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院校師德建設分析
時間:2022-08-24 10:44:12
導語:工科院校師德建設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師德,不僅是教師這一職業的職業道德,也是教師教書育人的為人基礎,是在教師長期教學活動中形成的道德和行為規范的總和。應用型本科院校是以培養工程應用型本科人才為目標的普通高校,一般以地方市場人才需求為導向,服務于本地社會經濟發展,側重新時代企業應用型優秀人才的培養[1]。學為人師,行為世范,良好的教師師德不僅教育數代學生,更是國家百年教育大計的重要基礎。
一總體現狀及主要問題
國家對教育事業重視力度不斷增強,廣大教師們對自己職業的認同感也越來越高,有著較強的職業榮譽感,教師們在工作中也盡職盡責、腳踏實地,注重對學生的培養,在學生跟前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總的來說,應用型本科院校師德總體狀況良好,但仍不可避免的存在著一些問題。(一)對學生缺少關注,師生關系冷淡。師生關系是高校教學活動中的基本關系,而教師在這種基本關系中占據主導地位。根據有關調查,目前高校中師生之間交往單一,所交流的內容單一,且交往深度不夠,另外交往時間和機會較少,師生交往大多處于課堂上學習互動。教師往往很少主動花費課外時間去關心學生的學習,更很少關注學生的生活狀態,只有很少教師會主動與學生進行多方面的交流。出現這些情況的主要原因還是在于教師本身。(二)重“言傳”而輕“身教”。為人師表,行為典范,教師的人為修養深刻影響著學生,這就要求高校教師能夠高標準的約束自己,爭取給學生樹立良好的表現。但仍有部分教師存在一些生活陋習,比如缺乏時間觀念,不能按時上課,課堂中隨意接打電話等,還有些教師熱衷于接課外項目掙外快,不能將主要精力放在自己的本職工作中,對自己本職工作不能認真對待,往往是馬虎了事。這些現象都對學生造成了不好的影響。(三)教學方法死板,沒有創新性。靈活生動是新時代優秀課堂教育的標準,本科教育多為專業性高等教育,理論知識比較枯燥乏味,一味的照本宣科很難提起學生的興趣。但是,目前大多教師上課方式較為死板,不能激發學生的聽課興趣,以至于不能和學生形成良好互動,導致教學效果不夠好。尤其針對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欠佳,此時教師若能夠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將對教學工作起到較積極的作用。
二解決師德問題的對策
(一)加強教師修養,提高師德水平。良好的師德要求教師們愛崗敬業、有責任心,同時也要對學生們真誠關愛,良好的師德是教師和所有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2]。人格魅力,是教師在教書育人過程中的重要內容,師德也以此逐漸體現。在學生心目中,教師就是他們學習的對象,是他們的榜樣,也是除去父母之外最值得尊敬的人,教師的行為舉動深刻影響著學生們,對學生們來說,教師就是站在道德制高點的楷模。目前,高校教育改革持續推進,其中,教師教育理念的轉變是重要部分,新時代的教育理念應是以人為本,關注學生的多方面發展。強調學生的感受,尊重學生,平等對待學生,關愛學生是師生和諧相處的重要前提[3]。特別是大學生,如今的90后具有很強的獨立思考意識,同時也具有很強的自尊心,教師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平等友善的和學生交流相處。尊重學生的前提就是把學生看作人格獨立的個體,撇棄好為人師的高姿態,抱著平等的心態和學生交流,尊重并盡量理解他們的觀點和做法,學會換位思考,站在他們的立場上思考問題[4]。建立新的師生關系,就是要求教師把自己的角色從傳統教師角色中轉換過來,傳統的教師觀念中,嚴厲、不容反駁是常態,新時代的教育理念要摒棄唯一正確的觀念,去傾聽學生,理解學生,欣賞學生,懂得贊美,善于交流,成為學生親密的伙伴,去引導和鼓勵學生更好的成長,做新時期合格的人民教師。(二)改進教學方法,加強高校師德建設。改進教學方法,加強高校師德建設,新時代教師要學會營造和諧、開放、平等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進行創新能力培養。教師不僅僅要做到傳授知識,還要做到讓學生樂意接受你傳授的知識,讓課堂充滿樂趣,而不是讓學生覺得聽課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寓教于樂,做一個學生們歡迎的教師。營造和諧、開放、平等的創新氛圍,從多個角度引導學生,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興趣是人們最好的老師,培養創新型人才首要任務就是培養創新意識。雖然創新意識不是每個人都先天具備的,但可以通過后天的科學訓練和勤加應用形成。在應用型本科院校,不僅要保證學生能把學習到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工作實踐,更重要的是他們在應用的過程中也要把這種創新理念帶到實際的工程中去,而這種創新理念就是學生在校期間需要掌握的。所以,教師們在課堂上應發揮主動作用,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加以重視,營造出一個具有濃重創新氛圍的課堂。(三)提升教學能力,塑造教師人格,積極引導學生。教師是一種崇高的職業,亦是一份使命。作為高校的教師,應努力加強自身人格修養,提高專業知識技能,提升教學和指導能力。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教師對學生的付出,不僅體現在課堂上,也體現在平時生活中,教師的行為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作為高校教師,要以身作則,要對學生有親和力,要對學生有期望感,始終對學生寄予深切的希望,鼓勵和肯定學生的進步和成長。時代的發展對人才的定義有了進一步的要求,新時代的企業更注重學生的綜合能力,其中,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是綜合能力的重要部分。隨著畢業生人數的增加,競爭越來越激烈,用人單位的用人標準也越來越高,對大學生進行擇優錄取[5],不僅要看學生的學習成績,而且注重畢業生的綜合素質。結合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定位要求,針對教師課程的教學實際,要以靈活多樣的考試形式,引導學生、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教學方法的改革,啟發式教學,課堂討論、互動教學都需要學生動腦思考,鼓勵學生參與配合。鼓勵學生多多參與實際的工程項目,從解決實際項目問題出發,讓學生能夠將理論聯系到實踐當中。加強教師師德的建設,提高教師的師德修養,是應用型本科院校提升學生創新能力、就業能力以及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必然要求。
三結束語
加強教師的師德建設,是新時期提高教師隊伍素質的重要內容,關系到國家百年教育大計的基礎。教師應該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良好形象,關心學生,理解學生,更好的去鼓勵學生,引導學生,以使學生更好的成長。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師不但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加強師德修養,還應提高自己的工程應用型教學能力,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讓學生更好的適應于技能應用型崗位,培養出出色的工程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金心,孫欽榮.關于應用型本科院校師資隊伍建設若干問題的思考[J].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2005,23(1):117-120.
[2]時光輝.高校師德問題淺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1(33):315-316.
[3]駱萍.師德,教師的立身之本[J].考試周刊,2011(7):19-20.
[4]張世和,陳輝娟.教師應以德為本教書育人[J].中國林業教育,2006(04):26-27.
[5]張小英.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及對策[J].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27(2):26-28.(上接第111頁)
作者:周前 劉恩海 劉寅 于海龍 付夢菲 趙坤正 單位:河南城建學院
- 上一篇:高職師范生師德養成教育探究
- 下一篇:和諧校園建設德育創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