚴把教師聘用考核政治關[N].光明日報,2015,02-06003.
[3]康曉強.學術浮躁的癥結[N].學習時報,2014,03-17.
[4]趙萌,郭凱文,劉蕾,等.面向脆弱城市交通系統的研究與設計[J].新型工業化,2015,5(4):18-23.
[5]呂鋒,李華,李延忠,等.基于支持向量機的故障診斷方法研究[J].新型工業化,2015,5(4):3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