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研究
時間:2022-01-18 09:49:15
導語:高校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評價高校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是教師的道德素質。高校教師必須嚴格按照的要求,搞好師德師風建設。本文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為背景,從分析新時代高校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意義出發,結合對高校教師隊伍的要求,對新時代高校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的方法途徑進行分析。
關鍵詞:新時代;高校教師;師德師風
一、新時代高校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意義
英國歷史學家康恩比曾經說過,如果再生為人,我愿意生在中國。羨慕之情溢于言表。古今中外,沒有哪一個國家因為辦教育辦窮了,辦亡國了,近代德國的崛起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德國的小學博物館至今還保留著一百多年前不送子女上學的罰款記錄簿。國王甚至捐獻出豪華的王宮給大學做校舍,一邊對外支付巨額的戰爭賠款,一邊為大學的教學和科研提供經費。由此德國洪堡大學誕生了,這個歐洲名校的教師有二十多位都有一個共同的頭銜——諾貝爾獎得主。有了教育和科技做后盾,德國引領了第二次工業革命,一躍成為歐洲強國。大國崛起離不開高等教育的支撐。今天,我們進入了新時代,高等教育離不開高校教師的奉獻。2018年5月2日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提出要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人才培養,關鍵在教師。教師隊伍素質直接決定著大學辦學能力和水平。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需要一大批各方面各領域的優秀人才。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應該是教師的道德素質。高校教師一定要嚴格按照的要求,搞好師德師風建設,做一名好老師。
二、師德師風的內涵和要求
師德就是教師的道德要求和行為準則。道德是以善惡為評價方式,主要依靠社會輿論、傳統習俗和內心信念來發揮作用的行為規范的總和。職業生活中的道德規范就是職業道德,其中愛崗敬業排在首位。高校教師從事的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培養高素質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光榮職業,當然要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干一行愛一行,愛一行鉆一行。師風就是教師行業的風氣。高校教師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將對大學生心靈的塑造產生深遠的影響,時代新人要以民族復興為己任。車爾尼雪夫斯基說過,你要教育學生成為什么樣的人,你自己首先就要成為什么樣的人。加里寧說過,教師是給人以巨大影響的、有權威的賢人。2014年教師節時同北京師范大學的師生代表座談時就如何做一名好老師提出了4點要求,即: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除此以外,心有大我、至誠報國,教書育人、敢為人先,淡泊名利、甘于奉獻,是對廣大知識分子的重托。
三、新時代高校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的方法途徑
一要堅定理想信念,培養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的思想。加強道德修養,理想信念是核心。在黨的報告中,把堅定理想信念作為黨的思想建設的首要任務。在革命戰爭年代,一個個仁人志士靠著強大的理想信念為新中國的建立添磚加瓦。繼續發揚中國革命道德,對于我們走好新時代的長加強新時代高校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研究段彬(重慶三峽職業學院重慶404155)征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仍然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高校教師應當確立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信仰,樹立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深入學習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紅巖精神等紅色精神,讓中國革命道德在新時代大放異彩!在中國崛起的今天,高校教師必須增強為人民的教育事業不懈奮斗的自覺性和堅定性,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國家貢獻力量。二要努力學習科學的理論知識,包括思想道德理論和科學文化知識。作為一名高校教師,必須讓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入腦入心。高校教師要弘揚中華傳統美德,滋養師德師風建設,積累知識,敢于創新。當今世界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國家發展需要創新型人才。高校教師的專業知識必不可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教導同樣適用于高校教師。高校教師要參加社會實踐,做到知行統一。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加強社會實踐,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提高高校教師道德修養的重要途徑。三要學習模范教師的先進事跡和優秀道德品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強調要以黃大年同志為榜樣,學習他的愛國情懷、敬業精神和高尚情操。強調三個“學習”:學習他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愛國情懷,學習他教書育人、敢為人先的敬業精神,學習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高尚情操,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祖國改革發展的偉大事業之中、融入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奮斗之中。同時,高校教師要向身邊的楷模學習,學習他們奉獻社會的精神,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地為社會和他人作貢獻。四要正確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教育無小事,教師無小節。指出,小事小節是一面鏡子,小事小節中有黨性、有原則、有人格。古人云:“堤潰蟻穴,氣泄針芒。”要堅持從小事小節上加強自身修養,從一點一滴中自覺完善自己,正確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是高校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方法。高校教師要積極參加高校組織的思想政治學習,練好師德師風這個內功,提高高校教師的心理素質。心理健康的“定海神針”是強大的心態,穩定的價值觀。高校教師的心理素質主要表現在心理調控和壓力管理上。五要積極投身道德實踐,做到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道德的本質之一是一種實踐精神,在本質上是知行合一的。
說,一種價值觀要真正發揮作用,必須融入社會生活,讓人們在實踐中感知它、領悟它。無論是社會的和諧有序,還是個人的人格健全,都有賴于高校教師師德師風的不斷提升。“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實踐,才是通往理想彼岸的橋梁。師德師風的提高重在實踐,貴在堅持。優良的師德師風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逐漸積累的結果。良好的師德師風是高校教師在道德實踐中逐漸形成起來的。黨的提出了“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戰略要求,也對高校教師指明了方向。這就要求高校教師有志氣,有闖勁,在講臺上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愛崗敬業,爭創一流。進一步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思想上不斷進取,讓教育教學工作常做常新。
作者:段彬 單位:重慶三峽職業學院
- 上一篇:高職院校師德建構研究
- 下一篇:檔案管理促進高校師德建設提升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